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带头学科。它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术上和学科上的指导地位,关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在“中国化”上下功夫。
在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下功夫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更要特别注重学懂弄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要在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在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继承的同时,更突出地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贡献。
在立足中国实际回答现实问题上下功夫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当关注现实、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能是经典作家作品和党的纲领文献的简单重复,在挖掘和厘清马克思主义自身学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对当代中国与人类社会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进行解剖,给予学理上的回答。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世界经济中心加快“自西向东”位移,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革命性前所未有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发挥学科优势,努力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更要深刻洞察时代大势,科学回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例如,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推动共同富裕问题,如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引领时代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现实问题。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具体问题,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上下功夫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优势,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要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内容、理论特质和历史地位。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噪音杂音也不同程度在校园出现。国际上,西方国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也从未停止,冲击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政课教学就要对这些不良社会思潮进行学理分析、学术辨析,采用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解除学生的思想困惑,切实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学术研究,发挥思政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
(作者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