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张士海 周永伟: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3-03-10 11:0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张士海 周永伟: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

张士海 周永伟: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这一重要论断,运用归根到底的两个“行”,创造性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能”“好”“行”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一方面在于其本质与功能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推进理论创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新的伟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一步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一、颠扑不破: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真理是思想的旗帜。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16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实践中经过检验而得来的历史性结论,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最好诠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一再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2]10。
  (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其科学性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想先导和精神旗帜,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基本内容看,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其中,唯物史观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强调这一过程是有着多种社会形态演化的螺旋式曲折上升过程,其最终趋势必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这为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指引。剩余价值学说不仅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与剥削本质,还通过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与使命的阐明,为“两个必然”的实现寻得了物质力量与阶级基础,使社会主义真正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质,使它在跨越了不同的地域空间、经历了复杂的时代变化依旧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在当今时代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首先就要坚持真理性原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始终注重从整体内涵上、精神实质上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掌握并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当代中国、观察当代世界,创造性地破解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各种问题与挑战。
  (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其人民性
  我们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鲜明特征,它从根本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立场与价值意蕴,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永葆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缘由。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的自由和解放,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强调人类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人的解放”是从异化中解放出来的“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解放。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实践主体。它强调任何历史活动,只有从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出发,才能取得胜利,只有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其所追求的是为人类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了改变人类历史命运而创立的,其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要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需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不断激发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智慧。既要关注现实的人的利益需求,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理论发展的动力之源,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智慧火花,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其实践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是指引人民群众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一种强大物质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中,“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135。可以说,实践的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实践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方面,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实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检视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原则目标、准确指明了人民谋求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为认识和改造旧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深深地根植于现实之中,与各个国家具体的实践联系在一起。党的百年历史证明,脱离具体实践来空谈马克思主义,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严重阻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要立足新的伟大实践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以中国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不断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其开放性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理论,它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4]691。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诸多立场观点方法皆是历史的产物,都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与内容,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和丰富。习近平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13每一个历史时期、历史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色。新时代新征程,要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不能丢“老祖宗”,又要讲“新话”。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与重要方法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善于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原创性贡献,在坚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其获得新的生机活力。
二、守正创新: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旗帜是实践的方向。习近平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17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行”,不仅仅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更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创新能力,能够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一时代课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建立了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实践相结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不断地‘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和‘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文明形态变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5],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立足中国国情,汲取中国经验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般性的方法论指导。但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情况各有其特殊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才能发挥其科学的指导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1]17因此,立足本国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关键所在。脱离中国的特点来谈论马克思主义,只会陷入空洞的抽象。对此,一方面,要客观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把握中国具体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之道与关键所在。当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又要深刻认识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科学分析新发展环境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历史性转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充分汲取中国经验,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党的百年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总结、提炼、概括出新的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民族和实践的新内涵。
  (三)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早已内化在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媒介和价值基础,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鲜明的民族形式。百年来,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中国语言、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来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才得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1]18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切实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方面,要增强文化自觉,对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科学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功能与价值,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深入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从而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另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我们说,要想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新时代新征程,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基因。
  我们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以理论自觉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主动自觉的理论创新征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也随着中国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不断彰显。实践还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古老的东方大国才得以开创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这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标准答案。
三、始开新篇: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方向是前行的保障。习近平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18马克思主义理论绝非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可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行”的重要缘由,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之关键,在此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新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新时代1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就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最好诠释。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时代课题。对此,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科学解答。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伟大实践结合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下,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的事业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3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新时代的“三件大事”和“三个历史性胜利”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充分验证了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行”。
  当然,尽管我们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但是没有任何借口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进一步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面对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任务更为紧迫。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验和新挑战,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指导实践,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典范,其必将伴随着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实践的持续推进而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时代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以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原创性贡献,极大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不仅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且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典型样本’,从实践、理论和历史三个层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解释当今世界与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供了科学理论体系”[6],诸多原创性贡献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内涵,不仅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同时也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力量在中国大地的再次绽放,是马克思主义“行”在21世纪的强劲呈现。
  当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启,面对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的现实,更加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历史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结语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有其内在的客观发展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把握。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精神实质、发展道路、动力机制、根本保障等基本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方面要在全面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本规律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自觉运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本规律上下功夫。“全面认识规律”和“自觉运用规律”两个方面能力的有机统一、互动发展,构成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要求。
  任何理论都有特定的时代坐标,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恩格斯指出,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7]873。作为时代孕育而生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拥有其他理论不可比拟的先进性,但这种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索中,每一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都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分析时代特征,用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结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勇于站在时代前列,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用伟大的中国实践深刻诠释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1]20任何理论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须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增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可以说,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代潮流保持同频共振,是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原则遵循。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党和人民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给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踏上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从历史大势中把握规律,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用与时俱进的时代眼光,深刻洞察时代发展潮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密切关注和回答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重大课题,抓住历史发展时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和双向贯通中实现新发展,从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具体目标和实践要求,因时代条件的变化而调整、而改变。中国共产党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基本要求,从战略上予以精心谋划,从理论上予以深入阐释,从制度上予以有力保障,从实践中予以有效推进,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未来走向。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23-03-10 11:05: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