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Editor P{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margin-top:10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提出,“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1]。1942年,毛泽东同志提纲挈领地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2]1983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双百’方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3]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文艺创作生产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党的文艺理论守正创新,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艺篇章,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文艺工作和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一、文艺发展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4]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5],还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6]、推进社会主义文艺自信自强。首先,文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滋养。唐诗宋词元曲、歌曲电视文学、电影话剧小说,跨越千年历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不同文艺形式都给中国人民带来精神满足和美的享受。其次,文艺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国家的豪迈壮举”[7],当代中国文艺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集中展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8]也必然离不开推动文艺繁荣。第三,文艺繁荣才能使中华民族从精神上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9]
二、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0]邓小平同志强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理论界文艺界以及整个思想战线的情况、问题和工作。”[11]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是党的先进性的表现,又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是科学把握党的事业与文艺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党性与人民性、政治立场与创作自由这些重要范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当代中国文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因此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代中国文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走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价值观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邪路,因此也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文艺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者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12]。为什么人,始终是文艺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这同唯物主义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属于哲学的党性一样重要。邓小平同志曾批评精神污染的问题,直言少数作家艺术家丧失人民立场,创作一些低级趣味的作品只为赚钱、满足私利,这种人、这类行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都是危害长久和巨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13]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为文艺创作提供着丰富的现实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深入人民、刻画人民、讴歌人民,文艺作品才有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和群众感召力。
四、优秀文艺作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评价元好问的诗文成就时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即深厚的家国情怀转化为伟大诗人的文学成就,作品内容只有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才算功夫到家。不是所有文艺作品都能称作精品,精品力作一定能触及人的灵魂。近年来,《觉醒年代》《人世间》等影视作品之所以既叫座更叫好,就是它们反映出党的百年奋斗和中国百年剧变的生动场景,歌颂了伟大建党精神、家庭亲情、创业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等人世间的真善美。实践证明,一切文艺精品,一定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统一体,一定是摆脱浮躁、拒绝滥造、抵制功利的精心工作,也只有真正反映时代、艺术集成的好作品,才是真正受欢迎的名篇佳作。
五、中华民族精神是文艺选题取材的不竭思想源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4]文艺的一大功用就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教化世人向上向善。无论是“四大名著”弘扬的对国忠诚、对爱忠贞、仁义待人、同心逐梦,还是“四史”文献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铸魂工程。文艺作品要传承中国精神,一方面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外文明对话中汲取“人类文艺总和”的精华,构造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中国文艺大格局大气象。
(作者简介:刘启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栾永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
[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68页。
[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4页。
[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0页。
[7]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求是》2024年第3期。
[8]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9]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4年第20期。
[10]《中国共产党章程》,《求是》2022年第21期。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
[1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5日。
[14]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求是》2024年第19期。
来源:中国理论网
网络编辑:慧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