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湾的超越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专栏:
铜鼓湾的超越
宋明霞 张旭日
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有一个小渔村——铜鼓湾。
铜鼓湾是美丽的,这里有黝黑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明媚的阳光。铜鼓湾又是忧伤的,绵延的大山从三面把它围起来,唯一的出口就是大海,旧中国,许多人不得不选择流着泪,淌着血的出洋谋生之路。如今,这一切已成历史。
2003年12月9日,激情的潮水澎湃了整个铜鼓湾。这一天,国华台山电厂一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作为国华电力公司的代表工程,它创造了多项业绩:它以国产设备打造了工期短、质量优、科技含量高、高效环保的精品工程;创造了国产六十万千瓦机组锅炉冲管只有五十靶、从一号机组浇铸第一罐混凝土到移交试生产仅用了二十五个月零九天,创造了中国电建新纪录;成为中国电力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广东省用电紧张的局面因此得到一定的缓解。
一
创业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全新的舞台。谁能想象,当年这里是一片孤寂的海滩,人迹罕至,在很短的时间,这里成为中国电力事业的一个重点工程。
望着这个气势恢弘的现代化电厂,国华电力公司董事长秦定国的眼睛湿润了,如果说台电工程是国华对自身的一次超越的话,那么,这次超越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2001年3月28日,国华电力公司与广东粤电集团公司签约共同建设台山电厂。同年10月31日,这个项目终于开工。昔日荒凉的海边,有台电建设者们辛勤忙碌的身影。转战南北的电力建设者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也是一支合作的团队。遥想当年,是台电筹建组负责人胡庆余带队进驻铜鼓湾,他们的毛毡房常常遭到台风袭击,每当台风卷走了他们苦心加固的屋顶,他们就高声鸣响汽车喇叭,告诉大家,像当年上战场一样,人在阵地在。正是当年台电最早的建设者们不懈的苦战,偏僻的山村才变成了“路通、水通、电通、通讯通”的繁荣小镇。他们建码头、平场地,为后来的台电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顽强的奋战和无私的合作,共同筑起了台电建设的精神长城!
地方政府对台电大力支持。从电厂正式定址在铜鼓湾那天起,台山市就专门成立了一个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工作。为促进电厂工程加快建设,在厂区用地、用水以及交通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电厂码头可以停泊十万吨级货轮,是台山市沿海最优质的深水良港,为保证电厂使用燃料用煤正常运输,台山市将这一最佳港口资源无偿提供给台电。今年夏天,非典肆虐广东,省领导特别关注台电的安全,派专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5月22日,省委副书记欧广源、江门市市委书记陈继兴、台山市市委书记李澄海到台山电厂慰问,确保了台电建设的顺利进行。
2002年除夕,又一个华夏儿女阖家团聚的日子,然而,在台电工地,大家却要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一阵喜悦的鞭炮声打破了寂静,这是地方政府前来工地拜年。他们把当地人表达最厚重的礼物——十八只烤猪送到了施工现场。当员工们吃上烤得脆生生、香喷喷的乳猪,节日的欢乐冲淡了悠悠的乡愁,浓浓的情谊涌上了心头。
台电一号机组的顺利投产同样离不开地方电力系统的鼎立支持。由于一号机组提前并网,需要地方电力系统的同步配合,广电集团总经理吴周春当即表示全力满足送出要求。与此同时,南方电网提前做出了台电总体调度规划。
台山电厂的建设更倾注了国华公司上级领导——神华集团原董事长叶青、前任董事长陈必亭的心血。两位新老董事长关注国华的成长,更希望通过国华的实际行动兑现对广东人民的承诺。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电力供应不足一直困扰着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广东每年用电缺口为五百万千瓦。作为一个有着很强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国华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重任,不辱使命。而高标准、加速度建设电厂,为广东提供稳定的电源,作为西电东送可靠的电源支撑点,就是有力的体现。
国华电力公司原总经理顾峻源是个坚定的执行者。他以拼命的精神和追求完美的标准,磨练出一支勇于挑战、敢于打硬仗的队伍。
二
人是事业的主体。只有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事业才兴旺,团队才有力量。
台电工程的建设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作为业主,台电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正确认识与承包商的关系?
2001年早春的一个夜晚,台电领导班子间展开的讨论终于有了结论。大家达成了共识:业主不是被动的、更不是高高在上的。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国华台电必须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让台电士气高、各参建企业信心足。
一号机组开工前,性情直爽的台电总经理何成江向参建单位抖了底,他表态:国内基建工程拖欠费用是最让施工企业头疼的事,在台电决不会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拖基建后腿。对于台电来说,衡量施工企业的唯一标准就是业绩。
同时,台电向全体员工提出要求:强化服务,责任当先,千方百计为施工企业创造条件。要求每一个员工在实现自身的超越中理解并执行台电的管理思想。不久,由台电和国华公司企业文化部联合推荐将一本《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书发给大家。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时,总统麦金莱有要件必须送到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手中,可是,加西亚在古巴连绵的大山里,找到他太难了。罗文接受了挑战,历经艰险,终于完成了任务。台电就是要通过这个敬业、忠诚、勤奋的故事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启发优秀员工在面对新任务、接受新挑战时的责任感,以及独立完成工作时所表现出的素质。
夜晚来临,工地上的投光灯,海面上的渔船灯、航标灯,把铜鼓湾装点得璀璨绚丽,而关于罗文的故事也恰似一盏明灯,让大家心头更豁亮了。他们要求员工必须铭记和遵循三条成功定律:一是专注于目标,清楚地认识它,紧紧地盯住它。二是拥有达到目标的充分知识。三是干劲,要对自己的目标怀着初恋般的热情。很快,绩效考核“S”员工即优秀员工的评比在全厂展开。
在工地,劳动竞赛竞相展开。
建设单位把台电工程不仅仅当作是质量竞争,更是形象竞争。规范管理,文明施工,成为各单位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的平台。无论在办公区还是宿舍区都挂着各具特色的宣传标语,工地使用的车辆、起重机、电源箱都有各自统一的标识,就连公用设备都采用统一尺寸、统一颜色、统一标识,他们把施工区、仓库区、办公区、生活区的形象设计都纳入CI形象设计。
在竞争中,他们互相借鉴新工艺、新方案,相互融合,相互提高。对竞争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锅炉吊装施工是承接一号机的广东火电的长项,承接二号机的天津电建主动上门请教;天津电建文明施工更规范,清洁管壁的打砂技术过硬,广东火电就虚心向他们学习,保证了一号锅炉的胜利冲管。台电现场有三个混凝土搅拌站,用量大的时候一家公司的一个搅拌站不够用,这时另两家就主动配合。
大家达成这样的共识:一号机组的问题要及时通报,一号机组出现的缺陷二号机组不许再出现;二号机组是一号机组的备品备件库,一号机组是二号机组的趟地雷者。经验大家共享,教训更要大家共同吸取。一号机组顺利通过移交试生产,为各企业树立了榜样,大家憋着一股劲,力争二、三、四、五号机组要上一个新台阶。
常规三年,结果只用了二十五个月,数字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合作伙伴从内心深处的认同。正如东北电建这样总结与国华的合作:接受了挑战,交了朋友,赢得了利益,增添了信心。
何成江这样总结台电工程管理特点:一是授权管理,责权分明,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生产基建一体化理念的具体化,工程建设站在生产的角度策划,以基建的方式落实。三是把项目管理思想引入现场管理,很好地解决了各专业之间的衔接问题。四是把NOSA引入质量安全管理,使工作更具体、更深入。
通过服务、协调和控制,台电把所有施工单位纳入一个分工体系下,形成一个协调联动的团队。在协调和磨合中,实现了管理思想的超越。
三
企业的发展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关节点上,国华人高举两面大旗。
2003年6月2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在台电西区,数千名建设者在这里举行了“安全旗”升旗仪式,安全生产月拉开帷幕。一周后,国华台电厂区索马岭山庄,安全知识竞赛在8家施工企业间激烈地展开。
安全是台电建设者们高举的第一面大旗。他们认为,安全不是开支而是投资,它是更经济、更可靠的,因为企业最终要的是经营业绩、要的是投资回报。为了发展和进步,注重安全,甚于生命。
台山电厂是国华电力公司建设的第一个六十万千瓦机组。2002年国华准格尔电厂两台三十万千瓦机组投入生产,初步探索出一套新的办电模式,即以更安全、更可靠、更先进、更经济、更规范、更环保的基建管理模式。台电在短期内实现突破,关键是对“六更一创”管理模式的深化和创新。
台电全面推行风险管理。他们把安全、健康、环保的NOSA五星管理体系,不仅用于生产管理,从一开始就把它应用于基建管理。他们要求各施工企业必须在作业指导书上写清不安全因素,制定解决方案,然后进行演练,把所有危险因素排除后再作业。他们还用“安全性评价”的方法,要求各施工单位设定安全目标,定期自我检查、评价。并要求按现场施工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三配备专职安全员,使安全管理重心下移,确保安全无漏洞。
安全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台电工程自开工以来,经历了雷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繁袭击,大量的基础爆破和交叉作业给工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未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机械损坏等设备事故,也未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台电还把NOSA提高到了更大范围和更高的层面,不仅把NOSA的风险分析用于基建、生产、经营,同样用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队伍建设上,实现了多赢,即干好一个工程,带出一支队伍,广交一批朋友,开拓一片市场。
环保是台电建设者们高举的第二面旗帜。台山市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现有一百三十万同胞侨居九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回乡探亲,电厂是他们指定要参观的地方。侨居美国的台山洛杉矶同乡会会长余杰鹏先生最关心环保问题。今年他三次回到家乡,11月中旬,他在台山市委副书记陈俊立的陪同下再一次来到台山电厂。他希望实地看到台山电厂提出的环保目标——“烟囱不冒烟、厂房不漏气、废水不外排、噪声不扰民、灰渣再利用”是不是真能做到。
这位多年生活在西方的余先生仔细考察了包括输煤系统在内的每一个细节,让他激动的是一回到洛杉矶他有很多的好消息要转达给同乡,让他骄傲的是国产设备也能达到这么多个“第一”:环保投入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超过右分之十三,是全国同类机组中最高的;投入五亿多元率先在国内六十万千瓦机组同步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程,脱硫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台电燃用低灰煤,本来采用三电场电除尘器就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他们采用双室四电场高效静电除尘器,烟尘排放浓度小于国家排放标准;台电将粉煤灰综合利用、废污水再利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做到了废污水的零排放……
把最脏的地方变成了最亮的地方,让美的地方更加亮丽。台山电厂建设初期,他们就下决心这样做。如今,输煤工程、烟囱工程、化水车间工程、煤码头工程等规划的亮点全部亮了起来。以竞争的态势去建电厂,以经营的眼光去抓基建,以全局的视角做环保,台山电厂是它的上级国华对自己的又一次挑战,又一次超越。
离开铜鼓湾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来了,海风的凉意渐渐退去,天空变得更加湛蓝,卷卷云朵漫天舒展。我们又一次想到了《台电潮》上的一首诗:是否每一颗星都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是否每一种花都能散发出沁心的芳香,是否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一生的辉煌……其实这些都取决于与一个伟大事业的结合,与一个优秀团队的捆绑。
按照规划,一号机组的成功投产对于台电来说仅仅是个开始,二号机组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后,台电将建设八台六十万千瓦的机组,这是一个宏伟的蓝图,它既需要马拉松的耐力,也需要百米赛的速度,更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们为之奋斗,而这样的人们就像铜鼓湾的海潮,在每一次激越澎湃之后都能获得一种全新的意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