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命题,它的提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理解,而且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人的精神世界的满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人民精神世界是否丰富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否充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尺度。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它在本质上要求创造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所强调的,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承续伟大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根脉和灵魂,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在百年奋斗中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二、新时代十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展示中国文化新气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人民精神世界中,思想理论是根基和灵魂,起着整体奠基和总体统领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践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过去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思想文化变化趋势,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根本制度,系统规划和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立破并举,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指导和部署,推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基于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巩固。这些建设举措使全社会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筑牢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思想基础。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弘扬,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明确将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品硕果累累。我们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放在首位,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一方面让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活动,另一方面时刻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繁荣带来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我国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改革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这些改革推动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建设书写出绚丽灿烂的新篇章。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迸发,文化产品供给丰富,文化建设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与此同时,我们党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注重中华文化同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推动世界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
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方方面面用功发力。关于文化内容、文化产品、文化传播力等方面的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久久为功地去做。关于队伍、体制、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只要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和规划的目标坚定地、持续地做下去,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新气象,必将开辟人民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充盈的新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建设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又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中国人民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历史进程提供澎湃精神动力。
网络编辑:彩虹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23-05-2215:19:00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