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高晓林 梁永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逻辑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4-04-2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明演进规'...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明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确保“中华号”文化巨轮在新的历史方位破浪前行不偏航。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升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知发展到新高度,助航巍巍巨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驶向现代文明彼岸。“‘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发展立场、发展要素、发展过程、发展语境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辩证逻辑,正确把握和认识这一哲学思维,对我们在新征程不断攀登文化强国建设新高峰、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引作用。Dci品论天涯网

一、发展立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Dci品论天涯网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和主张,应该说就是人民愿望、要求的充分体现,就是人民的看法和主张。”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文化强国建设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坐标系,写入党领导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的新征程,使人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汲取丰厚滋养、助力全面发展,书写了党的领导与人民立场有机结合的文化发展画卷。Dci品论天涯网

1.方向掌舵: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文化救国、文化兴国、文化富国、文化强国的逐梦探索深刻印证了:确立何种性质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由谁领导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文化领域始终绕不开的问题,如果对问题模糊不清或置之不理,就容易偏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运行轨道,丧失百年大党对文化建设全面领导的独特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将革命文化运动作为动员群众、宣传主张的重要途经,通过发行《向导》《共产党》,创办陕北公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实行抗日文化教育政策,积极争夺文化战线意识形态领导权等,创造性地将共产主义文化思想运用于革命文化实践,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工作重心转变,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转型,领导文化建设向“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迈进,先后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基本原则,不仅夯实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而且建构起社会主义文化观,为文化繁荣发展开辟崭新路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切实推进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确立“两手抓”战略方针,有针对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进一步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范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全面提升文化强国建设成效、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Dci品论天涯网

2.人民根基: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文化利民。人民是文化历史长河的核心“剧中人”,也是文化历史长河的根本“剧作者”。人民群众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求索相伴而行,在文化为民、文化靠民中激发文化内生动力,在文化惠民、文化利民中促进人的现代化,实现文化创造主体与享有主体高度统一,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厚的人民根基。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扎根中国人民文化奋斗的广袤天地,基于人民立场考察激发文化潜能、释放文化活力的动力机制,善于从人民视角概括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永葆青春的深层之“道”,厚植人民情怀创作更多折射人民奋斗、展现时代主题、鼓舞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聚焦文化强国建设的“神经末梢”,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始终遵循“源于人民、依靠人民”的唯物史观,以人民反映强烈的文化薄弱环节作为重点抓手,鼓励人民积极参与文化治理改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健全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求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最大公约数,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主体。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突破资本主义人的异化“漩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文化大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更复杂、更多样、更精细的特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不进则退”的境况。习近平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入手,通过教育引导、榜样示范、道德规约、活动创建筑牢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由此可见,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需要文化产品的喂养、文化资源的滋润、文化力量的推动,举精神旗帜、建精神大厦、架精神桥梁,都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Dci品论天涯网

3.价值意蕴:凝聚文化强国建设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伟力。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盛则人民盛。“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党的全面领导、人民生活福祉、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的极端重要工作,每每在中华民族历史重大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就立场层面的价值意蕴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倡导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既要求人民群众真学真懂真信、内化于其思想道德体系建构,又要求深化转化用好、外化于以文化强国建设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首先,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熔铸在新时代人民群众流淌的思想道德血脉中,使之真正地学精悟透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自愿将其作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价值准则和行为依据。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基础上的“双向奔赴”,不仅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而且彰显了党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自觉性,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讲得令人信服,切实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演进脉络、科学内涵、时代价值讲鲜活,推动党的文化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升华、内化为坚定的信仰、铸就理想信念、高尚品格、道德情操。其次,外化是内化的目标,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资源优势、思想道德优势转化为实践效能的客观行动。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仅是一个事关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问题,而且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的变化,号召全体人民参与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广播影视事业、文学艺术事业,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等具体文化工作,夯实文化自信底气,增强文化认同骨气,提升文化强国志气,谱写了党的领导、人民憧憬、文化自信融合互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Dci品论天涯网

二、发展要素: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全面性与重点性的辩证统一Dci品论天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环环相扣、有序衔接、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习近平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文化“小系统”与全局“大系统”、文化系统与文化要素、文化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维度,强调既要注重文化与经济、外交等领域的联动合力,又要注重文化方向、文化生态、文化能力、文化目标等要素的协调推进,还要善于抓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找准突破重点、洞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规律,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Dci品论天涯网

1.全盘思考“总”与“分”,于系统观照中形成合力。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是立足整体、历经由表及里地层层加工,从萌芽到不断成熟,以体系化、学理化的升华面目出现。作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历史登场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习近平总书记置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综合系统,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观察新时代、思考新气象、引领新作为,从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根本任务着力点,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到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把“九个坚持”作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五个方面”实践安排,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着重阐述“第二个结合”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直到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适时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思考、深入探索与规律认识中,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场域,“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并非一个孤立存在的思想体系,而是以深厚的思想穿透力、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全面的话语影响力有机衔接习近平强军思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外交思想、法治思想,通过关键部分结构最优化排列、功能最大化发挥,合力奏响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最美赞歌,共同建构起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小系统”全面发展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系统”的宏伟蓝图。Dci品论天涯网

2.统筹兼顾“一”与“多”,于文化布局中全面推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布局,聚焦人民幸福的文化需求、强国建设的文化叙事、民族复兴的文化话语,科学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工作理念、文化使命、目标任务、价值定位、发展方向、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在“一”与“多”的协调推进中有机联结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代语境,指明了新征程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航向。第一,从工作思想来看,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社会思潮同时存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中国共产党并不主张社会思潮“一元化”,在文化建设中注重甄别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积极吸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相契合的内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错误倾向,以一元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多元化社会思潮,以期最大化凝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共识,确保党领导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行稳致远。第二,从组成要素来看,“文化整合,是指各种不同的文化要素或型式相互适应、协调从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使命主线,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建设、文艺创作等,造就了一个多要素相联相通、交相辉映的社会主义文化共同体。第三,从目标指向来看,一个远景目标与多个阶段计划有机结合。蓝图指引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因时而变、适时而动,基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绘制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清晰时间表、路线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建成文化强国和现代文明囊括在内,总的战略安排分为两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ci品论天涯网

3.科学把握“主”与“次”,于重点突破中精准施策。事实上,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有机体中,不同组成要素的地位、力量、影响是不均衡,是有主次之分的。“主”在其中处于最重要、最核心的地位,“次”则是处于被支配的次要地位,“主”决定着“次”,“次”从属于“主”,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总体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与“次”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精准施策攻克“主”,带动“次”解决,激活文化全局活力。一方面,在文化发展内在逻辑层面,文化自觉是对文化主体意识、发展规律以及使命担当的觉醒,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则是对自身文化传统、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与积极践行,是文化自觉的升华。随着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观念跃迁,中国共产党在文化规划中着重部署文化自信,从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要求,到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进一步强调“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再到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着重阐述文化建设的三点基本遵循原则,其中第一点便是“坚定文化自信”。正是紧紧牵住文化主调的“牛鼻子”,努力创造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在文化建设外在实践层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无处不在。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领域为例,“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长期积累的“话语霸权”和领先的科技化传播技术垄断国际舆论舞台,对异于西式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话语持续批评,“锐实力”“普世价值”等歪曲污蔑、妖魔化之音此起彼伏,试图瓦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交锋,此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舆论斗争能力超越“韬光养晦”式惯常传播成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主流,以对话交流替代说服、以传播互动升级宣传、以增进发展共识超越博弈,补齐我国话语场域的发展短板,全面提升舆论引导力,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添砖加瓦。Dci品论天涯网

三、发展过程: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守正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Dci品论天涯网

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延续至今的重要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科学研判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时与势,强调在批判继承中守正方向,在创新发展中另开生面,推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我发展与中华文明现代转型。Dci品论天涯网

1.主线基调: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是一种对旧文化的系统整理,也是对新文化的施肥灌溉,它培育出的是文化新形态,舍弃的则是不适宜的形式和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不是“旧瓶装新酒”,也不是“旧书新说”,而是坚持扬弃的科学态度,于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紧密结合中开创新局。一方面,向中华传统文化汲取养料时,要善于区分智慧精华与糟粕所在,正确理解现象表征与内涵本质,深入整合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荣历史的宣传力度,在传承中勇于批判,在批判中善于总结,为扎实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中国文化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历史、文学等优秀因子,提炼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又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信仰和道德情操有机表达的中华精神标识所诠释的民族情感、规范和目标,排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共享的人类文明基因;还寻求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中国价值观与人类文明宝库的共同价值观的相通之处,传承“人民至上、家国情怀、和而不同、德法兼治”等价值内核。另一方面,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全面辩证地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传承文化谱系、释放新的生机与活力的集中体现。其中,“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成为文化“两创”最重要的成果。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天下观、厚德载物的道德观、知行合一的行动论、民为邦本的治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正义理念、认识论、人民立场高度一致,两者基于相同文化因子和共同价值追求,互相促进、携手发展,演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新样态,建构了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需要、引领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开创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Dci品论天涯网

2.脉络演进:问题导向与体用贯通并驾齐驱。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直面问题、回答问题、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应担的时代任务。习近平指出:“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探索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事关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使闪耀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智慧精华熠熠发光,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到新高度。聚焦新征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习近平认真分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透彻把握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荆棘障碍和突出问题,特别指出要找准重难点问题、突发性热点问题、急迫性攻克问题、长期性注意问题,在问题轻重缓急的解决中实现以点带面、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问题倒逼现实,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所谓“体用贯通”,是指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用创新理论指导文化实践,用实践创新升华中国理论,彰显了“体”与“用”、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理论层面实现文化之“体”的自我建构,勇于突破文化载体和现象的外在表征,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五大特性,又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华文明发展规律,还提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遵循原则。实践层面完成文化之“用”的排兵布阵,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路径,将“七个着力”实践举措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领域,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投身中华文明转型的重点建设,开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的文化新征途。Dci品论天涯网

3.趋势表征:长期建设与曲折发展相互依存。“所谓形,就是事物存在的状态;所谓势,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形势是动态的,蕴含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事物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形势,必须学会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不忘本来、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的有序衔接,积极掌握文化发展主动权,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长期性与复杂性相统一的发展趋势。首先,唯有不忘本来,才能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习近平以深远的历史视野,深入思考揭示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既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滋润,“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又要珍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次,从时代的高塔眺望,能更清晰地看到现实与未来相得益彰、初心与始终前后呼应的运行轨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深刻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智慧经验,而且循序渐进地求索文化发展面向,激发接续奋斗的文化追求,于承前启后中架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与新征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沟通桥梁。最后,遥想未来、预判未来,立足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实然状态,全面考量新征程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风险挑战。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清醒地看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外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西方文化糟粕输出、西式价值观干扰冲击、国际霸权舆论打压遏制,内部文化建设主体仍需壮大、渠道宽度有待拓展、文化体制改革顽瘴固疾尚未解决等难题。因此,要善于捕捉时机,创造克服危机的条件,促成风险挑战向发展机遇转化,全面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赢得未来。Dci品论天涯网

四、发展语境: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Dci品论天涯网

“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在追求自身文化建设时兼顾其他国家文化发展,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百花园的交流互鉴中,放大正面联动效应、实现共同繁荣进步。Dci品论天涯网

1.走自己的路:建构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只有当一个国家立足国情,深入挖掘出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和主题谱系、建构起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明话语体系时,才能更好地驳斥国际舆论舞台的不实话语,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进一步揭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生成机制、谱系层次、原创贡献,以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的交相融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第一,概念是话语体系建构的基础要素,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语词生成、语境变化、语意传播,历经渐次提出观点论断、内部间形成逻辑关系、完善理论系统框架的体系化过程,最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坐标轴上,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冲破“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话语牢笼,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文明倡议”等共通、共情、共鸣的“元概念”,书写中华文明话语转型的新画卷。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也要注重“用学术讲政治”,深化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创新理论的学理化研究和学术化表达,“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核心思想、关键话语体现到各学科,切实把党的政治话语转换成不同学科、专业的学术话语,推出更多佳作”,形成不同研究领域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学术合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从学术增量的角度进一步回答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第三,专注文化发展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文化内容技艺表现,持续供给质量高、意蕴深、趣味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借助新技术、新载体、新渠道叠加效应,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更为柔和的大众化、更为生动的具象化、更为活泼的生活化微观叙事,建构符合日常生活逻辑的中国风格文化符号,使人们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知其言”“知其然”,还要“知其义”“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原义”“知其所以必然”。Dci品论天涯网

2.融入世界: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格局。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心布局,以开阔的国际视野、高度的人类关怀,既注重兼收并蓄其他文明有益成果,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又将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与世界人民文化共性需求结合,提出融通中外的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激活世界文明花园百花齐放的内在基因,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首先,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宝库的客观存在。我们要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的基本权利,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原则,“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构建不同文明美美与共的文明新格局。其次,全人类共同价值既反映了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又说明了基于共同需求利益、理想愿望的人类整体价值追求,彰显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相融相通。就实践机制层面,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文明多样性基础上发现共同性,因而在理解与把握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涵时,要着眼于谋求不同文明价值的平衡点,寻求价值共识最大同心圆,激活世界文明之林文化潜能,点燃文化繁荣发展“加速器”。再次,每一种文明的发展不仅需要交流对话、借鉴学习的外部条件,而且需要传承与创新的内在动力。只传承不创新,文明就会在时代的发展中停滞不前,最终被历史所淘汰;只创新不传承,文明的深厚底蕴就会逐渐消失,成为无源之水。高度重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切实关注各国历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全球文明新风采。最后,人类文明发展新局面的开创,既离不开单一文明体的力量,也离不开不同文明体共同协作产生的合力,后者在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积极拓宽对话渠道,打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政党高层对话会、世界文化大会、世界文明论坛等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增进彼此间理解和支持,凝聚世界文明百花园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磅礴伟力。Dci品论天涯网

3.全面联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感召力亲和力。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更好地融入世界的前置要件,融入世界文明发展潮流是实现“外来文化本土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内”与“外”统一中全面联通中华文明与人类其他文明,重新书写了文化建设、文明探索的理论架构,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建设进程中的种种矛盾和悖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文明提供了借鉴,增强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感召力亲和力。第一,文化传播重在议题设置。习近平强调既要围绕国际文化议题概念首发、议题议程设定、议题争议裁定等持续发力,聚焦热点议题抢先解读,层层递进创设多维度、全方位的讨论点和悬念点,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主动回应受众关切,争取国际议题设置优先权。又要突出靶向设置中华文明议题,“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开出气势,形成声势”,尤其是“要进行独家时间报道策划,并基于文化特征和价值体系进行靶向攻击,形成观点引领”,增进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客观理解与认可支持。第二,文化感召强调受众本位。充分关注不同目标受众的异质文化,深层把握精神世界和文化需求的个体差异,“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中华文化以德服人,以礼服人,以文服人,在人类文明花园联结起一条“你奔向我、我拥抱你”的情感共同体纽带,深化对文明发展新范式的情感认同。第三,文化亲和凸显形象建构。形象通常包括“应然”面貌、自我展现、他者认知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的图像应尽可能重合、一致,才有可能展示一个客观、完整的形象。”国际舞台上的中华文明形象既包括其本质属性决定的国际形象,又包括充满时代特点的文化活动构建的国际形象,还包括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国际受众自觉产生的国际形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全球化表达”新思路,以开放自信且真实全面的基调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塑造博大精深、风华正茂的现代文明大国新形象,以昂首挺胸之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ci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着鲜明的辩证逻辑主线,充分彰显出唯物辩证法独特的思想魅力、深厚的理论智慧,不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立场、发展要素、发展过程、发展语境置于唯物辩证法基础之上,以深邃的哲学意蕴思考与“物质高楼大厦”相匹配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命题。而且新征程文化建设呼唤新的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以新的文化内涵丰富和发展辩证法,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这是一个需要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伟大时代,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个时代。展望新征程,我们要以强烈的文化主体、坚定的文化自信、勇毅的文化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焕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风采。Dci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高晓林,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海外中共学研究中心主任;梁永涛,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Dci品论天涯网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Dci品论天涯网

Dc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