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超 王学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鲜明主题、内在特质与建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强调,“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其中话语体系作为思想理论的直接载体和传播方式,既承载着学科体系,又表征着学术...
作者:2025-04-16 00:00 -
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的目标任务
方法是人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或工具,对于要达成的目标任务而言,“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139然而,当人们发现、发明或积累的“方法”达到一定程...
作者:2025-04-16 00:00 -
史守林:新质生产力为何是绿色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论断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绿...
作者:2025-04-16 00:00 -
高福进 卢媛熠:百年历程中的入党宣誓仪式:理论阐释、践行方式、功能价值
入党宣誓仪式是党组织发展新党员工作的必经程序,代表着新党员对党、国家和人民的郑重承诺。“宣誓”是指“参加某一组织或担任某一职务时,在一定的仪式下当众说出表示忠诚和决...
作者:2025-04-16 00:00 -
张锋: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德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对人才工作的重视贯穿其整个革命生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就曾指出,必须“有计划地提高战士们的军事技...
作者:2025-04-16 00:00 -
刘志洪:本质-现象透视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的方法论作为人类认识与实践的思维高峰,是通向真理与价值的理论阶梯。政治经济学批判凝结着马克思的方法智慧,呈现出一个内在关联的方法群。近年来,伴随《资本论》哲学研...
作者:2025-04-16 00:00 -
刘敬东:马克思考察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历史意识与阶级意识
《资本论》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科学研究,为我们考察资本的诞生史和世界史提供了深刻的透视视角和解释框架。《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奠定了劳...
作者:2025-04-16 00:00 -
燕连福 杨进福: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标、原则与进路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相互影响、深刻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以中国式现代...
作者:2025-04-16 00:00 -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
作者:2025-04-16 00:00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中国经济发展大局的非凡历程中创立和发展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集中反映了这一重...
作者:2025-04-16 00:00


-
新新青年BLOG|驳人民日报《天塌不下来》:真正的危险,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
习近平: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