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时代的号角。
秉承数千年变革和开放的精神气韵,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绘就了壮阔恢宏的历史画卷,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中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新进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艰难。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着眼中心任务,用好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5月,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总目标一以贯之,主题十分明确。
(二)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
“改革开放也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清醒坚定。
历史,往往历经时间沉淀,更显脉络之清晰、变革之深刻。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激活澎湃动能,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瞄准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税降费,科技体制改革赋能创新;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利益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深化;针对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新时代以来不平凡的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由此,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真切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
四川成都,坐落着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天空之眼”。在这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半径范围5公里的空域内,各类无人机来回穿梭,完成一系列测试任务。
以前,企业测试无人机,要先申报飞行任务,再申报飞行计划、放飞许可,没有一周时间下不来。经过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如今测试无人机,提前一小时报备即可。以改革之力助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从中能够读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道理。
关键时期,重要节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面对既定奋斗目标,我们始终保持战略自信,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面对取得的改革发展成绩,我们始终保持战略清醒,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面对改革道路上依然存在的很多复杂矛盾和问题,我们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历史启迪当下、昭示未来。
(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一粒药,见证改革初心。恩替卡韦——一种治疗乙肝的药品。通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相同厂家的一片药,价格大幅下降,一年下来患者花费也大幅降低。
一间房,彰显改革温度。在松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里租下一套两居室,补贴后租金不到之前的一半。近年来上海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建设,让更多新市民、年轻人实现安居梦。
一条河,擦亮改革底色。赤水河生态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攥指成拳”,河水一年比一年清,河流两岸村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为了人民——改革由此而启程,因此而壮阔。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社保城乡统筹、有序衔接,让人民获得更可靠保障;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收获着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
人民心声是改革所向。“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反映强烈,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基层负担过重,就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让群众感受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就能更好托举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依靠人民——改革由此而获得动力,因此而创造奇迹。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2020年9月,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请来基层代表,听取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中有乡村教师、农民工,也有货运司机、种粮大户。这样“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个月内主持召开了7场。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正是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智中,改革找到破题的思路,凝聚起奋进的共识。
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夯实“中国之治”的根基,到河长制、林长制等基层探索走向全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全面深化改革拥有了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改革让机会无限拓展,国家的前行成就着个人的梦想;亿万人民自觉自愿参与和支持改革,推动和促进改革劈波斩浪、奋楫向前。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
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一切改革的推进,都离不开人民的力量。改革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牢记宗旨、以人民为念,都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都要懂得“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汇聚起的是更加深沉而磅礴的力量。
(四)
改革之路无坦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这是对新时代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征程上谱写改革新篇章的鲜明昭示。
“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
“我的问题是:在中国,人大代表是怎样代表人民利益的?”2023年9月,各国议会联盟主席帕切科走进北京东城区前门街道的“小院议事厅”,与基层人大代表直奔主题、你问我答。从“协商议事室”到“屋场恳谈会”,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一个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改革创新实践,诠释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这是始终如一的战略清醒和定力。“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呼唤敢闯敢试的改革魄力和胆识。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改革就能在正确道路上稳步前行。
在考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议题时,“提出要制定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而不是只讲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只讲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样考虑,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也是划时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
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全国率先上线企业跨省份迁移全程网办系统,推进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河北雄安新区每一天都在书写新的历史。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从理念到机制,从标准到规则,坚持运用好系统观念,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每天跨城通勤的人超过百万。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使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等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重大部署……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审时度势的改革举措,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前迈进提供了行动指引。
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影响其他各个方面改革相应推进。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顺应群众呼声、彰显改革决心。从国务院制定出台指导意见、明确第一批13个重点事项清单,到各部门迅速行动、加快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再到各地出台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推进落实……压茬推进的时间表上,有分秒必争的紧迫感,也有事不避难的执行力。
“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越沟迈壑,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五)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2024年5月,特斯拉又一座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动工。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1个月,再次刷新“临港速度”。这离不开优化营商环境制度的支撑。
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诸多“第一”“首家”标注了自贸试验区“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从一花独放到繁花似锦,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扬帆起航。用心耕好这块“大试验田”,制度创新的“苗圃”结出了累累硕果。
开放也是改革。笃定“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到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一步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
现代化离不开开放,开放成就现代化。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定能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短短6天,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784.1亿美元,创历届新高。借助进博会这个平台,埃塞俄比亚去年向中国出口咖啡生豆超2万吨。进博会6年间,巴西甜瓜、巴基斯坦樱桃、马来西亚菠萝蜜等80多个水果新品种,被准入中国市场。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今年以来,阿斯利康在江苏无锡高新区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创新药工厂,法雷奥在上海嘉定打造“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生产研发基地”……外商纷纷持续投资中国,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庞大的市场,更是以创新为驱动、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全球产业版图里形成新的吸引力。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以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以30%左右的增长贡献率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为世界贸易、投资增长提供更加宽广的天地;利用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全球提供质优物美的产品,助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必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今年5月25日,X8157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在十几天后抵达波兰的边境小镇马拉舍维奇。累计开行达到9万列、总里程已超7亿公里,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连接11个亚洲国家,是当之无愧的“黄金通道”。
比数字更直观的,是各国人民的获得感。肯尼亚鲜食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成千上万的当地种植户受益;一条阿富汗羊毛地毯在中国销售,四五个当地编织工人家庭增收;中国的菌草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预言: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新时代以来,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面向未来,中国坚持胸怀天下,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携手各国共行天下大道,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正义之路。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我们都是奋斗者,从过去奋斗到今天,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我们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很伟大,要实现它,还得靠我们继续实干奋斗。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底气,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来到黄海之滨的日照港,一番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来源|《人民日报》;原标题:《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