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峰宇:马克思文明观的内在逻辑与中国语境
人类文明史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中国对应着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这些人类文明最早形成的地域,其中,只有中...
作者:2025-04-01 00:00 -
聂锦芳:马克思思想建构中的“洛克因素”
马克思将其经过艰苦探索所建构的哲学体系称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和“新哲学”。它既是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源远流长的西方思想传统变...
作者:2025-03-31 00:00 -
袁银传 于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工艺学思想为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历史效应,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战...
作者:2025-03-28 00:00 -
朱成全 郭志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罗宾斯经济哲学思想的超越
马克思明确提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自问世以来不断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批判。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
作者:2025-03-28 00:00 -
徐艳如:当代西方左翼学者视域中的数字商品、数字劳动和数字资本
数字商品、数字劳动和数字资本是当代西方左翼学者研究数字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在该问题上,代表性研究学派包括:以莫斯可、福克斯和丹·希勒为代表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以哈特、...
作者:2025-03-27 00:00 -
李应瑞:《天义•衡报》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传播与初步运用
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起初都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被译介到中国的,早期无政府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义·衡报》是刘师培、...
作者:2025-03-27 00:00 -
周露平 吴婷:在哲学与《资本论》之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嬗变
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存在“认识论断裂”的论断。这一论断以费尔巴哈哲学基础之上的新唯物主义的出场为标志,认为青年...
作者:2025-03-25 00:00 -
孙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批判及启示
伴随人类对现代化的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形成了蒙昧与理性、传统与现代相区别的不同文明阶段。从时间维度看,现代文明是与传统文明相区别、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的总...
作者:2025-03-25 00:00 -
孙琳:论对象化劳动的对立逻辑
对象化劳动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概念,它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对象性范畴高度相关,但有着本质的不同。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建立在运动中的自我与对象抽象同一性及其逻辑单一性的...
作者:2025-03-25 00:00 -
于天宇:人工智能挑战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时代化审思
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核。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
作者:2025-03-24 00:00


-
习近平: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
-
余斌:论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