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应瑞:《天义•衡报》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传播与初步运用
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起初都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被译介到中国的,早期无政府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义·衡报》是刘师培、...
作者:2025-03-27 00:00 -
周露平 吴婷:在哲学与《资本论》之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嬗变
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存在“认识论断裂”的论断。这一论断以费尔巴哈哲学基础之上的新唯物主义的出场为标志,认为青年...
作者:2025-03-25 00:00 -
孙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批判及启示
伴随人类对现代化的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形成了蒙昧与理性、传统与现代相区别的不同文明阶段。从时间维度看,现代文明是与传统文明相区别、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的总...
作者:2025-03-25 00:00 -
孙琳:论对象化劳动的对立逻辑
对象化劳动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概念,它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对象性范畴高度相关,但有着本质的不同。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建立在运动中的自我与对象抽象同一性及其逻辑单一性的...
作者:2025-03-25 00:00 -
于天宇:人工智能挑战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时代化审思
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核。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
作者:2025-03-24 00:00 -
翁寒冰:使用价值批判之理论转向的方法论反思
当代西方左翼社会批判理论,如列斐伏尔、索恩-雷特尔、柄谷行人等学者普遍着迷于“交换价值”所建构的“抽象成为统治”的同一性逻辑,然而,通过使用价值概念所彰显出的资本主义...
作者:2025-03-24 00:00 -
罗云: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唯物史观作为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指导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和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地包含着对文明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家庭、...
作者:2025-03-20 00:00 -
孙亮:当代西方认知资本主义剥削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认知资本主义(Cognitive Capitalism)是近些年涌现出来的一个学术概念。它强调知识、信息、情感和创造力等要素在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但是,与知识经济概念不同,认知...
作者:2025-03-19 00:00 -
王伟光: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提出“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南。对于什么...
作者:2025-03-19 00:00 -
吕薇洲 廖彬:列宁对防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探索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把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作为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支点、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从制定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
作者:2025-03-19 00:00


-
习近平: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
-
余斌:论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