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一帆:青年马克思的“斯宾诺莎”问题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中,斯宾诺莎主义与激进政治的关联始终是一个难题。斯宾诺莎主义经过“泛神论之争”进入德国思想界,并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成为反抗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有力资...
作者:2024-09-05 00:00 -
张跃国:立心与立命:“第二个结合”的文明再造逻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面对汹涌而来的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文明,中华传统文化应对乏力、左支右绌,处于极其被动的...
作者:2024-09-05 00:00 -
黄建军: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深远而持久的伟大变革,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迈向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总过程。当代中国“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
作者:2024-09-05 00:00 -
徐瑾: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文化理论包括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的建设以及文化多样性等内容,时至如今仍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基于新时代中...
作者:2024-09-05 00:00 -
张允熠:文化“综合创新”论与“第二个结合”
中国在北宋时期(11世纪)出现了著名哲学家程颢、程颐二兄弟,他们是宋明理学实际上的开创者(周敦颐发其端,朱熹殿其后),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北宋五子”中地位显赫。英...
作者:2024-09-05 00:00 -
王云芳 邱菊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维度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
作者:2024-09-05 00:00 -
田鹏颖:论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
作者:2024-09-05 00:00 -
张海防:“第二个结合”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和发展原则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便面临如何在中国扎根、发芽、成长的问题,这实际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性课题推向民族和...
作者:2024-09-04 00:00 -
李庆刚:“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
作者:2024-09-04 00:00 -
骆郁廷 刘鸿畅:论超大规模国家现代化发展之势
中国式现代化是超大规模国家的现代化,不同于一般国家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
作者:2024-09-04 00:00
-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梁孝:反思现代西方“神话”历史:“古希腊起源”、霸权意识和回溯式目的
-
高建明:美国新一轮社会主义思潮评析
-
余斌: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