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付洪 蔡琛:善用“大思政课”三重叙事:内涵特征、价值旨归与实践理路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4-04-0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进一步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明确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要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善用“大思政课”的叙事逻辑得以铺陈和展开。6zT品论天涯网

一、引言6zT品论天涯网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理念以来,“大思政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取得了诸多成效。6zT品论天涯网

其一,明晰了“大思政课”内涵。学界普遍认为“‘大思政课’并不等于‘大思政’,它的重音依然在‘课’”,“是科学理论与时代特征、社会实践结合的思政课,是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结合的思政课”。不应该将“大思政课”随意泛化,无论是课程还是育人主体,“大思政课”是有边界的,强调多元主体参与思政课教学,“并非要弱化思政课专职教师这一核心育人主体”。应当明确,“大思政课”是在接续上一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并非“另起炉灶”,更不是“自立门户”,而是坚持有的放矢,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6zT品论天涯网

其二,确证了“大思政课”价值。有学者提出,可以从理论、现实等不同层面来回答为何要善用“大思政课”,要结合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来认识“大思政课”,“只有在这种广阔天地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升华情感、坚定信念”。“大思政课”直面当前思政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更多着眼于思政课的社会生命力,以通俗形象的说法从思政课与社会的关系视角审视思政课的形态和格局”,从而“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丰富的源泉,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和针对性”。概言之,“大思政课”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倡导思政课要向“社会母体”回归,是一次深刻的思政课改革创新。6zT品论天涯网

其三,探讨了“大思政课”格局。有学者认为,“‘大思政课’的一切努力都要紧紧围绕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来开展”,要“善用历史资源”“善用国际比较”“善用社会资源”深刻讲述世界大势、时代大潮、国家大局、社会大观和人生大理。“‘大思政课’各维度侧重点不同,但价值指向契合,体现‘大’与‘一’、一核多维的关系。理念的优化、场域的拓展、师资的联动、教材的整合、方法的拓展和评价的完善,不是目的而是策略”,要将其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理解“大思政课”建设,坚持“在内容上立足‘大’”“在保障上立足‘善’”“在效果上立足‘真’”,多方联动、优势互补,构建立体化育人新格局。6zT品论天涯网

应当说,学界围绕“大思政课”这一命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当然也应该看到,诸如“大思政课”主体不明、成效不佳乃至方向不正等拘囿“大思政课”育人实效的现实问题逐步凸显。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大思政课”建设进入深水区,而愈是深水区,愈需正本清源,愈要理清楚“大思政课”建设的“元命题”和一些尚未阐明的新议题。结合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从“大思政课”的认知、价值、实践三重维度重点探讨“大思政课”如何超越思政课之“大”以及“大思政课”的基本特征、“善用”之具体内涵、善用“大思政课”缘何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动力源泉等议题,以期助力“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6zT品论天涯网

二、明晰内涵:善用“大思政课”的认知叙事6zT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而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便是对思政课这一实践活动的再认识。厘清“大思政课”何为“大”,何为“善用”,是认识“大思政课”的首要前提,也是善用“大思政课”的逻辑起点。6zT品论天涯网

(一)何为“大”?6zT品论天涯网

作为思政课的上位概念,“大思政课”既有着思政课的一般属性,又有着特定的内涵与特征。我们要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相关论述来全面把握“大思政课”之“大”,而不能孤立地作片面理解。6zT品论天涯网

首先,“大思政课”是对思政课课程特征的深刻反映。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之关键性体现在:通过对一般教育规律、意识形态教育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实现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引导。应当说,思政课本身就是一门“大”课,具有“大”的属性,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的视野要广,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大思政课”之“大”首先是对思政课之“大”的沿承。6zT品论天涯网

其次,“大思政课”是对思政课之“大”的创新。一定意义上,“大思政课”是为了克服当前思政课普遍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足、实效性不佳等难题而提出的新思路、新路径。其一,要认清“大”的力度。“大思政课”不是对思政课育人要素的简单拓展,而是要撬动全程、全要素协同发力的杠杆。通过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社会教育的保障作用,聚全社会之力成“大思政课”之势。其二,要遵循“大”的效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把育人实效作为衡量变革举措的根本标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以上这些,说的是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说到底,“大思政课”建设得好不好,关键不在于“大”而在于“效”,在于能否坚持以拘囿育人实效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坚决破除思想藩篱和机制壁垒,在厘清各要素关系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其三,坚守“大”的向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改革创新的基本向度。明确“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教育遵循,做到“大”而有度,“行”之有根,深刻认识和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6zT品论天涯网

最后,“大思政课”是基于思政课之“大”构建的大格局。无论是教育理论的创新,还是教学实践的拓展,思政课都体现出极强的包容性,这是思政课的基本特征。“大思政课”要求开门办课,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正所谓“有容乃大”,基于思政课的包容性,既要向社会要资源,更要向社会求经验,凡是能够切实提升育人实效的要素都可纳入“大思政课”的视域。要在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在育人主体、育人资源、育人手段等方面真正形成协同效应,力争从更大空间、更广领域、更多维度探索立体化的育人场域,构建学校和社会多元协同的大格局。6zT品论天涯网

(二)何为“善用”?6zT品论天涯网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本质,深化了人们对思政课性质和功能的认识。而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善用”“大思政课”成为破题之思,并遵循两个方面的叙事逻辑。6zT品论天涯网

首先,“大思政课”是“善用”之对象,是对象化的意指存在,即一种理性的概念和方法论表述。因此,善用“大思政课”的第一要求是如何善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所谓“善用”,内含真用、多用、活用之意。6zT品论天涯网

其一,真用,即真真切切、实事求是地用。从思政课的改革历程来看,“大思政课”是势在必行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要求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思想上真正认同、贯彻“大思政课”改革理念,从行动上真正落实、落细“大思政课”改革要求和方案。其二,多用,即方方面面、一以贯之地用。要坚持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思政课教学和研究工作,把“大思政课”理念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做到有始有终且有回响,一以贯之且有实效。其三,活用,即鲜活生动、深入浅出地用。贯彻“大思政课”理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避免落入经验论的窠臼,不能机械地执行,更不能片面地落实,要真正领会“大思政课”理念的核心要义,坚持鲜活生动、深入浅出的方法导向,强化对现实的关切,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关怀。从根本上讲,“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就是要以加强与现实的对话,把立德树人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坚持“以大视野和大体系来冲破原有部分教师、部分课堂‘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态势,让理论与时代同频共振,从而激活青年的创新动力”。6zT品论天涯网

其次,“大思政课”是作为系统化的“大思政课”。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大思政课”是有着鲜明的实践导向,内含多样要素,涉及多重领域的育人系统。善用“大思政课”要求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既善于抓整体,又善于抓要害,注重把握“大思政课”的整体性、结构性、立体化和动态性。6zT品论天涯网

其一,以整体性思维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整体性思维要求善于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来认识和把握对象。“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它不仅包含着思政课的全部要素,而且还涉及诸如企事业单位、家庭社区、红色资源等多个领域。因此,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必须坚持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把握、处理好各要素之间、不同领域之间的矛盾关系,坚持部分服从整体,把着眼点放在全局上,以整体化大格局凝聚育人“大合力”。其二,以结构性思维整合协同育人的各要素。要善于对“大思政课”进行结构功能的分析,了解各要素的本质特性和要素之间的本质关系,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引领要素改革,以结构性调整驱动结构性功能的凝聚,积极探索“问题导向—供给创新—靶向引领”的“大思政课”创新机制。其三,以立体化思维打造协同育人的场域环境。坚持以立体化思维为指引,打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全面立体化,着力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实现家校互通、校企互联、虚拟互动,共同打造“大思政课”立体化的场域环境,让思政课不仅“大”更要“活”起来。其四,以动态性思维拓展协同育人的多元路径。“大思政课”具有动态化的特征,无论是其内容体系、方法体系抑或是资源系统,都很难确证其准确的外延。因此,以动态性思维积极探索更多的育人要素,开拓更多元的育人场域,是保持“大思政课”动力、活力的题中应有之义。6zT品论天涯网

(三)“大思政课”的基本特征6zT品论天涯网

结合“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语境,“大思政课”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突出的实践导向性和显著的跨域协同性。6zT品论天涯网

首先,“大思政课”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思政课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推进实施了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改革措施,思政课建设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支持,从要素体系建设到外部环境营造,都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成绩是可喜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理念到行动的实践之维尚未畅通,从时效到实效的策略之维尚存堵点,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协同之维尚需完善,思政课对现实、对问题的关切不足、不深、不细。应当说,“大思政课”是基于问题导向的再改革、再创新,此时提出“大思政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破局之思。6zT品论天涯网

其次,“大思政课”具有突出的实践导向性。思政课有着独特属性和特殊使命,好的思政课不仅离不开实践的支撑,更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一定程度上,当前出现的拘囿思政课育人实效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对实践的忽视、漠视乃至脱离,致使思政课教学浅表化、空心化、悬浮化。坚持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要坚持开门办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思政课与“大思政课”不是一字之差,而是彰显着“办课”的不同境界,这种境界之别的关键就在于“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打破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之间的壁垒,实现了“理论思政”和“实践思政”的有效融合。6zT品论天涯网

最后,“大思政课”具有显著的跨域协同性。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可以发现,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虽已达成共识,并逐步落实推进,但管理体系之间耦合不严,第一、第二课堂之间衔接不畅,内容、方法体系与学生成长需求之间匹配不准等问题仍客观存在。这成为孕育、提出“大思政课”理念的动因之一。“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涵盖要素之多、涉及领域之广,因此实现要素互联、领域互通,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育人合力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必要举措。6zT品论天涯网

三、凝聚共识:善用“大思政课”的价值叙事6zT品论天涯网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进行一种价值叙事,即认清善用“大思政课”的特殊价值。这可以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破解立德难题的解困之思”“培育时代新人的动力源泉”等方面来论证“大思政课”理念及其实践的价值所在。当前,思政课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大思政课”的提出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需要进一步凝聚善用“大思政课”的价值共识。6zT品论天涯网

(一)落实“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6zT品论天涯网

善用“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要举措。其创新性体现在:拓展了思政课的“时空边界”,是一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重大变革;实现了思政课的“供给创新”,是一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转变;提升了思政课的“理论意蕴”,是一次思政课教学与理论研究的重要机遇。6zT品论天涯网

首先,拓展了思政课的“时空边界”。诚然,思政小课堂有小的特点、小的必要,应该遵循一般教育规律和思政课教学规律。然而,偏安一隅可能形成思维定式,囿于确定时空又可能生成惰性心理。因此,拓展思政小课堂的“时空边界”,向社会大课堂索“药方”乃规律使然,更是创新之举。具体来说,基于“大思政课”理念之维,“大思政课”有向度、有高度、有深度,但并无确定的限度,是一种超越时空边界,倡导领域协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基于“大思政课”的实践之维,要打破实践壁垒,拓展思政课堂的时空向度,构建“企家社校”等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多样态立体交互的育人场域。通过强化数字化要素的驱动作用,打通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无形界限,共同守好一段渠。6zT品论天涯网

其次,实现了思政课的“供给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要赋予思政课以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要推动思政课供给侧改革,实现内容、方法、载体等多元要素的供给创新,打造以校内循环为主体、校内校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思政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要以聚焦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坚持精分教育对象、精确内容供给、精选工作方法,从源头上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6zT品论天涯网

最后,提升了思政课的“理论意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为理论上的先进性。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理念以来,学界结合《方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大思政课”研究的理论视域,提升了思政课的理论意蕴,是一次思政课教学与理论研究的重要机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思政课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6zT品论天涯网

(二)破解“立德难题”的解困之思6zT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对思政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思政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当说成绩可喜、可赞,但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方案》指出: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有的课堂教学与现实结合不紧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需深化;有的学校第二课堂重活动轻引领,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以上诸多问题在本质上都是“立德难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形势下统筹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大思政课”超越了“理论小课堂”的传统范式:通过更多地关切社会现实,讲好“理论大课”;通过更有效地活用社会资源,讲好“实践大课”。6zT品论天涯网

首先,“大思政课”是更加关切社会现实的“理论大课”。只有与现实结合起来才能避免陷入“干巴巴的理论宣讲”,思政课教师要善用“大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把理论讲彻底不能脱离现实的支撑。例如,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大道理,就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大格局,不能脱离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现实背景。6zT品论天涯网

其次,“大思政课”是更有效活用社会资源的“实践大课”。突出的实践导向是“大思政课”的基本特征。《方案》明确提出:各地各校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其一,“大思政课”要更有效地把社会资源融入思政小课堂,拓展小课堂的时空边界,丰富小课堂的育人资源,激发小课堂的育人活力;其二,“大思政课”要主动把思政小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以别样的场域环境激发学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观察社会、体验人生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6zT品论天涯网

(三)培育“时代新人”的动力源泉6zT品论天涯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求“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成为“大思政课”建设的动力之源。应当说,“大思政课”理念及其实践探索,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时代课题,回应了“怎样培养人”的时代难题,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6zT品论天涯网

首先,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时代课题。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其一,“大思政课”是培养胸怀“国之大者”的“时代大课”。“大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理论大课”,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来激扬斗志的“实践大课”,彰显出新时代思政课的大担当。其二,“大思政课”是内含立德树人全要素的“创新大课”,既强调政治性又重视学理性,既坚持主导性又紧扣主体性,深耕学生全面发展责任田。6zT品论天涯网

其次,回应了“怎样培养人”的时代难题。“怎样培养人”体现了“为谁培养人”的宗旨,反映了党对教育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试卷有难有易,“怎样培养人”便是一份有难度但又必须答好的试卷。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一个调整完善的过程,彰显出与时俱进的科学性,同时,又坚守着“以德为先”的育人准则。当前,善用“大思政课”的提出既是对“以德为先”育人准则的坚守,又是着眼于“两个大局”,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需要,把“大思政课”理念贯穿思政育人全过程,以“大思政课”实践联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回答“怎样培养人”时代难题的创新举措。6zT品论天涯网

最后,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为谁培养人”有着不同维度的张力,既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遵循,又会根据时代条件生成不同向度的内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赋予“为谁培养人”全新内涵,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新的征程上,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赋予重托。善用“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探索,根植于“两个大局”,是对“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创新思考和主动求变,是以一场深入的课堂质量革命助推复兴使命的系统性变革,是新时代“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宣言。6zT品论天涯网

四、形成合力:善用“大思政课”的实践理路6zT品论天涯网

善用“大思政课”拓展了思政课的时空向度,赋予思政课现实温度和实践品格,要求实现学校与社会、学校之间、思政课等不同维度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机制化运行。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依托,以要素协同为驱动,更加强化问题意识,更加注重实践导向,构建起“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6zT品论天涯网

(一)坚持党对“大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6zT品论天涯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委要保证正确办学方向,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当前,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落实善用“大思政课”的新理念、新要求,保障“大思政课”大而有序,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严从细落实好学校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6zT品论天涯网

首先,贯彻“大思政课”理念需要各级党委举旗定向。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细心谋划和破局之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各级党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引领彻底的理论自觉、统一的行动自觉,站在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举旗定向,切实增强“大思政课”意识,强化“大思政课”思维。6zT品论天涯网

其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各级党委谋篇布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依靠单方面的力量,需要多方面的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大思政课’的协同联动和融合贯通。”因此,新时代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需要各级党委谋篇布局,发挥主体责任,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必要的组织和制度保障。6zT品论天涯网

最后,化解“大思政课”难题需要各级党委协调各方。大有大的难处,“大思政课”内含“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等多元要素,涉及多重领域,必然有着更加复杂的结构关系、互动关系,甚至是利益关系,必然催生出更多或大或小、或隐或现的难题。如何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可知、未知、已知的各种难题,都需要发挥各级党委主心骨作用。学校党委要抓住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6zT品论天涯网

(二)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依托6zT品论天涯网

“大思政课”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而加以放大、延展的,“大思政课”并不等同于“大思政”,其改革重心仍然在“课”。因此,有向度、有深度、有高度地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涵,有目的、有针对、有策略地拓展思政课教学的维度,是“大思政课”建设的着力点。6zT品论天涯网

“作为一门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思政课既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使命,同时也肩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使命。”“大思政课”建设应该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依托,始终围绕思政课的政治使命和教育使命来展开。首先,要有学理性地把思政课讲“大”。“大思政课”强调实践性,但并非忽视、弱化学理性,只有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才能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和理想信念。其次,要紧密结合现实把思政课讲“大”。大思政课之“大”,体现在思政课教师不仅能在“小课堂”上讲清、讲透教材中的大道理,还能够讲活、讲好透析现实和真理的小故事。目前“大思政课”的作用对象很大部分都是“00后”甚至是“05后”,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质疑解构能力突出,但辨别分析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只有想其所想,才能解其所惑。最后,要灵活地运用社会资源把思政课讲“大”。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重点在育人资源的挖掘,教学场域的求变本质上是对育人资源的更深层次挖掘,也是思政小课堂的时空转换。因此,“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就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思政课鲜活起来,从而让故事更具感染力,让事实更具说服力,让思政课堂既有高度,又饱含温度。6zT品论天涯网

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依托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的作用,但“关键课程”不是“全部课程”。“‘大思政课’就是让我们改变错误的观念,真正做到在立德中树人,在树人中立德;同时,发挥其他课程的作用,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既要各自守好一段渠,又能协同发力。”在坚持以思政课程为依托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在思政育人上同向同行。6zT品论天涯网

(三)坚持以要素协同为驱动6zT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本质是人类改造客体的物质性活动,是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借助于实践中介产生的相互作用。实践是所育之“人”的存在方式,一定意义上,“大思政课”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以成“人”的实践大课。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大思政课”有着更加鲜明的实践导向,无论是针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完善,还是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丰富,“大思政课”都必须聚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这离不开鲜活实践的有力支撑。因此,确保“大思政课”大而有为,需要实现要素协同,以要素协同聚合实践伟力。“大思政课”内含多元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的要素,实践的客体——“物”的要素,实践的介体——可操作性要素。无论是“大思政课”理念的贯彻,还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推进,都必须把握好要素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6zT品论天涯网

首先,“人”的要素。“人”的要素可具象化为现实的个体及其认识,把握“人”的要素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其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介体”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要义是:教育者的主导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介体”参与者的有效性。“大思政课”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教育者的主导性,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统筹教育内容和实践安排。不同于思政小课堂相对简单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一定程度上,“大思政课”架构起更为多样的人际关系,而“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因此必然衍生出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客观上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相关参与者的有效性。其二,教育者、“介体”参与者对“大思政课”理念及其指向系统的认知、认同情况,内含理论认知、情感认同、价值共识、行为意向等四个核心要旨。对以上要素进行厘辨并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关系,是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首要前提。6zT品论天涯网

其次,“物”的要素。所谓“物”的要素,是指“大思政课”建设所指向的不依附于实践主体的主观意志的客观存在。“大思政课”建设要重视实践客体的独特育人价值,主动对接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尤其是要利用好见证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红色资源,“要强化教育功能,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真正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育人价值,刷新、刷亮“大思政课”的鲜红底色。概言之,“物”的要素需要处理好实践客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实践客体的积极价值;明确实践客体内部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确保实践客体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厘清各类实践客体之间的关系,避免因功能重叠导致实践育人的价值折损。6zT品论天涯网

最后,可操作性要素。这里所说的“可操作性要素”是指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工具、程序或方法。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实践的价值取向理应是善用“大思政课”的旨趣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深刻把握、灵活运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要素,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要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系统,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在各部分的发展上都将整体的目标任务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取得最优的整体效益”。要坚持厘清不同实践方法、实践策略之间的关系,坚持协调不同要素同步、同向发力,使之成为助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6zT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付洪,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琛,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6zT品论天涯网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号:作者简介22JDSZKZ04)的阶段性成果)6zT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6zT品论天涯网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期6z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