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向阳: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中华民族建立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始终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
作者:2024-07-24 00:00 -
陈爱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外各界对我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海外对新时代中国的关注,除了高速发展的经济,更有我国的理论创新,从“一带...
作者:2024-07-24 00:00 -
罗文东: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是决定整个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提高党...
作者:2024-07-24 00:00 -
任丽梅: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突破人类文明发展困局的全新选择
现代化理论是一种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用以指导人类变革性社会实践、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体系。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实践一样,都具有历史发展性。不同历史阶段...
作者:2024-07-22 00:00 -
上官苗苗:出场、要义、路径:理解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
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命题以来,其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态势、获得新诠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目...
作者:2024-07-22 00:00 -
苑秀丽 俎楠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及其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社会主义发展史。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宏阔历史,阐...
作者:2024-07-19 00:00 -
辛向阳: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就“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等一系列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问题提出的重要论断,在马克思主义...
作者:2024-07-18 00:00 -
贺新元 姜越: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际遇分析
引言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与人民的重托,自成立之日起就在理论与实践中探寻、摸索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也确实找到了可行之路。历经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在...
作者:2024-07-17 00:00 -
刘道一:“《资本论》的逻辑”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批判与超越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原则,是对黑格尔“历史统一于逻辑”的思辨逻辑原则的否定。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学习、理解和批判,深刻地把握了这一思...
作者:2024-07-12 00:00 -
罗文东: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及其世界意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
作者:2024-07-12 00:00


-
习近平: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
-
余斌:论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