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竟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批判的五重论域

字号+作者:竟辉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3-01-31 09:4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批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既是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客观要求。'...

竟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批判的五重论域qAN品论天涯网

批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既是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巩固”目标任务的战略高度,不仅提出了“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的现实任务,而且还明确了从“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等一系列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举措。鉴于此,本文着重从存在论、本质论、危害论、过程论和方法论等视角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系统性批判,以期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迷思,进而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防线。qAN品论天涯网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论批判qAN品论天涯网

于中国而言,作为“舶来品”的历史虚无主义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显露倪端,但其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对此,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1]43近些年,在党对意识形态的有力监管以及对错误思潮的有效批判下,公然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行明显减少。即便如此,历史虚无主义也并没有完全归隐,而是以更柔软的叙事方式、更隐晦的虚无手法、更灵活的传播策略时隐时现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和网络空间中。qAN品论天涯网

学术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冠以“回归历史”“发掘真相”“尊重学术自由”之名而隐蔽地传播错误历史观点。其一,选择性解构历史,以历史细节、历史支流取代历史整体、历史主流。为诱导民众反对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者故意挑选并无限放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的个别曲折或失误以激起民众的不满情绪,甚至不惜笔墨描写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温情的一面以博取民众对剥削阶级的好感。显然,这种“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的伎俩旨在引诱人们关注特定的历史细节、历史支流,而遗忘历史整体、历史主流。其二,碎片化裁剪历史,以历史片段、历史偶然替代历史全貌、历史必然。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历史的关联性和连续性,人为地将历史肢解为静止、孤立、偶然的历史碎片。譬如只讲中华传统文化的糟粕而不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只看社会主义建设遭遇的失误而不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等等。这种“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零碎的”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作为论据的做法,“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2]364。其三,主观性编排历史,以形式实证、伪实证代替本质挖掘、真史料。科学的历史研究应以尊重客观历史事实为前提,并力求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历史虚无主义者罔顾历史事实,将有待考证的、道听途说的史料用于论证自己的政治诉求,更有甚者主观编造、篡改历史,企图颠覆历史上已为民众所普遍接受的历史结论。qAN品论天涯网

文艺创作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借助影视、话剧、文学、绘画以及音乐作品等歪曲史实、抹黑领袖、八卦英雄、美化敌对分子。近些年,文艺作品中混杂的历史虚无主义无时无刻不在侵蚀民众的精神世界,且日益呈现出生活化、碎片化、草根化等特点。其一,滥用“想象”“虚构”手法歪曲历史。在文艺创作中,“想象”“虚构”只是生动、形象地表现历史内容的一种手法,理应服务于历史事实的描写与历史规律的揭示,而不应凌驾于历史内容之上。但个别文艺创作者为了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用主观的“想象”去虚化历史、杜撰历史。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在文艺作品中捏造英雄人物的情感故事、杜撰重大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更改重要会议的历史背景。对此,习近平评价说:“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3]352其二,利用大众喜好娱乐、消遣历史。为了增加收视率与关注度,一些文艺创作者秉持“娱乐至上”的创作理念,将能否吸睛、能否引流作为创作标准,全然不顾历史事实和历史真相。这样的文艺作品虽具备了较高的娱乐性,但也丢掉了本该持有的严肃性和崇高性。其三,为了一己私利丑化甚至出卖历史。文艺创作者本应以揭示历史真相、凝聚历史价值、传承历史精神为己任,但有些人为了获得所谓的国际奖牌,以与国际接轨为由,不惜污蔑党史、新中国史来换取职业荣誉;还有些人为了攫取高额报酬,在作品中颠倒黑白、篡改历史,甘愿堕落为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中国的马前卒。qAN品论天涯网

网络空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互联网交互性、共享性、匿名化、去中心化等特点,抓住重大节庆纪念日、特定话题热议等时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地向网民渗透虚假历史信息,借机裹挟舆论导向、干扰民众价值判断。其一,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渗透对象。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资本运作获取用户使用网络的数据信息,并依据个体的网络使用轨迹捕获用户的行为偏好,由此分析出其可能倾向的价值观念,进而从中发掘出潜在的受众并精准地将历史虚无主义的信息投放给用户。除了精准定位潜在对象和对已有思想偏差者进行信息灌输外,历史虚无主义者还根据搜集到的数据将错误的思想观点渗透于其他用户所关注的信息之中,使其价值观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其二,利用算法规律规避网络监管。在发布信息时,历史虚无主义者根据网络监管的大数据算法,隐匿一些易于被屏蔽、监控的敏感性词句,转而以更具隐蔽性的类比、隐喻等方式进行信息表达。这种方式在规避网络监管的同时能够使读者放松警惕、自发联想,不可避免地就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其三,利用网络信息存量设置网络议题。面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现实情形,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往那种企图借助制造新的网络舆论以产生信息增量的做法愈加不合时宜。于是,他们转而挖掘网络信息存量,将论坛、博客、贴吧等网络空间中旧存的信息翻新、转发,并把争论的热点话题搭载于视频弹幕、聊天表情包、网络游戏、APP广告、短视频等媒介中,以期引起网民的关注与热议,进而在议题争论中趁机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qAN品论天涯网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论批判qAN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认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4]925。这就意味着,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揭露和批判不能仅仅停留于客观存在这一表象上,还要深入剖析其理论本质。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qAN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以“去马论”来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毛泽东同志强调:“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6]70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境界。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百般抵毁马克思主义,或恶意散播马克思主义“落后论”,假设近代中国如果选择资本主义一定会像西方国家一样富裕;或以“极权论”污蔑马克思主义违背现代社会的自由与民主;或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时代条件的变迁为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或炮制“自我否定论”,以马克思曾讲过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总体来看,以上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言论皆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他们深知,一旦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但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才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才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历史虚无主义者千方百计攻击马克思主义,其目的就是要瓦解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阵地,进而动摇我们立党立国的思想基础。qAN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以“不合法论”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6-7但历史虚无主义者却绞尽脑汁渲染“跟着共产党走没有未来”的谬论,企图从各个方面消解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其一,以“革命破坏论”拒斥党领导的正确性。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而言,“改良是建设、是上策,而革命是破坏”[8]437,以此污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众所周知,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旧中国的“三座大山”,使民族获得独立、人民获得解放。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革命的“醉翁之意”就在于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抽离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历史根基。其二,以“领袖无能论”弱化党领导的权威性。为了进一步抹黑中国共产党,历史虚无主义者竭力丑化党的领袖,或污蔑毛泽东的理论成果是抄袭别人而来的;或将毛泽东称为专制主义者和政治恐怖主义者;或无限放大毛泽东晚年的失误而绝口不提其历史贡献。其实,历史虚无主义者丑化党的领袖,其目的并不限于否定个体,而是意图通过抹黑领袖人物来弱化党的权威。其三,以“英雄虚假论”亵渎党领导的崇高性。历史虚无主义者还通过编造虚假细节、预设献身目的、杜撰个人感情生活诋毁革命烈士、英雄模范,其目的无外乎败坏英雄的光辉形象,减少人民群众对党的情感归依。qAN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以“西式道路唯一论”来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无论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还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的最终目的在于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囿于固有的资产阶级立场和唯心史观取向,历史虚无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抱有天然的敌视态度,他们往往将资本主义道路视作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和“唯一正确路径”。正因为如此,历史虚无主义者竭力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无视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污蔑为贫穷落后之路。即便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社会取得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历史虚无主义者也未曾放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攻击,其中歪曲改革开放为改旗易帜者有之,渲染改革开放造成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问题者有之,污蔑改革开放抛弃底层民众者有之……不难发现,这些背离中国改革事实与伟大成就的论调旨在诱导民众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得出只有走西式现代化道路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唯一正确选择的结论。然而,无数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的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之路。正如习近平所说:“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9]184故而,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妄图诱使中国改旗易帜的政治企图,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引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康庄大道。qAN品论天涯网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论批判qAN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以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为例告诫全党要高度警惕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他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10]113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切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危害,并且在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自觉做到防患于未然。qAN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肢解着历史认知。所谓历史认知,就是主体基于特定的历史事实或信息而形成的历史观点与历史思想。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及主体对历史事实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直接决定着主体能否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但问题是,由于多数民众并不直接参与历史研究,其在评说历史时主要依赖于外部信息而非内部结论,因而容易产生错误的历史认知。历史虚无主义正是抓住这一认知局限,或释放虚假的历史信息扰乱视听,或肆意传播党史、国史的曲折失误等片面信息以偏概全,或编造领袖人物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乱带节奏。民众一旦长期被这些虚假历史信息包围,势必会降低甚至丧失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形成错误的历史认知。更为严重的是,错误的历史认知会严重干扰中华民族集体历史记忆的构筑与历史自觉自信的建立,使民众丧失战胜艰难险阻的志气与勇气。另外,错误的历史认知还会阻碍人们对历史规律的掌握与运用而逐渐丧失历史主动、陷入历史被动。为此,要时刻保持历史清醒,以正确的历史认知观察、分析历史现象。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3]351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肢解历史认知的危害,我们应优化历史信息接收渠道、提高历史信息鉴别能力,以此帮助民众形成科学正确的历史认知,从而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qAN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瓦解着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因,亦是推动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思想动因。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秉持个人主义价值观,任意涂改爱国主义事迹,恶意散布民族落后言论,肆意渲染民族失败情绪,以此制造民族自卑心理,消解民族凝聚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在文学作品中刻意忽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贡献,着力刻画人民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的一面,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描绘成冷漠、残酷、压抑的历史,诱导人们从内心深处否定自己的民族,从而离间中华民族的团结力与向心力。另外,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颠倒忠佞、混淆是非,将慈禧、李鸿章等人标榜为“审时度势”的“爱国者”,将民族英雄林则徐污蔑为“不识时务”的“野蛮人”。还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质疑集体主义价值观,不相信英雄人物能为国家和人民献出宝贵的生命,甚至以生理极限为由解构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这样做不仅会模糊爱国主义的界限,削弱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且也会诱导青少年滋生出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qAN品论天涯网

历史虚无主义消解着文化自信。历史虚无主义者通常以“愚昧”“奴性”“封建”等标签矮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革命破坏论”“英雄无功论”“领袖无能论”等论调丑化革命文化;以“去思想化”“去主流化”“去集体化”等诉求颠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毫无疑问,文化自信的缺失会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其一,使中华民族丧失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使中国人民始终保持强大的民族自信和坚韧的民族品格。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挑唆、抹黑,不仅会导致民众的文化自卑心理,而且会使一些人丧失国家意识、集体观念。长此以往,中华民族必将失去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挑战所需的精神力量。其二,削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所以说,历史虚无主义所推崇的“以洋为尊”“以西为美”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导向在消解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削弱了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的认同。其三,威胁中国文化安全。历史虚无主义罢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贬低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弱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品质,必然会威胁我国文化安全、阻碍我国文化强国建设进程。qAN品论天涯网

四、历史虚无主义的过程论批判qAN品论天涯网

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种价值观”长期并存且较量的现实情形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始终面临着这样一种景状,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11]231。当前,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围攻诘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与之斗争的长期性,杜绝那种因形势严峻而消极悲观或因盲目乐观而急躁冒进的不良倾向。qAN品论天涯网

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短期内不会改变决定了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是一个长期过程。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2]591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由与其相对应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具体而言,历史虚无主义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历史领域的特殊表现形态,私有制是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中存在的私有制经济成分,在某种程度上助推着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论、普世价值观等错误思潮的蔓延。当前,我国除了公有制经济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多种经济成分。据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国企业资产总额的56.3%。从中可以看出,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仍占有很大的比例,更勿说国有控股企业中也存在非公有制的经济成分。这就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短期内不会改变。这也就意味着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多种社会思潮短期内很难被消除。qAN品论天涯网

社会民众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深化改革等方面存在的不良心理倾向为历史虚无主义长期存在提供了便利。一方面,民众缺乏文化自信的社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和文化殖民,少数民众至今仍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卑心理。历史虚无主义散布的“民族劣等论”“文化落后论”“西方先进论”等论调恰好唤醒了少数人的苦难记忆,由此也增强了部分民众的文化自卑感,致使其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甚至直接蜕化成历史虚无主义者。这种文化自卑的社会心理不清除,把西方文明奉为圭臬的历史虚无主义也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担忧改革的社会心理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客观上也衍生出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面对这些社会问题,部分民众开始对倡导绝对公平的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充满怀念,而对市场化改革所隐藏的不确定性与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充满恐惧。这种怀旧情绪与改革恐惧在历史虚无主义的煽动与蛊惑下被放大,并且以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走向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党的领导的歧途。不过,无论是消除文化自卑心理、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还是打消改革顾虑、提高民众的政治认同,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就决定我们要做好较长时间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的心理准备。qAN品论天涯网

国内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持续渗透的态势进一步加剧了同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复杂性。一方面,“东升西降”的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决定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回顾历史便知,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就不遗余力地利用历史虚无主义搞垮苏联。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加快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步伐,并且将目光重点锁定于中国。所以,在“西强东弱”的国际力量对比逐步发生扭转、“东升西落”趋势愈发明显的情况下,西方国家自然不会放松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围剿”。为阻碍中国崛起,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可谓是有增无减,他们将传播主体延伸到大型商业传媒集团、非政府组织、宗教人士、教育机构,将渗透对象延展到全体中国公民,将渗透方式拓展至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文娱产品等领域。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决定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短期内不会改变利用历史虚无主义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是说,只要资本主义没有彻底灭亡、共产主义没有完全实现,那么,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角逐就不会停止。所以,我们要特别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做文章,阻止其借助历史虚无主义搞乱人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qAN品论天涯网

五、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论批判qAN品论天涯网

恩格斯指出:“简单地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13]276故而,要彻底“制服”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政治思潮,除了价值层面的理论动员外,还应注重方法层面的实践运用。现时期,在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自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永葆科学严谨的治史态度,从而有效构筑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论体系。qAN品论天涯网

坚持唯物史观以抽离历史虚无主义唯心史观的理论根基。习近平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14]24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唯心史观视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无限放大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藐视历史事实、无视历史规律,甚至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彻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就要从哲学基础出发,以唯物史观起底其唯心史观的理论根基。恩格斯曾明确指出:“现在,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15]388。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不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进。纵观人类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掌握了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就能够以历史决定论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观决定论;以历史规律论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相对论;以社会形态论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终结论;以人民群众立场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个人主义立场;以具体的现实的人的观点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抽象人性论,从而揭示出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基础的依附性。qAN品论天涯网

自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以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面目。要弄清楚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虚无历史的种种乱象,“就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16]67阶级分析方法是人们科学把握阶级社会运动脉搏、准确洞察阶级社会历史现象的一把锁钥。对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且带有主观印记的历史认知和历史研究来说,同样也离不开阶级分析方法。要知道,“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17]283只有通过阶级分析,才能够认识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历史的真实面貌。就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而言,首先要辨识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资产阶级立场,在透过各种虚无言论的表象后认清其只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剥削实质。比如,历史虚无主义者之所以否定革命、宣扬改良,是因为他们知道,承认阶级斗争无异于是在许可劳动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压迫,而这对于稳固与维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如果从其具体观点主张来看,历史虚无主义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诉求,严重违背了“四项基本原则”。所以,要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识别、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理论上的荒谬性和实践上的危害性,从而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同历史虚无主义划清界限。qAN品论天涯网

永葆科学严谨的治史态度以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谬论。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的手法,无外乎就是在史料搜集整理、史实分析论证这两个关键环节上捏造历史事实、虚构历史细节、割裂历史联系。现实中,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带着一种实用主义或功利色彩搜集整理、分析论证史料,根据有用与否对之“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最终得出违背历史事实的结论。正如恩格斯所批判的那样,“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18]573不难看出,历史虚无主义者是以轻佻随意的态度对待历史的。对此,一方面,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史料搜集环节反复审查、仔细核实,确保历史材料准确可靠;在材料整理环节充分考证、细致分析,找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努力使得出的历史结论更加符合历史事实。另一方面,还应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既要辩证处理好历史主流、主线与历史支流、支线的关系,不能以历史支流、支线代替历史主流、主线,也要辩证分析历史细节与历史整体的关系,用客观全面的、具体历史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又要正确对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伟大成就与曲折失误,决不能因个别曲折失误否定已有成就。qAN品论天涯网

 qAN品论天涯网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qAN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qAN品论天涯网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12期qAN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3-01-31 09:45:00qA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