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舫:以唯物史观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历史坐标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的认识,逐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取得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崭新历史方位,需要立足唯物史观的理论高度,透过“中国-世界”关系形态的表层现象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出场的历史语境。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互确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切全人类共同发展所昭示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把握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整体境遇,预示了现代化演进的基本趋向,在处理中国与世界历史前进的关系中深度思考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这一重大命题。这种“胸怀天下”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理论的时代表达,既体现了新时代创新实践内蕴的历史主动精神,又展示出当代中国“以部分推动整体”的方式加速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强大势能,在其理论深处是对唯物史观基本问题在当代世界“重现”的深刻省思与创新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开创了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实践路径,在系统总结“历史之变”的规律基础上完善全球现代性格局,成功开启世界历史转变的新起点,不仅为当代世界谋划共同发展注入新活力,而且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顺应了各国依据自身实际需要建设本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蕴含着深刻的唯物史观思想光芒和方法论智慧。以唯物史观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效应,有助于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展露出不断“改变世界”的力量,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在同世界历史的融合中与马克思主义建立本质关联的内在逻辑,进而准确理解中国道路不仅是植根于中国现实的时代课题,也是符合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世界性命题。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历史之变”的辩证性认识与规律性把握
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纵深发展,全球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越来越指向“历史之变”的根本特质。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世界运行的普遍情势与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辩证融入世界历史的演进历程中,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认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并存共处的现实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性超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抓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奋斗主题,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进崭新历史阶段的重大成果,其背后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之变”这一前瞻性问题的科学辨识。“历史之变”是中国共产党统合“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 考察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创新视角。中国共产党重视“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对于把握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这两种变化归根结底产生于对历史演进态势特别是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考虑和综合分析,即把中国国情同世界图景、时代背景贯通起来,在击破一切时空的封闭要素中把握“历史之变”的本质属性,进而开掘“历史之变”的基本动力,保证自身能够积极应对多元发展的世界之变和日新月异的时代之变。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立足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起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展示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之变”的辩证认识和科学应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表现形式及其变化只有作为现实的活动才能被理解,“历史之变”指向以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为载体的历史活动的不断演进和呈现,由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关系叠加促成,表现为对现存状态的否定中包含着对自我超越能力的肯定和不断发展可能性的探索。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史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在融贯,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之间相互交织、互促互进的动态过程,从自身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内在肌理中形成了对“历史之变”的深刻把握,并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体现唯物史观的辩证思维。中国共产党持续拓展深化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合作,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积极推动不同民族和国家形成促进历史进步的发展“合力”,从不同发展道路的维度应对“历史之变”。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共产党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个体化生存与全球的整体发展休戚相关,在面对不同国家独特的发展现状与世界历史整体进程的不平衡不协调时,着重从纵向维度思考不同民族和国家在趋向共同发展中实现自身“历史之变”的现实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符合本国发展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既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认识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规律,不能局限于对现有历史事实的陈述,而需要在对“历史之变”的辩证认识中追寻事实背后的基础所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基于人类共同参与生产生活的实践进程来认识历史,坚持从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中洞悉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深化了对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从更加宏远的历史视距和更加多元的历史坐标出发,能够超越历史认识的客观时代局限与主观情感纠葛,从而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科学审视中国道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注重从直接的社会生产和发展模式考察人类历史,在“历史之变”的复杂性中把握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系统总结,生成于探索中国实践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互动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伴随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历史地位和国际角色发生重大转换的同时,揭示出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一元现代性叙事是背离现代化发展规律的主要障碍,通过提升自身在全球化中的主体性地位来证明世界的历史叙事转向各民族和国家共同参与模式的可能性。中国在“历史之变”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前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构建,基于对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方位的精准研判,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这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系统总结在根本上是对“历史关系”1的深度把握,体现了直面“历史之变”和风险考验的实践逻辑。在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中,历史概念和历史逻辑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关系性特质,即唯物史观的前提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性关系。唯物史观之所以成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其对现实社会历史本身诸多关系的实存状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和抽象凝练。正是源于对唯物史观立论根基的认识和继承,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展开对现代化发展的系统性阐释和规律性总结。坚持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观念,要求我们跳出当今世界历史中存在的单纯追求生产力的发展观,转而从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关系和发展规律中把握现代化发展的深层逻辑。第一,在作为历史前提的物质生产中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表现和核心动力是现实的物质生产,这种物质生产具体呈现为人类社会与自然存在之间的历史实践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全球发展中始终重视维持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功能性向度,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引领先进生产关系的生成。第二,在物质生产的不断扩展中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全球不同形式的社会生产之间此消彼长的动态关系,是社会生产实践中历史生成的产物。在当今全球生产和交往实践中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亚生产关系”,即一些国家在世界生产关系框架中处于被动结合和依附状态。中国在全球化交往中始终强调社会生产与人自身生产之间的共时性,努力恢复被资本逻辑或物质逻辑遮蔽的社会生活逻辑,积极探索在整体生产关系中涵容其他形式生产关系的可能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全球劳动生产者交流合作,积极形成共同利益联合体。第三,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中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的总括与结晶,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既要求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求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更要求二者协调发展。中国深刻洞悉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关系,进而以历史基本规律为原则,以多维历史关系中的问题意识为导向,积极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历史之变”的辩证认识与历史规律的系统总结,充分彰显其对唯物史观的时代性阐释。唯物史观的形成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反复论证和检验,形成了能够正确反映现实本质并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直面“历史之变”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出发把握自身发展道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时期发展道路的历史关联,追寻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相融合的路径,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唯物史观方法。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需要,中国依据现实情况的复杂性以及现代化发展史演进的基本规律,在不同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上作出相应战略部署,实现了实践逻辑和历史规律的统一。这种统一是有差别的辩证统一,是不同领域发展理念的特性和现代化整体建设的共性在现实实践中的相互契合。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视域下,唯物史观表达了历史的辩证生成性和过程论特征。“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历史之变”和历史规律的哲学智慧源于唯物史观的辩证生成性和过程论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将一切领域的发展过程都视为整体不断推进的必要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体规划不同领域的发展方案和路径,指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相互推进的崭新境界,这表明中国在世界舞台中始终把握历史的内在本质和历史运动趋势,立足历史的现实实践基础以促进自我生成和完善。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推动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开启
中国共产党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形成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智慧。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历史之变”的认识和应对,形成了在变化中提升、在实践中验证自身理论真理性和道路科学性的内在发展逻辑,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能够科学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从原初开辟到当今时代的创新发展,伴随着中国与世界历史关系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形成互为一体、互促互进的历史进程。“世界历史把一切民族都卷入到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来,并因此而使现代化成为每一个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普遍的历史性命运”,但不同民族和国家 在世界历史中的现代化建设内容与形式有所差异、主体与客体关系频繁变动,因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理念和实践方式各有不同,在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现代化路径也各具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中得以生发,并在对世界历史运行态势的关注和分析中探索出将中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具体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性意蕴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现代化道路的原创性、科学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推动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开启,使得对外开放和共同发展成为世界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
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其指向“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条件、规律和趋势。伴随世界历史的形成,“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世界历史促使个人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但在资本主义异己力量支配下,个体只能获得有限的自由,基于对这一现实的揭示,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演进的必然趋势。无论从共时性意义上的空间拓展看,还是从历时性意义上的时代课题看,世界历史的基本规律表现为形式的变化、内容的更新和结构的调整相统一。世界历史越来越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质,世界未来发展趋势也必将受到整体运动规律的规定和影响。世界历史理论的历史性出场是为了回应资本主义时代无法回答的课题,即“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世界历史理论进入中国不是纯粹思想维度上的理论传播,而是内在融入并塑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直接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我生成与发展。随着世界历史的演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地域性和世界性并存,中国共产党在融入全球化潮流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世界历史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新道路,尊重人类共存的前途命运和文明的多样发展,倡导各民族和国家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主体地位,由此促进了不同文明通过交流互鉴逐渐完善自身的同时丰富世界文明形态。正是把握了世界历史转变背后的深层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展露出独特的世界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准确论述了世界历史伴随时代语境和主题更替而发生转变的必然逻辑,中国共产党透彻把握这一历史规律并使之发生时代化转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不仅对自身发展历史进程予以反思,还基于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全球现代化发展的多元路径,在此过程中开启了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以极大的战略定力和政治勇气揭示世界历史时代转换的主题,即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对这一主题的科学把握以及对中国道路构建与世界发展之间关系的洞悉,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推动世界历史时代转变开启的重要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和共同发展的战略思想,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破解世界性难题的巨大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世界历史在演进过程中不断暴露矛盾的主要症结,对此,资本主义现代化方案无法解决。虽然世界历史的演进对一切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意味着所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完全肇始于或受制于世界历史的展开逻辑。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除了符合全球现代化整体进程的普遍性特征之外,也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现实基础上展现出特殊的建构需要和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超越了世界历史演进由西方资本主义所规定的界限,打破了现代化在世界历史中被视为“西方化”或“资本化”代名词的现状。新时代以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话语力量,从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中发掘现代化前进的动力,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中充分开掘发展中国家主体诉求实现的可行路径,保障全人类获取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真正统一,为全球现代性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中国活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给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基于对自身与世界存在关系的把握,开拓了特殊的具有世界历史规定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同时,推动了世界历史整体进程的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为客观依据、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背景,体现出中国始终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观照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的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中国式现代化是特定世界历史的“部分”,其在新的历史阶段所担当的全新历史使命就是推动不同民族和国家在自身现代化建设与人类社会整体进步之间建立本质联系。由于这一使命在世界历史中具有普遍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某一国家的特殊性道路到契合世界的普遍性选择的升华,不仅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而且在世界历史中展示出中国积极生成促进时代转变力量的全新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倡导开放、合作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不断印证共产主义的深层本质在于实现自由劳动和开放式生产方式,在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同时,阐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拓宽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观前景和世界现代化空间的可能性。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开启了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新起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开拓出世界现代化多样构建路径,体现为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基于唯物史观的世界历史理论,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和更迭主要依据两个维度的规定:一是充分汲取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二是扬弃并超越文明演进中的资本主义形态,进而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趋向。人类整体性地走向共产主义时代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人类社会逐渐从“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到“物的依赖性基础上人的独立性”阶段,最终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而实现一切人的个性自由,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目标和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确定世界历史向共产主义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既肯定这是不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殊途同归”,又承认不同国家在相互依存中展现自身独特道路的“求同存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审视人类文明在差异和对抗中实现进步的现实,将文明进步所追求的目标视为实现全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扬弃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上的独特贡献。人类社会在向共产主义时代前进时,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特征越是深化和凸显,各民族和国家越是能够打破地域性现代化的限制,充分汲取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并合力为文明形态的更替注入多元生机。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推动当代世界共同发展格局的构建
中国在世界历史的时代转变中逐渐被全球化的普遍性力量所驱动,同时也推动整体世界的共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和担当。当代世界在推动现代性纵深发展的同时产生不少发展困境,为了防止将一切发展问题不假思索地纳入全球治理体系而导致治理与发展关系的紊乱,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那些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基本问题,通过更加系统和深刻地调适全球治理体系来为共同发展服务。世界共同发展的基本问题无法通过直观的方法来把握,而是需要置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才能得到透彻澄明。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在整个人类历史演进中的阶段性特征及必然趋势,关于世界发展的问题则被置于“世界历史向何处去”以及“人类解放和自由何以可能”的论域中。人类社会在全球化运动中推动各民族和国家之间展开普遍交往,中国作为全球化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持续发挥正能量,加速推动世界历史转变,不断促使或启发各民族和国家在自身现实发展的前提下探索与世界发展相契合的路径,阐明了各民族和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共同性和可通约性。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探索性实践,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设想,主动构建起超越现实局限而激发历史发展活力的人类共同实践范式,为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演进创造和谐的国际环境。
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坚持唯物史观的发展理论,以人类发展在当代世界的积极展开为实践基础,深刻认识了当代世界走向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开辟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路径,为人类社会整体向更高社会发展阶段迈进创造条件。根据唯物史观的发展理论,中国需要在对当前全球现代性发展方式的反思和批判中确立与崭新的时代要求相契合的发展理念和实践举措。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新视野审视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以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持续进步为长远目标,在加速推动自身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揭示全球现代性及其发展的固有弊端,进而在对现代化发展原则的本质批判中求索突破历史限度的路径和拓展人类自由实践空间的方式。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公平正义、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提升到国际共识的水准。尤其是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与国际秩序的重构中,中国的国际政治思维始终以维持人类和谐统一、涵容人类文明多样性交流以及真实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本旨归,为不同民族和国家走向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开辟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空间,尽可能构建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全球治理体系,在涉及国家自身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问题上突出全局意识、人类意识的重要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人类社会的整体历史中准确把握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发展方式的本质关联,以此聚合全人类整体力量为全球生产力进步和共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主题。中国共产党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为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创造性伟力。为维护共同发展所需的和平环境,中国共产党坚持人类整体性和共同性的生存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类生命至上的前提及其价值逻辑落实到具体发展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公共利益、资源和意识形态的整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挥无产阶级政党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思想聚合点,拓展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进而推进现存不平衡国际关系范式的更新迭代。在世界历史的普遍交往中,不同国家追求自身发展的主动性与促进世界进步的主体性密不可分,当自身的发展形成较为稳定的道路或模式,会追寻自身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一种以国际权力体系和综合实力关系结构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普遍施行政党政治的各国政党承担着维持世界发展弹性与活力的责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指导实践中不断明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指认西方政党与资本主义生产逻辑的合谋,揭示其在世界发展中显示出“形式的主体性”和追逐私利的原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政党制度及其发展模式提供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致力于探寻与建构人类共同生存逻辑,强调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都蕴含追求正义的文明因素并具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平等对话的权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关注当代世界发展的过程中,为具有伦理规范性意蕴的“全人类”赋予了“共同命运”的时代表达,这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国家发展是人民整体利益的根本保证,这是对唯物史观总体性思维的继承和创新,能够为自主探索现代化发展的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总体性思维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诸多领域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视为各要素所构成的全局系统的动态调适与进步。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建设实践中凝结起来的规律性认识和逐渐呈现出的制度性优势。中国共产党不仅依据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理论逻辑科学设定自身的方向,而且积极扬弃全球现代性发展理念,在展开现代化任务的同时努力开创新的文明类型,这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当代世界发展方式的态度从具体实践深入到思维方式的深处。在对现代文明的审视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于自由主义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盛行的优先性地位,企图构造超越经验和时空的理念世界,其实质是维护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和原则。相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将人民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注重彰显人民内在的本质性创造力量与反思性思维;以人民群众实践作为优化发展策略的内在依据,在世界发展议题中展示出人类实践的系统性思维,将世界范围内的一切民族、国家和个人都纳入共同生活的总体之中,发掘人类实践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能量,进而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完善不同领域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格局,促使人类能够生成一种整合全球系统资源而解除依存性关联和追求共同发展的总体意识。这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共同发展理念提供了有效支撑,有助于人类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方向。
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对当代世界历史格局的认识与阐释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唯物史观揭示了世界历史演进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即“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世界历史的运行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是同一过程,资本主义发展方式中的固有矛盾自然会蔓延至世界历史进程中。当今世界历史已经进入到人类日益意识到共同生存问题的阶段,人类面临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增多,新型传播性疾病也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重创,这些问题都亟待人类共同去解决。中国共产党注重将治国理政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完善相结合,强调治国理政所面临错综复杂的问题与全球治理和发展的困境密切相关,认为不仅需要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解决影响中国发展前途的基本问题,而且需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和全人类立场上把握发展动力机制与治理机制有机统一的历史逻辑。正是在对生存、发展和治理关系的审时度势中,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通往现代化的新道路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推进世界历史作为人类生产和交往实践的自由的公共领域,明确了共同发展不仅是全人类整体的信念,更是人类作为个体自由劳动和自主发展的解放历程。
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描绘了现代化的崭新图景,不断创新和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与方法,指导着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并未穷尽时代真理,而是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开创通向真理的科学道路。当代中国正在面临人类历史上纷繁复杂的“历史之变”和时代挑战,肩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构成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亟待解答的时代课题。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必然的本质关联,不仅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进行创造性实践,而且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能够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形态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性实践在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度结合中,逐渐明晰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整体、世界历史未来走向之间的本质关联,因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思想指导作用的同时,对当代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整体发展也发挥着重要指引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之中才能不断得以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唯有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现实条件中才能得以确证,并在与各国实际需要的结合中才能得以发展。在实践经验中巩固成果、总结规律,呈现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历史自觉。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唯物史观,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实际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推动并完善中国实际与科学社会主义结合的进程,形成规律总结与理论建构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根基,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灵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变化,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时代战略和有效路径,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相结合,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科学回答了在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先后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等,创新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明确意识到当代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主要由资源的非均衡分布和制度的不协调引起,进一步指出这种不平衡性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解放道路的曲折性,创造性提出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新型路径,并成功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铸就科学社会主义演进的人类视野与世界品格。面对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日益不可分割的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强化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机制,助推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创新,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实现本土化的现实标杆。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现实效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不断巩固理论生命力的内在逻辑,同时也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进程的规律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从“美好生活”的维度探究为人民谋幸福的路径,促使人民凝聚成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以投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揭示出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所蕴含的唯物史观真谛,解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世界历史中何以形成与如何发展的现实议题;明确指出人民追求幸福的深层需要在于实现平衡、充分的物质和文化发展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解答“人民之问”的基础上还致力于从全人类的视角求解“时代之问”,指明人类命运与共的时代要求必将打破资本主义现代性思维下衍生的诸多逆时代化行径,引领各国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以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生命力、阐释力和构建力。
在唯物史观视域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阐释人类历史运行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实中的复杂变化,形成了认识当代世界的理论体系和改造当代世界的实践力量。在“历史之变”复杂交织的情况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走向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构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逻辑,在世界上展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瞻性和典范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相统一的“理论-实践”双重视域出发,推动并论证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第一重视域是理论体系支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叙事和运用,支撑着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上更多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实质上确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理论重大创新的必然逻辑。第二重视域是实践进路的方法论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仅具有揭示人类社会生存危机与世界性发展困境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站在历史新高度和哲学新境界,通过现代化实践深刻回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中国人民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彻底改写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理论,聚焦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哲学问题,构成筹划未来现代化实践和新型现代性理论发展的方法论指引,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在走向自由联合和追求共同发展的当今时代的“在场性”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认清历史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出当今世界现代化演进中的矛盾症结,聚焦覆盖全球、影响深远的“时代之变”。在其理论视域中,世界范围内的大变局虽然是当今时代多方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本质上植根于世界历史进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向世界历史深层转换的必然规律在当今世界的显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即从中国发展的视野统观世界,全面展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与方法为世界整体发展提供智慧和方案的价值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既是依据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又是基于对中国在与世界交融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如何共存”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求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断筹划能够化解人类社会发展困境的现实战略,澄明当代世界历史的现实演变及其未来走向,呈现出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双重特征,为人类社会贡献了强烈的民族关切和共同发展的时代愿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与中国实践的特殊性相互结合的典范。唯物史观始终关注人类社会的理论观念与物质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从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揭示人类解放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和时代阐释。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深深扎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实现了自身历史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文明进步。我们要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建立本质关联的现实起源和历史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基于世界历史将一切民族和国家普遍卷入现代性文明的境遇,认清由西方现代性支配世界历史的真相,进而绘就为人类文明开启平等对话的共同发展图景。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发展逻辑置于唯物史观的一般规律中加以考察,有利于客观把握中国在世界历史中推动建立最大规模的共同发展体系的实际,体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人类社会的整体实践中展现的创造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伟大成就,在“历史之变”中对“人民之问”“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作出了系统性解答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予以规律性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学理性支撑,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应在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中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历史内涵,在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互动中增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智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刘同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哲学研究》2023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3-04-23 09:38:00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