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疆日报》12月23日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近日在乌鲁木齐会见了新疆文艺界代表,并为新疆首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刘亮程颁发了“天山文艺奖·杰出贡献奖”。
在现场,马兴瑞表示,刘亮程是新疆文学领域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领军人物。
谁是刘亮程?
公开资料显示,刘亮程是新疆著名作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2023年8月11日,刘亮程的《本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是新疆作家历史上首次获得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
《本巴》是刘亮程历时5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以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将三个孩子作为主人公,写了一场又一场被游戏化解的战争,带着读者在梦与醒、史诗与现实之间穿梭,创造出一个天真且富于哲学意味的“本巴世界”。
什么是“本巴世界”?
“新疆文联”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本巴”是一个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既是对中华各民族水乳交融、荣辱与共的生存现状的生动概括,也隐喻中华民族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诚挚愿望。
《本巴》的授奖辞提到,《本巴》“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证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活力。”
就在几天前,12月20日晚,新疆文学领域最高奖项——天山文学奖举行颁奖典礼。首届天山文学奖授予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王蒙杰出贡献奖。马兴瑞为王蒙颁奖并合影留念。
从1963年到1979年,王蒙在新疆工作生活16年。公开资料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王蒙创作了《歌神》《买买提处长轶事》《杂色》等一系列描写新疆伊犁的作品。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与《在伊犁》系列小说,构成了王蒙新疆小说特别是“伊犁叙事”的“双璧”,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范式——“新疆美学”,对新疆文坛本土文学创作的影响,意义重大。
设立天山文学奖,是新疆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举措。当地媒体称,新疆专门为文学设置一个奖项,“这件事本身就是里程碑式的”。
这两次重要活动的背后,都释放了新疆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打造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信号。
一个背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既需要坚实的“硬实力”支撑,更需要深厚的“软实力”保障。
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去年7月,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提到,“开展文化润疆,就是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文艺精品战略”。
为推进文化润疆,新疆已成立“自治区文化润疆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担任。
在今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马兴瑞提到,“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艺术作品穿透力、传播力、影响力,建立完善优秀文艺作品激励机制,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在此次颁奖时,马兴瑞提出,希望广大文学创作者以优秀作家为榜样,以设立天山文学奖为动力,把新疆作为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从历史、时代、人民中汲取智慧、淬炼题材,努力创作更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力作。
“新疆将持续加强对天山文学奖评选工作的支持,为新疆文学之花竞相绽放创造良好条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