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然:百年变局背景下南亚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东升西降”的历史大势与国际体系加速转型相互叠加,推动了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塑、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南亚共产...
作者:2025-03-19 00:00 -
王伟光: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提出“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南。对于什么...
作者:2025-03-19 00:00 -
余维海 李余威:21世纪国外共产党政党关系的“网络化”新态势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
作者:2025-03-19 00:00 -
吕薇洲 廖彬:列宁对防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探索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把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作为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支点、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从制定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
作者:2025-03-19 00:00 -
项久雨:现代化之问与中国回答
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之问”蕴含着对现代化发展“向何处去”的深刻思考。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重大战略命题,作出...
作者:2025-03-19 00:00 -
唐爱军:论文化主体性的三重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基本立场。“文化主...
作者:2025-03-19 00:00 -
李奕斐:巩固文化主体性的价值观教育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巩固文化主体性有助于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掌握主导权,对于提...
作者:2025-03-18 00:00 -
叶方兴:论思政引领力的生成机理
2024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
作者:2025-03-18 00:00 -
郎慧慧:论新质生产力的大生态观
2023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频率、多层次阐发“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生产力思想的新命题、新表达。目前,学界对...
作者:2025-03-18 00:00 -
张云龙 刘阳晨:民营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紧密相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民营...
作者:2025-03-18 00:00


-
习近平: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
-
余斌:论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