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2年 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又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那么,该如何理解和把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意蕴,笔者结合学习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试从四个角度作些梳理和分析。
一、新时代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同样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是在改革开放 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百余年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 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 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容易,不时受到一些噪音杂音的干扰。对此,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之所以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是因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走老路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和创造,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就要旗帜鲜明地同那些质疑改革开放的言行作斗争。比如,有的人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拉大、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反腐败形势严峻等矛盾和问题,简单归咎于改革开放,并以此质疑和否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对此,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之所以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要同那些质疑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言行作斗争。比如,国内外一些舆论曾热衷炮制“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与强调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是自相矛盾的。对此,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把党的领导和法治割裂、对立开来,最终达到否定、取消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这种观点在思想上、政治上是极端错误和危险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立场鲜明,绝不能够语焉不详、听之任之,要讲清楚、讲透彻。
又如,一段时间,社会上一些人制造了不少针对国有企业的奇谈怪论,大谈“国有企业垄断论”,宣扬“国有企业与民争利”,“国有企业是不堪的存在”,鼓吹“私有化”“去国有化”“去主导化”,操弄所谓“国进民退”“民进国退”等话题。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如果把国有企业搞小了、搞垮了、搞没了,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地位还怎么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地位还怎么坚持?共同富裕还怎么实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还怎么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怎么坚持和发展?”
2013年1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清楚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与污名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作斗争这个问题上,绝不能含糊、绝不能退让。正如习近平强调的:“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对严峻而复杂的形势任务,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就苦苦寻求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道路。孙中山的《建国方略》第一次勾画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这一设想无法实现,也不可能实现。直到中国共产党建立后,这一局面才开始得以转变。
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百余年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对实现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 20世纪 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 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 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79年 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随后,他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进入 21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党又提出,到建党 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 30年,到新中国成立 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 2020年到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不同于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战争的方式实现崛起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我们所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世界范围看,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区域发展并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习近平对此指出:“我国十四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国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一方面,要看到,我们已经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许多来自诸多领域的斗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斗争的严峻复杂性,不仅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掌握斗争的艺术,把斗争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
三、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习近平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与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长期执政能力的因素作斗争。
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由于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出现严重危机,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普遍存在。特别是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贪腐程度触目惊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明确提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强调要不断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保证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牢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我们党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明确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党中央制定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风,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我们党把腐败看作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回顾历史,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他强调:“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要进行自我革命,就必须同那些丧失革命精神、主张“告别革命”的错误言行作斗争。
比如,针对有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现在已经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企图把革命党与执政党对立起来,以此否定党的性质的观点,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正式提法是,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里面并没有区分‘革命党’和‘执政党’,并没有把革命和执政当作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是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越是不能够丢掉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充满着各种复杂的斗争。今后,我们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无论是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还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斗争都将是艰巨的、复杂的。
为此,全党必须始终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国际格局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习近平作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要求科学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要胸怀两个大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必须联系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时代。习近平提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 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研究,同时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变革催生机遇,但变革的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另一方面,“世纪疫情阴霾未散,局部冲突硝烟又起,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比如,有的国家执迷于搞霸权主义、集团政治、阵营对抗。有的国家更是迷信实力地位,扩张军事联盟,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安全,使世界陷入普遍安全困境。有的国家把正常的经济贸易往来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滥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对别国实施制裁,妨碍世界的繁荣稳定。有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上制造“逆风逆流”,想实行产业链和技术链“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试图把世界经济分裂为相互隔绝的区域。有的国家从“西方中心论”出发,大肆兜售并强迫其他国家接受所谓“普世价值观”,否认各个国家都有选择适合自身国情政治制度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党,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国际形势的把握必须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大势。面对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准确认识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瞄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和目标,勇于并善于进行伟大斗争,扫清发展过程中的障碍,破解前进中的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良好条件。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宏大视野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主张,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指出:“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谁也保护不了,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国家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搞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是无济于事的。任何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的行径,任何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分裂世界的行径,任何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其他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进行遏制的行径,任何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把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的行径,都严重削弱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努力”,“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只有勇于并善于进行伟大斗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才能不断书写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推动世界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征程上,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面对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和矛盾问题,我们必须深刻把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意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党的文献》2022年第5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