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德文:农村如何应对人口变化新趋势
农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农村人口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现阶段,我国人口形势出现了新变化,这将对农村造成怎样的...
作者:吕德文2023-05-19 11:35 -
问农民要“秸秆处理费”!敢做不敢当?
这创举,是不是在开倒车呢?昨晚刷到有消息称“山东青州收取秸秆处理费,100元/亩”,难以置信。不过看了一眼发布的媒体,很小众。于是觉得“应该不可能,多半是三无小...
作者:有竹不倒2023-05-19 00:00 -
刘振起:周家庄模式具有普及价值——周家庄回来有话说(七)
【作者按】对于周家庄,我是早就仰慕的,因为听过它们太多的事迹,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见学。巧的是,两年前的一次聚会,见到了晋州市人大副主任冯寸改同志、晋...
作者:刘振起2023-05-18 11:46 -
刘振起:这样的体制更能够解放生产力——周家庄回来有话说(六)
【作者按】对于周家庄,我是早就仰慕的,因为听过它们太多的事迹,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见学。巧的是,两年前的一次聚会,见到了晋州市人大副主任冯寸改同志、晋...
作者:刘振起2023-05-17 09:43 -
赵意焕 李向宁:牵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在多数农村地区人员外流的情况下,河南南街村能够吸引来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研究生。在许多地方把易地搬迁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时,接近无人区... -
“做又红又专的科技工作者”
5月16日下午,省科协主席吕国范一行莅临河南省南街村调研,对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在文化园热情迎接吕国范一行,并陪同参观村史馆。神州奇葩、难忘岁月...
作者:红色南街村2023-05-17 00:00 -
论包产到户发展的自然逻辑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批评毛主席的舆论相对“饱和”之后(实际上,当时对毛主席的批评和否定,在全国人民中间,并无多少市场...
作者:冬雷2023-05-16 10:35 -
性别平等:撬动村庄变革的支点
2012年9月7-9日,应中华女子学院杨静老师的邀请,我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暨香港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研讨会”并做了大会发言。从听说&ldqu...
作者:梁军2023-05-14 10:52 -
网传村民在红薯地安装自动淋水器浇地,被农管强制拆除!
“禁止房前屋后种瓜种菜”、“焚烧秸秆罚款过亿”、“种地需要证书”,承包地里种生姜被铲除……
一件件... -
刘振起:治政没有“最后一公里”——周家庄回来有话说(五)
【作者按】对于周家庄,我是早就仰慕的,因为听过它们太多的事迹,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见学。巧的是,两年前的一次聚会,见到了晋州市人大副主任冯寸改同志、晋...


-
新新青年BLOG|驳人民日报《天塌不下来》:真正的危险,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
习近平: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余斌:“卡夫丁峡谷”的第二重跨越
-
赵丁琪:政治的终结与“后民主”——朗西埃对当代西方政治的哲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