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晓林 梁永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逻辑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明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
作者:2024-04-25 00:00 -
鲁品越:中国式现代化:破解当代现代化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归根到底是用社会主...
作者:2024-04-25 00:00 -
张卫东 杨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奋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
作者:2024-04-25 00:00 -
蒋永穆 马文武: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了一个全新术语——“新质生产力”,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
作者:2024-04-25 00:00 -
袁红英: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科学指南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
作者:2024-04-25 00:00 -
李立峰: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
作者:2024-04-25 00:00 -
侯赛因·伊斯梅尔: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学科,揭示了社会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法国的安托万·德·蒙克莱田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他在...
作者:2024-04-25 00:00 -
余斌:论坚持“三个不动摇”与践行“六个坚持”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显然,在新时代中国...
作者:2024-04-25 00:00 -
郭冠清: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及其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不仅强调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而且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力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
作者:2024-04-25 00:00 -
余斌:也论实践唯物主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实践唯物主义涉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和判断,它...
作者:2024-04-25 00:00 -
余斌: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2023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以下未注明出处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皆源自此文),昭...
作者:2024-04-25 00:00 -
余斌: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唯物基础与内在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
作者:2024-04-25 00:00 -
韩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
作者:2024-04-25 00:00 -
张瑞涛: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品质,它既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历史和创造历史的精神,又是运用历史规律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体现了唯物史观...
作者:2024-04-25 00:00 -
刘凤义: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各个领域、各...
作者:2024-04-25 00:00 -
赵剑英:“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科学阐述了“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鲜明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时代...
作者:2024-04-25 00:00 -
何民捷:守好魂脉和根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作者:2024-04-25 00:00 -
陈曙光:现代文明的西方逻辑与中国重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
作者:2024-04-24 00:00 -
陶文昭 陈慧玲:科学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方法论意涵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
作者:2024-04-24 00:00 -
臧峰宇 [澳]薄国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内涵与文化底蕴
薄国强:中国式现代化如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虽然目前有很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但关键的问题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义和内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与西方式现代...
作者:2024-04-24 00:00 -
陈一收:以“六个必须坚持”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凝练概括,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
作者:2024-04-24 00:00 -
《马克思主义研究》记者: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架构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取得新成就,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联同习近平强军思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
作者:2024-04-24 00:00 -
茅文婷:原原本本研究习近平党史观的学术意涵与基本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史开展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涉及党史的主题主线、功能作用、评价方法等内容,蕴含着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史的立场观点方法,既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
作者:2024-04-24 00:00 -
马建青 游志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思维方法
一、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掌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一)战略定位:一项“三个事关”的极端重要的工作从战略价值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事关”深刻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
作者:2024-04-24 00:00 -
王伟光:毛泽东思想在两次“结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和阶级关系,科学把握了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
作者:2024-04-24 00:00
-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梁孝:反思现代西方“神话”历史:“古希腊起源”、霸权意识和回溯式目的
-
高建明:美国新一轮社会主义思潮评析
-
余斌: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