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科学确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统筹作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并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新征程上,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更加需要深刻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有关战略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战略定力、增强战略自信、掌握战略主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更大成就。 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胸怀天下,从不同的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宏观展望,科学确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三大战略目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使命追求和历史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清晰的目标指引。
(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内容丰富、涵盖广泛、指向清晰。所谓“全面建成”,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现代化,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的现代化。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国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谓“社会主义”,强调的是这一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性质。习近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定性,是管总、管根本的。所谓“强国”是指国家综合实力更加强大,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意味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国家创新能力、社会生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等“硬实力”名列世界前茅,而且作为“软实力”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全球更加彰显,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排在世界前列,生态环境保护全球领先,等等。总体而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彰显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追求,宣告了我们党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始终贯穿于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史之中。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为了改变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无数仁人志士都在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相继失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谋划和落实各阶段的战略任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开创、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100余年的奋斗和积累,特别是新时代十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基础更为坚实、奋斗前景更加光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深入理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三)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除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以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还有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重要战略考虑。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自身命运同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密切关注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还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共同进步。回顾世界现代化进程,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对内劳动剥削、阶级压迫,对外殖民侵略、暴力掠夺的基础之上。这样的现代化,只是让少数国家和少数人从中得利。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重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质要求之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努力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格局和担当。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和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重大原则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在不断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所在。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摆在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的首位,充分说明了党的领导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意义。一方面,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和风险挑战,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使党成为风雨来袭时全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凭借自身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总体谋划、系统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事业,激发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国情的不同,使得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也具有不同特点。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人民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从而开创、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正是由于开创出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向世界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道路自信,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强调,“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清晰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为了服务资本的增殖和扩张,人民大众的利益福祉要屈从于少数资本家的利益。与之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主体作用,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鲜明特色,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的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历程一步步走来并逐步深入发展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使得“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就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就不能停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更不能有任何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懈怠,要以更大的勇气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目标上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做到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适当、节奏适宜、力道适度,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斗争的历史,斗争精神贯穿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的全过程。纵观党的奋斗历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碍,我们党推进现代化的进程都未曾中断,正是在斗争精神的强大支撑下,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能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才能从挫折中觉醒、不断走向胜利。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斗争精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破除障碍阻力、抵御风险挑战、赢得发展先机具有重要意义。诚然,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形势,必须坚持斗争精神,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增强斗争的本领和底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治国有大体,谋事有大略。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征程上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聚焦聚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科学系统地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既注重战略全局,又促进现代化各领域建设协同配合,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
(一)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性思考和战略性部署,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首先,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一向度的物质现代化,而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发展进步融为一个有机整体,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中国式现代化领域更加宽广、要素更具多元。其中,“五位”以“一体”为前提,五大布局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之中。
其次,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中国式现代化通过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全面提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后,又乘势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主攻方向。
实践证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与实践,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更加详备、布局更为合理、结构更趋完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站在战略的高度,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和各方面协同行进、共同发展。
(二)以“新两步走”战略安排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走向
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安排,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战略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紧紧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科学研判当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基础上对到本世纪中叶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作了进一步细化,使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更加“可望”又“可及”。
从比较的视角来看,西方国家各政党基于周期性选举的竞争压力,执迷于获得短期民意支持,疏于长远发展目标和规划的设计。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善于制定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国家发展规划,能够做到聚沙成塔、久久为功。党的十九大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形成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新两步走”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新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并细化了具体目标和实现路径,扎实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内在要求,为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明确方向。
(三)以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纸上谈兵,需要一系列具体举措作为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经济、科教、民主、法治、文化等十二个方面,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具体部署。
在经济建设方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在人才建设方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民主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在法治建设方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在文化建设方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在社会建设方面,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群众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在国家安全方面,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在国防建设方面,把“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在祖国统一方面,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凝聚全体中国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广泛力量;在对外工作方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外部环境;在党的建设方面,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领导力量。四、关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增强战略的前瞻性
战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习近平明确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在尊重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登高望远,对我国新发展阶段将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途和未来一段时期需要针对性解决的关键问题,使我们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美好前景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挑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这就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抢占先机,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二)增强战略的全局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千头万绪,工程巨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习近平指出,“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都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对各方面工作统筹兼顾,又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解决对全局工作产生根本影响的重大问题上。一方面,要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谋划发展。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言,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既要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又要看到“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来说,要统筹兼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不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另一方面,坚持从全局出发不是主次不分、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三)增强战略的稳定性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习近平指出:“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随意改变。”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段布满荆棘坎坷的漫长之路。推进现代化不是“一日之功”,不能好高骛远、操之过急,而要锚定目标、持续用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风险挑战与发展机遇交织叠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不断涌现。我们必须把历史耐心和战略智慧结合起来,增强战略的稳定性。一方面,要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迷惑,“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对形成的战略长期坚持、坚定执行。另一方面,增强战略的稳定性不等于一成不变,“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了一系列判断分析和决策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其中的丰富内涵、深远意蕴、关键要求,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视野和大局气魄,准确洞察时代发展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和耐力,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决不犯颠覆性错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战略自信和从容,认真贯彻落实战略谋划的目标步骤,保证现代化各项任务按节点高效率地完成;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通过一棒接一棒、一代又一代人的埋头苦干、接力奋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作者简介:安瑞龙,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张士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党的文献》2023年第5期发布时间:2023-12-2110:10:00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