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陈金龙:历史经验视域下的坚持中国道路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2-03-10 09:2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陈金龙:历史经验视域下的坚持中国道路 '...

陈金龙:历史经验视域下的坚持中国道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概括。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时,将“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其中的重要方面。那么,坚持中国道路为何能成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蕴含的历史智慧是什么,坚持中国道路的当代价值如何把握?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阐释和回答,以深化对坚持中国道路历史经验的理解。EEp品论天涯网

一、坚持中国道路成为历史经验的缘由EEp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总结,之所以将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是由道路探索的重要性、道路探索的实践基础和道路探索的经验积累决定的。EEp品论天涯网

  道路探索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历史命运与道路选择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成立时的五十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道路选择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并经过实践探索选择了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道路探索在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的独特地位,是坚持中国道路成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价值依据。EEp品论天涯网

  道路探索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探索并形成中国道路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探索中国道路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已开始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和探索。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指出:社会问题的解决,“改良是补缀办法,应主张大规模改造”,并赞同采用“俄式”方法,“因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改造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这是探索中国道路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目标,以农民为主力、农村为依托、武力为手段,以统一战线为策略、党的建设为保障。依靠这条道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进入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由此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公有制的建立为目标、解放生产力为目的,以和平为方式、渐进为策略,将所有制变革与社会变革、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依靠这条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就已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同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为目标,以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基础,关注速度、协调和公平,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实际上提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上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中国市场经济之路,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开辟四条道路的实践,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成为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的重要内容,这是坚持中国道路成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实践依据。EEp品论天涯网

  道路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道路探索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没有理论创新,难以收获实践突破;实践突破将进一步促进理论创新,道路探索过程诠释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道路探索与政党的初心使命和成熟程度、对社会主要矛盾和国情的把握、对时代特征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洞察、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发展趋势的把握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多元表达意义。从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经验来看,坚持中国道路与其他九条经验都有关联性,坚持中国道路需要其他九个方面来支撑。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围绕探索中国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都是探索中国道路过程中的错误。1987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荷兰首相的吕贝尔斯时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历史经验,能涵盖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诸多内容,有较大解释空间,这是坚持中国道路成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内在依据。EEp品论天涯网

二、坚持中国道路蕴含的历史智慧EEp品论天涯网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道路的具体内涵各不相同,但探索中国道路实践的历史经验存在不少相通之处,如从国情出发探索中国道路、以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为取向探索中国道路、以开拓创新的勇气探索中国道路、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开辟中国道路、以世界眼光探索中国道路。这些历史经验,也就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智慧。

  从国情出发探索中国道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首要问题是道路选择。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道路的特殊性,探索中国道路首先要依据国情,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国情照搬照抄他方的道路、经验或模式。EEp品论天涯网

  历史传统是国情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华民族的文明积淀、历史传统,是探索中国道路的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一方面力求利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一统的合理因素,在探索道路的过程中强调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民本的合理因素,在探索道路的过程中强调以人民为主体,发挥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的合理因素,在探索道路的过程中重视国家关系、民族关系、政党关系之和,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变革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主张以农民为主力,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张以渐进方式推进改革,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继承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力求突破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化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因素。中国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封建专制制度延续2000多年,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法治意识、民主精神不足,宗族意识、小农意识强烈,行为方式偏于封闭和保守。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通过革命性批判和观念重塑、制度建构、社会变革,消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小农意识强烈的国情,使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并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Ep品论天涯网

  社会性质是构成国情的重要因素,认清社会性质是探索中国道路的前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是探索中国道路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每一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面临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新民主主义社会决定社会主义革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的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历史任务规定了中国道路的内涵和特点。EEp品论天涯网

  以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为取向探索中国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确立这些目标的旨趣在于实现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党的二大通过的宣言基于“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等奋斗目标。这是党的初心使命的表达。中国道路实际上是谋求人民解放、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时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诠释了中国道路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不少举措,就是人民的发明和创造。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农村改革道路探索是中国道路探索的一个缩影,由此可见人民在中国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作用。EEp品论天涯网

  以开拓创新的勇气探索中国道路。中国曾是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而必须立足中国国情进行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敢为天下先,才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道路。实践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创立毛泽东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开辟中国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开辟中国道路过程中的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了素材。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和平赎买方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这些开辟中国道路过程中的实践创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代表大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基本经济制度,都是探索中国道路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创新是解决中国道路探索过程中各种难题的精神动力。EEp品论天涯网

  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开辟中国道路。中国革命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二大确定正式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面临与苏联、共产国际关系的处理,是完全服从苏联、共产国际的指导,照搬苏联经验,还是独立自主选择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大革命、三次武装起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初期的挫折之后,给出了明确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共产党经过独立探索,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之初,由于缺乏建设经验和受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中国一度依赖苏联经验,照搬苏联模式。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正是独立自主探索道路的结果。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更是独立自主探索的结果。这条道路既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也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缺陷,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习近平指出:“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EEp品论天涯网

  以世界眼光探索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将中国道路的探索放到人类发展潮流、世界变化格局中来考虑,在谋求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同时,谋求为世界、为人类作出贡献。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指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改造中国与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抱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实践效果,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既立足中国国情,又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发展、独立发展、和平发展的文明形态,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出的文明之花、结出的文明之果,是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上是中国现代化之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世界眼光。EEp品论天涯网

三、坚持中国道路的当代价值EEp品论天涯网

  历史是教科书、营养剂,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在于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坚持中国道路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四个自信”、历史定力和国际视野,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借鉴和启迪意义。EEp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启迪。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实际上蕴含解决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比如,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作用,又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观点或结论;既要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和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实际上蕴含人民为主体、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坚持中国道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EEp品论天涯网

  坚定“四个自信”的历史支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出发点之一,《决议》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的系统总结,对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历史支撑。事实上,在诠释坚持中国道路历史经验的同时,释放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强烈信号。《决议》在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这是道路自信的表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面貌、人民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的根本变化,特别是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道路的探索与理论创新相伴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探索中国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道路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为理论自信提供了历史支撑。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也是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过程,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建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系列举措,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支撑。EEp品论天涯网

  坚持中国道路以把握历史主动权。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更好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历史经验是实践智慧的凝结,深入理解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增强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自觉和历史定力,有利于把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权。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化坚持中国道路的自觉,保持历史定力,才能赢得历史的主动权。EEp品论天涯网

  坚持中国道路以引领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既有世界眼光,借鉴了人类文明成果,也有国际情怀和国际担当。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要发挥引领时代的作用,关键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现世界社会主义的魅力,引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国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发展提供启迪和借鉴。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完善和成熟是一个过程,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础上,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完善和成熟,以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EEp品论天涯网

  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既是回望历史获得的历史认知,也是走向未来不可缺少的历史智慧,对于现在、未来中国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有坚持中国道路、坚定道路自信。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充分诠释了“十个坚持”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规律性认识。坚持中国道路,需要其他九个方面来支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内在要求和条件保障,每一方面都与坚持中国道路密切相关,缺少其中的一个方面,坚持中国道路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或失误。因此,对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把握,要有整体视域、系统思维,从相互联系中理解“十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明确“十个坚持”的实践要求。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历史经验启迪现实的作用。EEp品论天涯网

 EEp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EEp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EEp品论天涯网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2期EEp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2-03-10 09:25: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