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南昌:扬起创造繁荣的风帆(下)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1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南昌:扬起创造繁荣的风帆(下)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南昌:扬起创造繁荣的风帆(下) 本报记者 余清楚   走进南昌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弥漫在南昌的开放气息。工'...

南昌:扬起创造繁荣的风帆(下)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南昌:扬起创造繁荣的风帆(下)
本报记者 余清楚
  走进南昌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弥漫在南昌的开放气息。工业园区车水马龙,客商如云。赣江西岸红谷滩崛起一座新城,新建的市委、市政府大楼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一个个专家研讨会、决策咨询会托起了南昌未来的希望,一次次“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引资活动,使南昌的对外开放高潮迭起,风景迷人。
  南昌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通过创建促进开放,通过开放加速发展。”南昌要对接沿海经济发展浪潮,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对接沿海显活力
2003年,是南昌充分展示开放魅力的一年。春节刚过,南昌市党政领导率领一个庞大的经贸代表团挥师南下,连续召开两场海内外经济人士参加的经贸洽谈会,成功签约42个项目,引进内资30亿元,外资2亿多美元。夏季,南昌的领导人又调头向东,分别在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举行招商会,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在10月举办的南昌第二届金秋经贸活动月中,来自海内外的客商有2300多人,签约项目206个,引进外资5亿美元,引进内资99亿元。
  南昌招商引资何以好戏连台?市委书记余欣荣回答说,得益于我们对接沿海的开放战略。他说,如果以南昌为圆心,作扇形状展开,南昌到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厦门、广州、深圳这些沿海大城市几乎是等距离的。高速公路明显缩短了江西人与沿海的心理距离。驱车从南昌出发,到沿海各大城市的时间大都在6小时左右。6小时经济圈的出现,为南昌人融入沿海人的经营方式、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提供了契机。南昌位于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作为长珠闽的共享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昌正在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在承接长珠闽经济辐射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开发、飞跃式发展。
  南昌成了不少沿海省份、港台及国外客商投资的热门之地。统计数字表明,南昌引进的内资中,60%以上来自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引进外资更是年年有新的突破。2001年,南昌实际利用外资1.28亿美元,2002年为3.56亿美元,今年1—10月已达到4.95亿美元。
  开放的格局改变了南昌人的生活方式。南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处长邓小华提供了这样的数字:南昌1978年至2000年出国、出境为32346人次,2001年至2003年,出国、出境为59106人次。南昌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四最”品牌显魅力
  南昌为了招商引资的成功,亮起了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信誉最好、回报最快的“四最”品牌。
  发挥低成本优势,是南昌吸引外资的法宝之一。市长李豆罗说,外商比我们更会算账。南昌劳动力价格仅为沿海的1/3,工业用地、住房、水、电的价格都比沿海低得多。南昌还发展金融市场,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进一步降低政策成本、融资成本和人才成本等间接成本,使外商在南昌少花钱、多办事。比如,对在南昌工业园区投资的内资、外资企业,凡是市里收取的建设“规费”,一律实行“零规费”政策。
  为了提高效率、提高信誉,南昌市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损害投资环境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文件,建立和完善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将原有的920项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到347项,成立了审批办证中心,开展全程跟踪服务、一站式服务。两年来,南昌先后处分了20多名办事不力、影响投资、违法违纪的干部和工作人员。
  “对不起,我们来晚了。”这是肯德基快餐店落户南昌时打出的大幅广告。出乎他们预料的是,这个他们在全国最后进入的省会城市,连续多日创下全球单日单店营业额最高纪录,由于回报率高,他们接连在南昌开了4家连锁店。
  “客商投资当然要回报,要效益。”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春平认为,只要服务好、回报高,招商引资就有“滚雪球”效应。
  “南昌制造”显生机
  南昌不仅要创建一个文明的城市,还要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南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依靠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战略,提出“用3年时间建设成生产基地型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再用5年时间建设成生产基地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的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如果把这一目标转换成数字,则是从2003年起,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以上,到2005年制造业增加达到36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2010年达到9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带有“南昌制造”标志的产品将成为南昌加速发展的强力发动机。
  南昌本是一座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台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和第一枚海防导弹都是从这里诞生的。现在的南昌更是一座朝着新型工业化道路崛起的工业城市,拥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700余家。全市现有汽车、民用改装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企业7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65亿元;医药企业20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45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和家电企业10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15亿元;纺织服装企业20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
  南昌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了一大批中外著名制造业的企业前来落户。目前江西省最大的外资项目是投资3.6亿美元的格林柯尔—科龙工业园,最大的内资投资是70亿元的山东晨鸣纸业项目;投资20亿元的中国普天南昌信息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宁波三星奥克斯空调工业园,投资5000万美元的地洲集团南昌软件园;清华大学科技园等20多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都令人瞩目。一批中小项目则落户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正在形成以光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制冷、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格局。
  “外来军团”接踵而至,为南昌机械产业提供了重振旗鼓的发展良机。近期,南昌已新增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协作配套项目40余项,年配套额15亿元。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