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思想理论和社会制度,自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后,在中国大地上传播、生根、开花、结果,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在这百余年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浴血奋战、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天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为把这一伟大事业和根本保证更好地坚持下去、更好地发展起来,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并为此总结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又一次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历史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再一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从十三个方面作了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还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这一领域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理论是非、纠正工作方向。在这些会议上,习总书记听取大家的意见,并发表重要讲话。近期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会议的召开,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是多么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讲话是多么重要,这些工作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多么紧密。
一、科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党的十九大上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科学的概括和深刻的阐述,被正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修改后的《党章》。
那么如何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呢?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重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之所以狂风吹不倒、恶浪掀不翻、敌人打不垮,就在于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未停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激发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力,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先后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有力地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为实现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新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特色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思想是最早的重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了航,打下坚实基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的阶段性重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续了航,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决定意义。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研究和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重要产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期待,都给我们党提出了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实践要求出发,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一系列涉及各个领域的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十八大以来的3000多个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以崇高的责任担当、坚强的政治定力、顽强的奋斗精神、深邃的远见卓识、锐意的创新意识,深入实际、了解民情、谋划方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艰苦努力、率先垂范,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典范,为破解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付出了极大辛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根本上、从总体上、从方向上、从思想上、从实践上系统地回答了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是研究和回答新的重大时代课题的重要产物,充分显示了这一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色。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所谓“全方位”的成就,就是指全局性、整体性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所谓“开创性”的成就,就是指以前没有的、超越过去的重大成就。正因为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重大成就,所以称之为“历史性”的成就。而且这些历史成就是在应对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抵御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风险、克服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阻力、解决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矛盾的过程中取得的,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所谓“深层次”的变革,就是指深刻的、深入的变革;所谓“根本性”变革,就是指最重要的、彻底的变革。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同样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新的基本方略和新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并实施,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奋斗目标有了更加自觉、更加准确、更加前瞻的把握,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保障,也更加有力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充分显示了这一思想具有真理性的品格。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党的十九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并对三步走的宏伟目标作出具体的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进行顽强的奋斗和艰苦的实践;顽强的奋斗和艰苦的实践要取得成功,需要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的引领。这一具有原创性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重要成果,就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充分显示了这一思想在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和引领作用。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
世界上存在两类知识,一类是自然科学知识,一类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前者是关于物的知识,后者是关于人的知识,所以哲学社会科学也叫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同时它又是一个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思想体系,这是与自然科学的根本区别。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标志着中国有五千多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拥有在中国和世界学术史、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和地位的各类独创的重大学说、重大著作和学术大家、思想大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为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精华,吸纳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立足当代中国的实际,又有新的重大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就明确地表明了这样几点,一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二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步的,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同步的,是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步的;三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这三点也就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中国古代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之点,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如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我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等领域形成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和成果。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从习总书记这一讲话内容来看,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形成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成果,都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不同时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最大增量。如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时经济社会等领域所形成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成果,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体内容和最大增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时经济社会等领域所形成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成果,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体内容和最大增量。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形成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如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的重要讲话;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就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发表的重要讲话;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表的重要讲话等,都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也都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增添的主体内容,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时期新发展的最大增量。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括这一新时期制订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经济社会等领域形成的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成果,显示出突出的创新特点,闪烁着夺目的时代色彩,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增添的主体内容,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时期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6.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研究好、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哲学社会科学决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书斋里的学问,哲学社会科学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面向实际,面向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其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其使命和任务,是要为中国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说到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定不移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力量、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作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和正确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崭新的主体内容,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时期新发展的最大增量。因此,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研究好、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做就抓住了方向,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关键,抓住了精髓。学习研究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精神、时代特征、体系结构、思想风格、理论意义、实践价值、根本目的;就是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就是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理论、学术和各类阵地,全面、深入、生动、持久地宣传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眼光、视角、思维、方式、功力来破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遇到的、出现的各种重大的认识问题、思想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进步献智出力;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积极主动、群策群力、勇于进取、善于创新,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对待“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的重要论断。他说,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这“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的重要论断,事关大局、事关根本、事关前程,而且是持续性、趋势性、永恒性的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国高度重视,引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1.“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务之急,又是永久课题
首先,这“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的问题,是当前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建设,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40多年来,作为新生事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出现过各种不同的困难和问题,遇到过各种不同的风险和挑战。如改革开放初期,出现过要不要改革和如何改革的问题,“先富起来”与“共同致富”的问题;这以后又出现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接着又出现国企与民企的关系问题,随后又出现发展快点还是好点的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教育不公平的问题等。也遇到“八九政治风波”、西方国家制裁中国、亚洲金融风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九八抗洪”、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来自国内国际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沉着应对,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问题,战胜了各种风险和挑战,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推向前进。又如进入新时代,国际形势尖锐复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百年变局扑朔迷离,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都是属于五个方面的问题和风险,都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发展,进入新时代所出现和遇到的新风险新挑战,带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其次,这“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的问题,如关于能否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关于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民生能否有效改善、社会能否保持公平正义问题,关于改革能否深入推进、国家和社会能否有效治理问题,关于文化强国能否建成、软实力能否增强、国际话语权能否提高问题,关于党能否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问题等,都是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成功与失败的重大问题。解决得好,就能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解决得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和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甚至会遭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失败。再则,这“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的问题,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重大难题,成因复杂、新旧交织、内外相关、涉及面广、关联度大、根源性深,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高度的智慧、渊博的知识、超强的能力、周密的部署,调动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有望得到解决。最后,这“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的问题,不是一时一事的问题,而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始终存在的问题。因此,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务之急,又是永久课题。
2.“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课题
马克思有句名言:“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哲学社会科学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键是要关注现实、社会、时代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去研究这些问题、破解这些问题。“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和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涵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系列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中央提出的战略布局的贯彻实施。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是十分紧迫而又严峻的现实问题;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来说,是迫切需要研究和破解的时代课题。既然是迫切需要研究和破解的时代课题,就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克难攻坚,不辱使命,像战士那样迎着炮火投入战斗;就要加强部署,组织力量,合力攻关,像自然科学的国家实验室那样,有坚强的组织领导,有强有力的技术、资金保障,有各方面的精兵强将,有组织攻关的工作部署,有明确的实验目标;就要端正学风,严谨治学,不图虚名,不求功利,沉下心来,钻研进去,用真才实学,讲真知灼见,出精品力作,像钱学森、朱光亚等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知识才华创造奇迹,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作出卓越贡献那样,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要贡献。时代的课题,就是时代的呼唤;破解时代的课题,就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对时代课题的破解和回应,就是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一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都要自觉担当好这一历史使命,都要努力实现好这一时代重任。
3. 在解决“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的过程中,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在创新,出路也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正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意味着,一是“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提出的问题,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是遇到的新风险新挑战新考验;二是解决这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应对这些新风险新挑战新考验,用旧的理念、旧的思维、旧的办法、旧的渠道已无济于事,必须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创新的渠道去解决;三是通过创新去研究和破解这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去研究和应对这些新风险新挑战新考验,就能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局面。这就是“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逻辑关系。现在影响和制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问题还不少,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又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既有工作态度方面的问题,又有投入保障方面的问题;既有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又有学风文风方面的问题;既有组织领导方面的问题,又有知识能力方面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把“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的提出和解决,作为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机遇和重大实践,在这一机遇和实践中,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办法、创新管理、创新学风;在创新中破解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路上的重大难题,在创新中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完全应该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智力支持、思想引导、理论指引、精神激励的力量和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好、发展好。这充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是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
1. 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
总的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互为服务的关系。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联系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党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可以说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母事业”。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则是在中国大地上同时存在和发展着的各领域各方面众多“子事业”中的一个属于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母事业”培育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子事业”,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子事业”则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母事业”的基因和血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助力,要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给予科学的阐释,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正确的破解,使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推进;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给予有力的引导,使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总之,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和推动下,得到更好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则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引领和大力扶持。为哲学社会科学指明前进方向、把握基本原则、创造研究条件、提供用武之地、满足必要保障。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关系。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互为条件、互为服务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服务,为它引领方向、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则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服务,为它提供学理支持和思想动力。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这样一种互为条件、互为服务的关系,所以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要政治上加强领导,思想上加强引导,业务上加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说政治上加强领导,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政治上不转向,属性上不变质,工作上不迷路,始终成为党和人民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和重要力量。我们说思想上加强引导,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正确的健康的思想作风,克服不良的有害的思想意识,特别要防止西方自由化思潮的侵蚀和自身滋长的错误倾向、不良风气。我们提倡思想要活跃,但“活跃”不等于“乱跃”;我们提倡思想要解放,但“解放”不等于“乱放”;我们提倡要诤言直说,但“诤言直说”不等于“胡言乱说”。“研究无禁地,宣传有纪律”,这句话至今仍是适用的。我们说业务上加强指导,主要体现在帮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部门和工作者把握政治方向,制定工作规划,确立研究课题,鼓励创新创造,提供有力保障,奖赏突出贡献,重用优秀人才。必须指出的是,党委、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业务指导,不要干预过多、管理过度、要求过细,以免束缚研究人员思想、捆住工作部门手脚,制约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3. 各级党委、政府要像抓自然科学、抓硬实力那样,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并强调“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习总书记的这些要求能否很好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中央高度重视,下面并不很重视,越往下越不重视;表态、开会高度重视,事后、会后就不重视;中央开会部署后会形式主义地仿照做一下,讲一讲、写一写,部署一番,过一阵子连讲话也不讲,文章也不写,部署的事也不去检查,那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这样算做过了。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而是带有相当普遍性的。我想,如果各级党委政府能像抓自然科学、抓招商引资那样来抓哲学社会科学,那么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这件事就解决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他又说:“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他还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可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并且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同其他硬实力、软实力一样,都体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可是在现实中,重视自然科学,轻视哲学社会科学;重视硬实力发展,轻视软实力发展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所以,我觉得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只要能做到像抓自然科学、抓硬实力那样来抓哲学社会科学就可以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就不成问题,就指日可待。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向中央看齐,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部署要具体,措施要扎实,目标要明确,工作要检查,失误要问责。中国共产党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共产党下决心要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件事,只要下决心认真去做,毫无疑问是一定能做成功的,让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接这一天早日到来。
4. 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抓住机遇、不辱使命、艰苦奋斗、再立新功
首先,要有机遇意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号角已经吹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满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希望和梦想的巨轮已经启航。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作出重大部署,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的远航保驾护航、助力前进。这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来说,正是发展事业、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大好时机,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其次,要有使命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总书记还从五个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提出“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可以说摆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任务十分繁重、使命十分光荣,哲学社会科学界一定要不辱使命,自觉担当。再则,要有攻关意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远航保驾护航,助力前进,使命很光荣、责任很重大、任务很艰巨,只有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爬坡攀峰,才能再立新功。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制订计划、组织力量,围绕“五个面对”的重大问题包括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课题,着力攻关。最后,要有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的理解,生命力涵盖生长力、发展力、影响力、吸引力,哲学社会科学要具有这样一些力量和作用,就需要依靠创新去生成、去激发、去发挥。当代中国,“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决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而不辜负时代的先决条件和必由之路,则是创新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学术、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作者简介:徐光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年第4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