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要求“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这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不仅有利于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而且有利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当下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学术性、学理性、学科性阐释尤为重要。
以文本研究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意涵
文本是思想的载体,文本研究以版本考证、文本解读和思想阐释等为研究特色,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有着广泛应用。文本研究的考证态度、解读规则、阐释方式等对于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意涵具有重要意义。
厘清文本形成的大致脉络。任何理论和思想的形成,都必然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拓展、不断体系化和学理化的过程,首先要厘清体现其思想的文本形成的大致脉络。从目前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本看,大致可以梳理出萌芽期的《知之深 爱之切》、丰富期的《摆脱贫困》、形成期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和《之江新语》、成熟期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和《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专题文集等文本的发展脉络,这一演进逻辑大体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要以此为基础,全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批示、贺信、贺电等各领域的文本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系统阐释,通过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内容全面、理论深厚的阐释,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
遵循先具体再一般,先部分再整体的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涵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是由诸多内容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根据各领域的特性,搜集相关论述,编写文本摘编,开展专题性研究,集中推进某一领域的体系建构和学理化阐释,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奠定基础。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整体,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都具有一以贯之的特点。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各领域、各方面的论述作为“一块整钢”进行统筹考虑,从整体上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在逻辑和深层意蕴。
集中对综合性文本进行研究。每到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党总会通过会议的方式总结经验、分析当下、展望未来。会议报告、会议讲话、会议决议等反映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指导思想,也成为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的综合性文本。通常情况下,这些报告、讲话、决议,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涉及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而且会展现党在理论创新方面的成果以及对重大问题的判断等。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概括提炼,提出“六个必须坚持”。要注重对这些在重要时间节点形成的综合性文本进行系统性、整体性解读,阐释出其标志性内涵和里程碑意义。
以范畴研究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理论或思想是以范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范畴在思想理论体系建构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范畴作为基本概念,对范畴解释的准确性、深刻性决定着一个理论、一种思想的科学性和彻底性。因此,加强范畴研究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的重要内容。
以加强范畴内涵研究为先导。范畴的内涵承载着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决定了思想的深度。阐释范畴的内涵对理论工作者的学术素养和理论基础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对党的创新理论有着全面的掌握、对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作出有深度、有高度、有力度的阐释。推进范畴的内涵阐释,绝不能崇洋媚外、“以西解中”,要树立理论创新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意识,在借鉴经验和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作出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智慧的阐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文明成果,而是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文化资源来充实理论阐释,做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过程人民民主”范畴的提出,正是在立足中国国情、汲取全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对“民主政治”概念进行的创造性阐发,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智慧和优势。
对各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阐发。思想体系的形成是通过对一系列范畴进行关联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当前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离不开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中国梦”“新时代”“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两个确立”“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范畴及其之间关系的研究阐释。正是这些范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体系。加强对各范畴之间关系的阐释,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入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出发进行科学解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对发展中的范畴进行动态把握。时代在发展,理论在进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实现新的创新。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日益深化,理论原有范畴的内涵会不断丰富,新的范畴也会逐渐产生,同时理论的体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整个理论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必然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动态发展。例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四个全面”的第一个“全面”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体现出范畴内涵的与时俱进。因此,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做到在动态中把握,及时跟进,循着实践的脚步剖玄析微地厘清其范畴及其体系的变化过程,并依据现实和理论发展的需要进行新的阐释。可以想见,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思想宝库中的范畴数量会增加,内涵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某些范畴的地位也会发生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以敏锐的学术触角洞察这些变化,及时、深入、全面追踪阐释这些变化,做到与时代同行、与理论共进。
以生成研究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机理
生成研究主要探究事物何以形成发展。通过生成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事物形成发展的缘由、摸清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认清事物形成发展的意义,从而全面系统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生成研究对于体系化、学理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生成原因研究,阐明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客体和主体因素。一方面,中国的发展形势和时代需要是影响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生成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任务等一系列新的历史因素,促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独特的理论素养、思维方式、政治品格、领导风格、个人魅力等个人因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主体条件。因此,科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阐释思想的生成背景,又要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智慧。阐释其生成背景时,要重点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什么样的新情况、新局势、新问题,如何围绕新的时代课题进行科学回答。阐释其内在因素时,要重点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亲民爱民、无私无我的高尚情操,敢于担当、勇于革新的精神品质,言近旨远、引经据典的语言风格等对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推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背景和条件的科学阐释。
通过生成原则和方法研究,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只有抓住贯穿始终的指导原则、找到统领整体的观点方法,才能有效推进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为此,只有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原则和方法,才能有高度、有深度地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才能有效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从原则和方法的高度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形成发展机理,就要以“两个结合”为指引推进理论阐释。要紧紧抓住“两个结合”的发展逻辑和“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脉络,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要从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性,而且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全面总结,提纲挈领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体系化、学理化阐释。要重点阐释世界观和方法论如何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各领域,如何从根本上指导理论创新和具体实践,以深刻的道理、清晰的思路、深入浅出的语言有效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
通过生成意义研究,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必须以科学性和真理性为支撑。事实胜于雄辩,对实践结果进行阐释才是证明思想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最好方式。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深刻阐明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阐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新征程上,要根据新的实践进程、顺应新的时代要求,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攀登新的理论高峰,如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如何在新的实践中展现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前线》2023年第9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