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教育部党组: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深刻阐述了...
作者:2025-03-21 00:00 -
李海青:“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
作者:2025-03-21 00:00 -
吉明明: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意蕴
中华文明历尽沧桑而薪火相传,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大突出特性,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整体特征,形...
作者:2025-03-20 00:00 -
代玉启 田雨:深刻把握思政引领力的作用机制
2024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
作者:2025-03-20 00:00 -
战勇:以高质量调研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调查研究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传家宝,始终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承中国共产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形...
作者:2025-03-20 00:00 -
杨茹玮: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认识论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利用调查研究取得革命建设中的一个又一...
作者:2025-03-20 00:00 -
罗云: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唯物史观作为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指导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和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地包含着对文明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家庭、...
作者:2025-03-20 00:00 -
陈筠淘:身份政治对当代西方左翼运动的影响评析
自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面对工人阶级革命动力枯竭的历史性困境,一些西方左翼人士从多元文化主义等自由主义价值当中获得灵感,开始将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作为突破左翼运动...
作者:2025-03-20 00:00 -
21世纪国外共产党政党关系的“网络化”新态势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
作者:2025-03-20 00:00 -
杜占元:彰显思想伟力 推动文明互鉴
自2014年10月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举行首发式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4卷、42个语种,海外发行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近1700家重要图书馆上架借阅,受到国际社会广泛...
作者:2025-03-20 00:00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
-
余斌:论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
-
朱继东、许莫晗: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