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张润峰 梁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及历史演进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1-07-02 09:2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张润峰 梁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及历史演进 ——'...

张润峰 梁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及历史演进
——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视角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来,实现中国现代化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及其历史演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学术界从中国共产党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中国共产党历任主要领导人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思想的研究及其比较;二是针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三是针对整个或某一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及其思想的宏观研究,主要是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等历史阶段展开相关研究,且聚焦“总体布局”和“时间布局”的成果较多,而聚焦“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少见,更是缺乏将“总体布局”“时间布局”“空间布局”统筹纳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系统布局进行百年考察的研究成果。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及其伟大历程进行研究。这有助于更为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历史启示。zkW品论天涯网

一、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不懈追求zkW品论天涯网

  虽然“现代化”这一高度综合的概念起源于西方,但是就其本质来说,现代化理论指向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而非某个民族、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的独特存在。从历史视野看,现代化就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核心动力就是工业化,并逐渐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整体性角度来看,现代化过程必然伴随着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变。回溯过去,中国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便被卷入世界现代化浪潮中。(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而后循序渐进的“器物—制度—文化”这一现代化“三部曲”,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憧憬,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些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段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在不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不彻底变革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不彻底开启民智的情况下,中国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zkW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产儿”,自然承袭了这一运动所内嵌的现代化意蕴及发展逻辑,在高度融合近代中国现代化“三部曲”并不断变革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和方向,中国现代化建设之路也由此揭开了崭新篇章。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场景,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和思想理论。(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如今,中国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规模向现代化强国迈进。zkW品论天涯网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峥嵘岁月,从成立到局部执政再到全面执政,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总能围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谱写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大叙事,并致力于实现中国现代化这一伟大梦想进行了递进式的系统布局,实现了总体布局、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的科学统一。(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系统布局的组成元素不断拓展,即现代化建设系统布局不仅仅局限于总体布局这一维度,还逐步将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这两大维度纳入其中;二是组成元素的具体内涵不断丰富,即现代化建设系统布局在总体布局、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维度的具体内涵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得以深化拓展。zkW品论天涯网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来看,虽然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这两个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尤其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起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在本质和内涵上便保持着高度一致。中国现代化需要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实现,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也需要通过中国现代化获得生长土壤和新的生命力。zkW品论天涯网

二、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主框架”zkW品论天涯网

  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有过探索,并给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化设计了三维蓝图,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政治、新经济及新文化。1925年12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缘由中明确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1940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题为《新民主主义论》的讲演时进一步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2)(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可见,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已经蕴含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但鉴于对“什么是现代化以及如何建设现代化”缺少理论经验和历史经验,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模式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逐步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心聚焦在工业化建设上。正如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讲:“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3)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性的艰巨任务,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特别强调,“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4)。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既充分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现代化建设理论的认知及其演变,又充分反映出他们矢志不渝追求将新中国由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的强大意志。可见,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初表达形式定格为工业化,直到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依然是尽快实现工业化。zkW品论天涯网

  伴随着对苏联模式的深入认知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国民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工业,而且包括农业、商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各个方面。工业国的提法不完全,提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比只提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更完整”(5)。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作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时明确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6)。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7)这样一来,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思想便首次被完整地提出。1964年底,根据毛泽东的修改建议和指示,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8)(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至此,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思想正式确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叙述顺序上,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别,在20世纪50年代,“工业”是放在“农业”之前的,而到了60年代,“农业”就放在了“工业”之前,直到80年代初,中共中央再次对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叙述顺序进行重要变动时,最初把“工业”放在“农业”前面的提法才得以恢复。事实上,将“工业”放在“农业”之前更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毕竟工业化能够为整个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倘若没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无法获取必要的高科技农业用具和先进的农业装备。总的来讲,“四个现代化”思想的正式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崭新的局面,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走向及其发展趋势。尽管此后中国现代化建设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视角,但不可否认的是,器物层面的现代化现在依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轨道之一。zkW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以贯之地推进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从本质上看依然是单一的现代化建设,即物质文明取向的一维现代化,并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内容。正如叶剑英所讲:“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9)(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进一步明确强调:“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10)因此,“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11)可见,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了对现代化潮流的正确认知和主动回应,而且体现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全面把握和科学总结。zkW品论天涯网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和指示,胡耀邦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专题论述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12)由此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文明”框架。相对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单一化的物质文明取向的现代化发展概念而言,这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1986年6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时又明确强调同步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他充分认识到,“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13)。然而,这一时期政治现代化建设仍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毕竟政治体制“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14)。由此可见,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党中央尚未提出“总体布局”这一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概念。zkW品论天涯网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15)这次全会首次明确使用“总体布局”这一概念,并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一同纳入其中。1991年7月,江泽民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一重大命题,高度概括三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997年9月,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着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其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后,他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从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谋篇布局。zkW品论天涯网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进入“一体两面”的崭新发展阶段,即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表明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创新发展。执政伊始,他就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推动社会主义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概念,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与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能力一并列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16)。这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准确把握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更为明晰的认知,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更加精准的判断。2005年10月,胡锦涛首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来深化和丰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明确表示,这一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17)。在党的文献里,这是第一次明确使用“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的概念,也是首次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取代1986年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zkW品论天涯网

  与此同时,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全面总结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累的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崭新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将其统一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中。同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强调“必须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8)。(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这实质上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标志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维初步形成。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其他四大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正式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向“五位一体”的丰富和完善,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可或缺性,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零散的理论探讨上升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体现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9)的理念。zkW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20)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不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续写新篇章,致力于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体而言,在实现富强目标指向上,始终抓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强调的经济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民主的目标指向上,始终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彰显的政治现代化,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实现文明的目标指向上,始终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注重的文化现代化,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实现和谐的目标指向上,始终瞄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体现的社会现代化,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加快构建更加公平且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坚定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增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自觉性,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在实现美丽的目标指向上,始终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要求的生态现代化,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zkW品论天涯网

  中国所形成的“五位一体”现代化发展战略,是一种综合发展战略,而非线性发展的单一模式。这种综合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内含双重转型的复合过程,即不仅要关注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和发展时序,以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经典现代化,而且还要将“现代”和“后现代”的发展内涵有机地统一起来,全方位追赶并最终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这不仅符合综合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也不谋而合,体现出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可以说,这一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既不同于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所复制的资本主义化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更不同于苏联高度集中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成逻辑和演进路径,既强调轻重缓急又强调统筹兼顾,既汲取经典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又与后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相契合。zkW品论天涯网

三、时间布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表”zkW品论天涯网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布局,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发展条件,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间部署。早在建党伊始,党就清醒认识到,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的政治前提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21)只有实现民族国家的独立自主,才能有国家的现代化。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指出,为建立一个新社会新国家,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22)。这些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关系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党在革命时期的现代化思想所蕴含的时间维度。zkW品论天涯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现代化建设的“主框架”,酝酿并形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布局,即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步走”设想。这一设想最早是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于1963年9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制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时提出来的。到1964年12月,周恩来遵照毛泽东的修改建议和指示,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正式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两步走”设想的蓝图,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23)。虽然此时并未明确提出具体的时间“进程表”,但是从毛泽东关于报告的修改意见以及结合报告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测出,中央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来实现“第一步走”的战略目标,即从1966年到1980年。(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第二步走”的时间安排而言,毛泽东在修改报告时明确表示:“我们必须用几十年时间,赶上和超过西方资产阶级用几百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水平。”(24)也就是说,对中国全面完成四个现代化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总时限是“几十年”。1975年1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关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精神,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重申和完善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步走”设想。相对于1964年提出的“两步走”设想,其最大突破是明确了两步走“进程表”,尤其是明确了第二步的时间安排,也即“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25)。总体来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设想的战略安排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间隔要求太短,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目标设置太高。可以说,这一“两步走”设想中的第二步设想注定只是个比较模糊的愿景,如果战略目标的时间限定过于紧凑,会直接导致战略节奏及战略步骤过密过快,往往欲速则不达。即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就此否定“两步走”设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开创性价值。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之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布局时,承接了“两步走”设想的合理内核并且不断发展、细化、完善,使其更具合理性、可行性、高效性。zkW品论天涯网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共产党深刻反思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思想以及急于求成的战略安排,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力促时间规划与战略目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耦合。由此形成了20世纪最后20年的“进程表”,即“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26)。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将战略部署分为两大阶段:1980年到1990年,巩固经济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990年到2000年,推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国民经济振兴时期。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三步走”的总体战略安排,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7)这个战略安排的最显著特征是将时间段由20世纪末延伸到21世纪中叶,将战略目标由“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转换为“基本实现现代化”。这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规划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时间布局的认识越来越深刻。zkW品论天涯网

  在世纪交汇期,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在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基础上,作出新“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即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8)。相对于1987年中央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规划,新“三步走”战略规划有两大创新之处:一是对“三步走”中的第三阶段进行了更加细致详尽的战略构造,特别是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由单一维度的经济领域拓展到多维度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主框架”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二是中共中央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将“新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凝练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中,将第三步战略规划凝练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这些战略安排有力引领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zkW品论天涯网

  站在接续历史的更高起点上,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命题。从中可以看出两大关键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建设”到“全面建设”的关键转变;二是实现了从“现代化国家”到“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转变。这是站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高度,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和要求,展现出更强的斗志和自信。因而,习近平更加明确地指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上,确立新时代的“两步走”战略安排: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时代“两步走”战略规划的创新之处,是对新“三步走”中第三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细化、丰富和完善,具体表现为: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提前15年完成新“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任务深度看,“强国”二字更能彰显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信心和决心;从目标维度看,将构建“美丽中国”统筹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之中,拓展了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zkW品论天涯网

  这样一来,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表”就完整了,总体上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一任务到1987年已基本实现;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使中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任务到2000年已基本实现;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任务在建党百年之际也将如期全面完成;第四阶段主要任务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主要任务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还是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规划,抑或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规划,其规划时间点都到本世纪中叶。那么,到本世纪中叶后,还有没有更高要求的社会主义发展任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战略“进程表”?答案是肯定的,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所决定的。在未来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或将把诸如“改革开放一百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刻在中国发展规划的坐标轴上。zkW品论天涯网

四、空间布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作战图”zkW品论天涯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基本上以乡村为中心。相对于城市而言,当时的农村地区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发展能力。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谋篇布局,仍然以“观念形态”为主,实践层面的空间布局尚未有效展开。zkW品论天涯网

  新中国成立伊始,对于刚刚全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是崭新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面分析当时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作出学习苏联经验的重大决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和完善强大的国防体系。1953年,伴随着“一五”计划的正式实施,东北重工业基地随之诞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工业化空间布局也正式拉开序幕。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空间布局,最初与工业化密切关联,这种关联性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一般逻辑。(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优先重点建设的150个重工业项目中,57个集中在东北。这不仅归因于东北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还得益于东北相对安全的战略位置。其他重点项目大多配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个整体布局是为了打破当时工业布局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现象。正如毛泽东所讲:“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29)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打破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并从战备安全角度出发,首次运用空间思维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空间布局。zkW品论天涯网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中国共产党在充分继承社会主义工业化空间布局思想和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发展的现实需求,明确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首次创造性提出建立“出口特区”的思想。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成立出口特区,并于1980年5月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988年4月,海南经济特区设立。至此,改革开放初期“五大经济特区”格局正式形成。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作出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决定,以此进一步优化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沿海地区的空间布局。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单一工业化空间布局,这是相当重大的突破。1988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方案汇报时郑重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30)这标志着“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正式形成。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港口城市、加快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正是第一个大局的深刻体现和生动实践。zkW品论天涯网

  进入新时期后,在“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共中央正式将西部大开发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了出来,并将其置于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突出位置。1999年6月,江泽民在西安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尖锐地指出:“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31)他明确表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32)(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次年1月,国务院正式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两个月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正式运作,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2003年3月,刚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答记者问时郑重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高度关注“东西互动”的过程中,还要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改革开放以来继东部优先发展和西部大开发这两大战略后,中国共产党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又一个重大的战略空间布局。2006年4月,针对承担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重大建设任务的中部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实施。zkW品论天涯网

  至此,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根据“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实践要求,从纵向空间维度最终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四大板块”的现代化建设区域布局。无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还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都是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集中彰显了第二个大局所包含的均衡发展原则。这不仅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稳步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国经济实现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zkW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区域布局的同时,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从国内和国际空间联动出发,作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举措。由此,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空间布局总体奠定,尤其是在原有“四大板块”区域布局基础上,谋划出新时代国内国际两大横向空间布局。(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时代国内横向空间布局指的是“一轴两翼”,“一轴”是由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所构成的横贯中国东中西的经济龙脉;“两翼”是在“一轴”的南北两侧进行大手笔的区域规划。可以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展开双翅的经济巨龙,巨龙北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其提供空间支撑,南面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新时代国际横向空间布局指的是“一带一路”建设,这是中国跨出国门、拓展互利共赢合作空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抉择,其重要成果和重大意义正在不断展现(33)。这样一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空间战略布局就实现了多重转换,即从单一化的工业化布局到多样化的综合性布局,从沿海优先发展的空间布局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从“四大板块”的拼接式空间布局到“一轴两翼”的整合性空间布局,从单纯的国内空间布局到国内国际相互交错的横向空间布局。zkW品论天涯网

结语zkW品论天涯网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布局的系统审视可知,这一系统布局不仅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要素嵌入其中,还把中国现代化建设在实践形态层面的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系统融入进来,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如果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观念形态,那么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便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形态。(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离开总体布局谈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中国现代化建设就会缺失发展的“主框架”,成为没有航向的“诺亚方舟”,难有强劲动力;离开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谈总体布局,中国现代化建设就会缺失“进程表”和“作战图”,成为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难有发展实效。只有真正将总体布局、时间布局和空间布局整合到统一体中,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在稳步推进中取得实效、不断发展。zkW品论天涯网

  要脚踏实地将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落到实处,就需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强有力的政治权威,不断塑造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发展方向,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实践中已得到有力印证。因而,唯有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及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以贯之地做好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布局工作,才能切实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真正推动中华民族这艘巨轮抵达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zkW品论天涯网

  (作者:张润峰,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宵,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zkW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zkW品论天涯网

  来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1年第1期zkW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1-07-02 09:29: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