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39名2024年阿里数学赛入围者发给大赛组织者的公开信。公开信一共有四页,用中英文书写,一共有39人签名,其中有5名入围者用了实名,他们的名字是徐晔嘉,孙嘉泽,陈启昊,金钰奇,张瑞祺,其他是匿名。他们分别来自哈佛,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新疆大学,西安理工大学,UIUC,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早稻田大学,马里兰大学,Rutgers等国内外高校(有点遗憾没有我的母校北京大学)。
公开信主要表达了他们对姜萍事件的质疑,质疑主要有三点:
1.在达摩院发布的纪录视频中,姜萍同学在黑板上解答一道数学问题时,其板书中出现了明显的书写错误,如将“∑”写作“2¯”,将“sinπz”写作“sinπ”等等,显示出她对这些专业数学表达式和符号似乎并不熟悉。
2.复旦大学数学教授姚一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位曾看过姜萍同学答卷的同行评价她“LaTeX使用熟练”;然而,LaTeX是一种常应用于科技文稿撰写的排版系统,并非数学学习者所必需掌握的技能;且LaTeX对数学表达式的输入错误非常敏感,这与她在视频中频频出现书写错误似有矛盾。
3.有指控声称,姜萍同学的数学老师王闰秋(预赛排名第125名)可能和其他人一起协助姜萍同学完成了其预赛答案。
公开信要求组委会公开姜萍和王闰秋预赛答卷,并进行独立调查。
公开信行文非常冷静礼貌,用词也非常谨慎,英文非常地道,条理清晰,诉求清晰,不愧是出自一群最强大脑的人。同时,他们也是一群勇敢的人,敢于以自己的声誉做抵押,逆着大众民声而行,冒着被网民辱骂网暴和冒犯某些组织的风险,郑重地签署了这封公开信,向勇敢的他们致敬。
这封公开信的分量很重。这些人都是这次阿里数学赛的入围者,数学水平相当高。他们发公开信质疑姜萍这件事本身就非常能说明问题。为什么这次质疑最大的声音来自数学竞赛圈?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加清楚题目的难度和拿到全球12名所需要的天赋和努力。
有人说是这些正统出身的人持有偏见和傲慢,瞧不起中专出身的姜萍,其实不是精英的傲慢,而是数学的严谨和纯粹让他们深知这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情,约等于零。这些数竞圈的人认为这就是一个概率的问题,这样的概率实在太小,小到只有0.01%。就像我前天在质疑姜萍的文章里说的:“这是一个和概率有关的事件。因为题目越难,意味着需要天才的天赋点就越高,于是这样的天才的存在可能性就越低,这是人类天才分布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也意味着一份难度很高的题目,让姜萍一个业余数学爱好者夺取第十二名所需的天赋点需求,比其他卷子,甚至拿奥数金牌的天赋点需求都要高,或者说,这样的人才,太稀缺了。”
这样的题,就算有超一流的天赋,两年的时间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姜萍需要的是把高中的三年和大学的几年压缩到2年业余学下来,因为她声称是晚上业余学习。而且这些知识都是一层一层搭建起来的,不可能一下三级跳。搞竞赛的人都懂概率,他们太知道这个事情的概率有多小了。他们太知道数学还真和很多专业不一样,太需要天赋了,而且,光有天赋是不够的,还要有时间的积累,天才,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或许是因为对这个事情的判断需要一点专业知识,这一次许多非数学专业的人都和数学圈的人意见相左。
我相信这些发公开信的人和我一样,对姜萍没有任何恶意,没有任何嫉妒,只是单纯地追求真相。而这些人质疑姜萍,不是平白无故的质疑,而是出于他们专业的认知和看到的间接证据,另外就是这个比赛不像高考那么严格,比赛规则让作弊成为可能。有漏洞,就会有人利用这个漏洞,人性如此。他们还没有直接证据,但是他们拿到手的间接证据已经让他们不能再继续沉默了。他们要维护的是数学的高贵和纯洁,他们要维护的是这次比赛的声誉,这个比赛不能成为某些人谋求私利的工具,不管是为考博增加份量,还是保送大学。
我想区分一下质疑和造谣。以姜萍事件为例,虽然现在有很多间接证据,但是都不是直接证据,如果说王闰秋找了几个朋友,一人做几道,凑起来一份答案给了姜萍,这就是造谣。但如果说对于姜萍拿第12名这件事表示质疑,因为有间接证据和专业认知,那就是合理质疑。这封公开信和我的文章都是对姜萍事件的质疑,我们没有判定姜萍就一定造假了,我们只是要求达摩院去调查,给民众一个说法。
还有就是北大的一位数学硕士说姜萍如果没造假,他愿意对赌200万,甚至有人赌上自己的性命,这个也不算造谣,因为他们有个如果,没有说这就是事实。这些学数学的孩子都是有些nerdy(书呆子气),他们这么说只是想强烈表达对姜萍是天才的可能性的怀疑。
我的文章没有让姜萍自证清白,但我想说的是,学术打假和别的不一样,如果有人质疑,他们是需要自证清白的。但质疑者一般都是同行,这样可以免受各种非学术的干扰。姜萍这事,属于学术教育和大众媒体混合交叉的领域,质疑者不完全来自同行,被质疑者也可以避开学术领域,转移到大众媒体领域,以任何人都无权索取自证清白加以拒绝。
此外,学术界自证清白是有规范有标准的,不是什么量身高之类的娱乐闹剧,因此不会出现永远无法自证成功的情况,数学的自证尤其简单,而在大众媒体届,阴谋论可以永远不败,而作弊者也可以正好利用这一点,说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从而名正言顺不回答任何正当的质疑。
有人说为什么对一个中专女生要求这么严格?因为这是数学,和性别无关,和学历无关,承认一个人数学优秀首先要过专业数学人员这一关,数学是非常严谨的一件事,看的是严丝密合,一丝不苟的推理过程,看的是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数学素养。
姜萍造假这件事如果属实,那么其影响的恶劣程度就太大了,比猫一杯事件影响都要坏一百倍。当某些人炮制了一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的背后是欺骗,就是对这个社会诚信最大的玷污,一个健康的社会,太需要诚信了。
同样,一个健康的社会也需要质疑的声音。质疑可以是对个人,也可以是对公权力。这个丝毫不矛盾。这封来自39名入围者的公开信就是最强有力的质疑声,对于数学的热爱让他们无所畏惧,执着求真。达摩院,不能再退缩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