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王易: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1-02-01 21:2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王易: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

王易: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ecX品论天涯网

  文化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把建成文化强国列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并对“十四五”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加强文化建设作出了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了“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明确要求,阐明了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新时代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ecX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理论武器ecX品论天涯网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就能战胜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观点,增强精神力量和政治定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ecX品论天涯网

  在战胜错误观点中锻造人民的精神力量。人民的精神力量是思想上的长城,是钢铁的意志,这种意志的锻造,不仅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更需要在实践中、在同错误思想的交锋中完成。只有经历同各种错误观点斗争的过程,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真正养成,才能变得足够强大和笃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在战胜各种错误观点中修炼人民的精神力量,筑牢人民的思想长城。真金不怕火炼,真理越辩越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从来不惧怕同任何错误观点的交锋。回顾以往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总是能在同错误思想的斗争中获得成长,其真理性也得到更进一步的凸显。新时代,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更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在同错误观点的交锋中,在战胜错误观点的伟大历程中,不断修炼铸造人民的精神力量。ecX品论天涯网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战胜意识形态领域错误观点的理论武器。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意识形态领域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十分激烈。苏联解体后,我国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是敌对势力企图制造“颜色革命”、实现“和平演变”的首要对象。意识形态领域极易被西方当作颠覆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突破口,他们企图通过搞乱人们的思想。为此,必须牢牢捍卫思想阵地,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的头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要使先进的思想文化占据头脑,就要灌输正确的理论,用科学理论驱逐错误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就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能保证文化发展的方向,推动党和人民的文化事业向前发展。ecX品论天涯网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才能形成有效支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学科体系。其次,要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要增强阵地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最后,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武器,需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当前特别需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全体人民增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把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ecX品论天涯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思想纽带ecX品论天涯网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更加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和思想共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现实性。ecX品论天涯网

  在凝聚社会共识中强大人民的精神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当社会成员普遍确立精神力量时,整个国家才能汇集起磅礴的民族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强大的凝聚力是决定未来走向的根本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人民精神力量的普遍确立,依赖于社会共识的形成。一个社会只有确立牢靠的社会共识,具备共同的思想基础,才能产生归属感,才能形成精神上的强烈共鸣,这种共鸣的力量最终才能汇集成整个国家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整个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总之,人民精神力量的实现需要精神上的团结,需要全民族凝聚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ecX品论天涯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思想纽带。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重生,离不开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力量就凝练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之中。当前,我们走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道路上,需要整个社会凝心聚力。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社会价值多元多样的情况,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共同的思想基础尤为重要。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多元的价值取向,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缺少了维系统一、凝聚共识的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的是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引领。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稳定器,必须充分发挥其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ecX品论天涯网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文化建设的活力。价值先进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民族性、时代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引领地位,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创作依据。《建议》指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用好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激发文化建设活力、增强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中。任何一种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确立,都离不开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与社会宣传,更需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从建设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建设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都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其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最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最终落脚于人的思想和行动上。要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与“培养什么样的人”看作一个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新时代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青年始终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ecX品论天涯网

  文化自信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动力源泉ecX品论天涯网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我们的文化自信源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坚实的现实基础,具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当人民的文化自信愈益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便会持续迸发,并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持久动力。ecX品论天涯网

  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巩固人民的精神力量。人需要从对社会的认同中汲取坚定的信念和前进的动力,认同使人忠于自己的选择,并在经历磨难时依旧保持坚毅的品格,坚守自身的追求。认同为人们精神力量的产生和存续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和思想保障。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同样需要建立在对国家、社会的认同上。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向全世界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我们今天谈对国家、社会的认同,归根结底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是中国人民精神力量培育壮大的心理基础和思想保障。ecX品论天涯网

  以文化自信作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的深厚底蕴、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绘就的鲜亮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都使得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并成为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在力量。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已有较大提升,但仍未能全面扭转“西强我弱”“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局面,除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局限外,是否彰显出文化自信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如果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就很可能陷入“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误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如果抛弃了自己的历史文化,这个民族便丧失了精神的独立性,很可能陷入到历史的悲剧之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便难以向前推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一个关键的方面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看,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就是要讲文化自信,只有人民群众普遍确立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不断被激发出来。ecX品论天涯网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自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整体割裂开来,进行孤立的、片面的理解或解读。其次,要以正确历史观、文化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往往只关注历史的碎片而不考虑历史的逻辑,倾向于从零碎的历史细节中随意抽出一些个别事实以代替全部历史,乃至抽空革命英雄烈士、红色经典等蕴含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力量,社会危害极大。为此,必须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认知和运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以抵御错误思潮。最后,要将文化自信转化为文化建设的自觉实践。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文化工作者更要坚守文化理想,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准确认知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努力创作既坚守根本又不断与时俱进、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作品。在此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化彰显世界影响力。ecX品论天涯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ecX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彩虹ecX品论天涯网

来源:《红旗文稿》ecX品论天涯网

 ecX品论天涯网

 ecX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1-02-01 21:21: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