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农民工 岁末话工钱
第5版(新农村周刊)专栏:聚焦
探访农民工 岁末话工钱
本报记者 王慧敏
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遥远的祖国西陲,成了民工“淘金”的热土。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到新疆打工的农民工多达五六百万人。
年关将到,南来北往的农民工即将踏上回乡的路途。他们一年劳动所得,是否得到了兑现?冒着漫天大雪,记者在乌鲁木齐市走访了部分农民工。
白贺礼:大把大把数钞票
在天山区的一间工棚里,农民工正在排队领工资。人人脸上挂着惬意的笑。
一张、两张、三张……白贺礼数得很仔细。数了一遍,不放心,又来了一遍。站在他后面的汪继明急得直搓手:“你肯定比我多哩,肯定比我多哩!”
他俩都来自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的汪川乡。
把钱小心翼翼揣进兜里,白贺礼骄傲地白了汪继明一眼,不紧不慢地说:“那你不用眼热,谁让我是大工你是小工哩?想多挣钱,得多学点技术。”
怕记者不明白,白贺礼忙解释:“我负责抹灰、砌墙,算技术工人;他呢,搬搬水泥,递递砖,只能算是杂工。”
扯起工资清欠问题,两人打开了话匣子。白贺礼告诉记者,他俩结伴外出打工已十几年了,先后在北京、西安、兰州、包头、武汉等十几个城市干过。“咱农民,是苦汗人,出把子力气,咱不怕。前些年,最让人凄惶的是年终领工资。十几年了,没有一次合钉合卯把工资领全过。
“今年最舒坦,工钱领得最好。我们这个工地上没听说有谁没拿到工钱。听老板讲,今年自治区有规定:谁要克扣了农民工工资,今后他的企业在新疆就无活可干。听说,情节恶劣的还要吃官司。这些政策要是早点实行该有多好!”汪继明接过话茬。
刘镇玉:坐在候车室里生闷气
乌鲁木齐的冬天很冷。而此时,湖南华容农民工刘镇玉的心,恐怕比这个冬天还冷。他坐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候车室里生闷气。
“跟着同乡的一个包工头来新疆干了三年了,去年的工钱没结上,今年想一边打工一边要去年的钱。从5月份进疆,先后在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几家建筑公司干过,到现在,不但去年的工钱没讨上,就连今年回家的路费也没有着落。”刘镇玉气得直喘粗气。
“你可以到自治区有关部门去告他呀。自治区刚下过文:12月25日以前,所有的单位都必须清欠农民工工资。违反者,要负法律责任。”记者告诉他。
“唉!告谁呀!在乌鲁木齐我们建筑队接的活,听说经过了几手转包,大包工头不给中包工头结账,中包工头就不给小包工头结账,弄来弄去,到底谁是债主,我们也搞不清楚了。算我们倒霉吧,以后再也不来新疆打工了。”
其实,倒霉的恐怕绝非刘镇玉一人。11月底,乌鲁木齐市建委在对注册的700多家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摸底清查时发现,有350多家建筑公司竟然不知去向。这些“失踪”的企业中,有没有卷走农民工工资的呢?
蒋春旺:明年还会这样重视吗
一直到傍晚才找到蒋春旺。他刚给别人送货回来。擦擦满头的汗,他憨厚地一笑,“老哥,让你久等了。”
蒋春旺和我有些渊源。去年大年初一晚上,已经凌晨两点多了,突然办公桌上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一个疲惫的声音:“是人民日报记者站吗?我是山西平遥县来新疆打工的农民。有问题要向你们反映。”
他就是蒋春旺。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在乌鲁木齐西郊的一家预制板厂为厂里做了半年的饭,节前向老板讨要工钱时,老板推说现在手头紧,让等到节后再说。老板还让他别回家了,说自己要回市里和家人团聚,让他在厂里看守大门。昨天,粮食、蔬菜全吃光了,他让老板再给置办一些。老板说:拜年忙得很,没有时间,让他再坚持坚持。
“饿了两天了,我手里一分钱也没有,怎么坚持?”说完蒋春旺抽抽搭搭哭了起来。
根据他反映的情况,记者和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涉。很快,蒋春旺拿到了工钱。此后,他便和记者站有了往来。
今年他在兵团的一家建筑公司里打工,除了做饭,还帮公司送送货。他说,今年心气顺多了。老板对农民工很关心,夏天给大家买冷饮,冬天为工棚里添置了电暖器。这不,建筑公司承揽的工程还没有完,业主还没有和建筑公司结账,但老板早早就把大家的工钱给结了。
蒋春旺在欣喜之余,神情又有些黯然:“我从报纸上知道,今年国家很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连总理都帮着农民工讨要工钱呐。明年国家还会这样重视吗?真害怕是一阵风……”(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领到工钱的白贺礼(左)。(本报记者 王慧敏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