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高祖贵: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及其实践要求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3-03-03 10:5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高祖贵: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及其实践要求 '...

高祖贵: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及其实践要求
  进入新时代,对外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系统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全,制定了相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及其实践要求。
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面临重要抉择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远远超越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变局范围之宏阔、程度之深刻、影响之久远十分突出。所谓“世界之变”,主要表现在大变局席卷世界每个角落,不仅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矛盾日益加剧,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而且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各方面发展也面临各种困难,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遭遇越来越多的障碍。这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力量对比既保持“西强东弱”态势,又继续呈现“东升西降”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1年至2021年,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所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从78.85%下降至59.0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所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从21.15%上升到40.9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实力的消长伴随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实力的变化,导致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分化加剧,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和地区层面推进,多重战略关系重组、竞争合作、摩擦斗争充斥全球每个角落,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对世界的危害深重。
  所谓“时代之变”,主要表现是大变局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趋势的深刻作用下演进,既增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共同演化的大潮流,又凸显了文明、制度、种族、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隔阂甚至鸿沟;既壮大了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主流,又加剧了各种分歧、矛盾甚至冲突。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科技、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竞争空前加剧,全球创新版图、全球经济格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明显加快,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日显突出,安全泛化特点和全球不安全感上升趋势变得越来越突出。全球气候变化、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移民问题等全球性挑战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乌克兰危机冲击、局部冲突动荡频发,全球和地区治理的需求显著上升。发达国家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明显减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明显不足。
  所谓“历史之变”,主要表现在大变局进入了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理论学说、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并存,资本主义面临的问题再度增多、社会主义的影响重新增大的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各种难题而寻求“再工业化”“再现代化”甚至要搞“新型资本主义”,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巴西等国左翼政治力量纷纷上台或即将上台执政扩展了“拉美进步轴心”,古巴、越南、老挝、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正在指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推升到新境界。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但与此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甚至是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二、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这样的世界形势以及中国与世界全方位深层次相互联动的新现实,中国共产党基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谋进步的初心使命,把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价值追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宇宙观和天下观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统一起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千秋伟业和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这一崇高事业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前途所在。
  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为人类向何处去所贡献的中国方案。我们党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新征程上,我们党更加自觉地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既回答中国之问和人民之问,又回答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早在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就明确提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思想。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第一次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加以深刻阐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近十年来,我国对外工作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总目标,并在双边关系、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合作、领域合作和多边合作等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全面予以贯彻践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强调,我们历来主张,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新征程上,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这一点尤其需要给予明确。
三、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在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对外工作的宗旨和总目标之后,需要进一步明确我们实现这个宗旨和目标的路径和政策选择,那就是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时代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等,都决定了中国只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随着国际上对我国会走“国强必霸”路子的担心上升,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进一步指出,“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永不称霸、永不扩张、不参加任何军备竞赛和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而且强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要走通走顺,需要世界其他国家也走和平发展道路,呼吁和推动其他国家并肩而行、相向而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郑重宣示,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并且把这个思想内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明确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作为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个基本原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确立起来并长期得到坚持和不断发扬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原则,鲜明地把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政策的主旨,“站着办外交”,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壮大外交事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重要理念主张。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外交优良传统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新征程上,我国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公平正义,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四、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作为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印度、缅甸于1954年共同倡导并被1955年万隆会议以及1970年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所接受,进而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70多年来,我国无论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处理与西方发达国家分歧;还是解决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缅甸等国的领土争端,全面对外开放和不断扩大参与国际体系,都在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今,这五项原则的精神历久弥新弥坚,在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伙伴关系的建设中不断延续和弘扬。
  早在2013年3月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面对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 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此,既需要超越传统国际关系中那些不适应时代潮流而且也应该被摒弃的思想和原则,诸如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你死我活、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等;也需要很好地继承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演变积累的一系列公认的原则和精神,包括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以及近70年前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其中,相互尊重是前提,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要不断完善外交布局,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牢牢把握党的对外工作是党的一条重要战线、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的定位,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基础上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合作,以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助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夯实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助力完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积极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协同外交格局。
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在推进政治外交的同时,适应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日趋重要的形势需要,经济外交力度和对外开放深度不断增大。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也是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的重要路径。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必须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对内,扩大开放的方位和领域,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引导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深化和拓展资金、资源、人才、科技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完善商品、服务、要素市场化国际化配置,使各领域开放形成协同效应。稳妥推进金融和服务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拓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完善提升对外开放平台,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及时总结、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制度和政策体系。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对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强化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机制建设,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经贸投资性规则,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完善全球治理、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增长点和重要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球治理问题,先后在2015年10月和2016年9月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个主题。他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又准确把握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提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引领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创新发展。所谓“共商”,就是全球事务由各国商量着办,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不能由少数国家说了算,更不能由一家说了算,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所谓“共建”,就是全球治理体系由各国沟通协调、互尊互谅、增进政治信任,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所谓“共享”,就是发展成果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我赢你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和垄断发展优势的片面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①]我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的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呼吁各方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防治等新兴领域的治理规则。在应对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方面,坚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强调建设性参与政治解决,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全球人权治理方面,强调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的新人权观。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方面,强调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
  在这些新理念新思想的积极引领下,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热点问题的斡旋者,将继续坚持从国情出发,按照责任、权利、能力相一致的原则,在全球治理领域尤其是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大国责任,努力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赢得广泛国际赞誉,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七、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基础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而当今世界很多安全问题都源于发展问题,很多发展问题要得到更好的解决需要有更加有利的安全条件作为保障,很多安全问题要得到可持续的治理也需要通过发展来提供良好的土壤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世界各国都从根本上统筹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共同促进全球发展与全球安全,才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基础。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前途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强烈愿望,把统筹并重发展和安全的思想从国家治理层面运用到全球治理层面,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并重全球发展与全球安全。
  关于全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呼吁认清大势,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主张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时代,造福各国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普惠包容,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创新驱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促进创新要素全球流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携手实现跨越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减贫、卫生、教育、数字互联互通、工业化等领域合作,加强粮食能源合作以提高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开展抗疫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抗疫药物,争取早日战胜疫情。
  关于全球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不可分割的全球安全共同体,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主张国际社会摒弃零和博弈,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树立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强调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全球性问题。
八、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引领
  有共同价值追求,才有共同意志、共同选择、共同行动,才能求同存异、增同减异,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早在2015年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此后在多个重要国内国际场合不断阐发这个重要思想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平与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深刻关照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发展,和平就失去了基础。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深刻表达了世界各国对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共同期盼。各国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深刻反映世界各国发展由物质追求、秩序构建走向更高水平政治文明和价值追求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国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千差万别,各自民主的模式和具体内涵自然不尽相同,在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方式上也有不同的选择。
  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承认人类在价值领域的普遍性、相通性、共享性,又尊重价值观的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历史性地超越了西方普世价值;而且深刻批判了西方看待人类文明的排他性、对抗性、集团式思维,否定了把文明差异视为世界冲突根源的观点,历史性地超越了西方文明冲突论。在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世界各国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秉持“各美其美”的自信,怀抱“美人之美”的胸襟,追求不同文明“美美与共”的世界愿景,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如果各国一起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了重要价值基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价值观领域就有了融通的思想理论支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就有了超越文明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的沟通桥梁,人类社会就有了实现和平共处和互学互鉴的强大价值指引。
九、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新时代十年来,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新征程上,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特别是把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关系面临的挑战增多,美国加大塑造国际秩序和地区环境力度以扰乱甚至迟滞我国发展所造成的困难增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最根本的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推进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作者高祖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22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23-03-03 10:57: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