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岳庆平:知识青年的政治冷漠症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2-09-03 09:2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岳庆平:知识青年的政治冷漠症 '...

岳庆平:知识青年的政治冷漠症

  政治冷漠潜在的离心倾向

  人民论坛记者:知识分子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一旦患上“政治冷漠症”后,会对社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

  岳庆平:认真审视目前实际情况,除了不少人体现出热衷于从政当官、权钱交换、高喊口号、满口大话、违法乱纪等方面不正常的政治热情外,公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以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为支撑的政治热情不容乐观。不少知识分子出于个人享乐和追逐私利而明哲保身,在安乐窝里过着闷声致富、没事偷着乐的“幸福生活”,或假装清高地说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或公开宣称:“我们凭什么要关心政治?就爱拼命赚钱吃喝玩乐怎么了?”

  有人非常鄙视这些逃避政治的知识分子,认为他们拒绝和放弃了社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和时代责任,缺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因为这些人都是在占用了国家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后成为知识分子的,如果都像这些人一样,在经济利益和各种待遇方面极力扮演知识分子角色,向国家索取良多,而到了需要他们为国家奉献时却缩头逃避,不肯履行知识分子职责,那么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将如何实现?

  有人提出,真诚地探讨政治问题和政治理念,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政治热情,这些可能是永远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品质。政治冷漠不但会带来政治道德滑坡,还暗示着人们一种潜在的离心倾向、不信任感的加剧。针对目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果缺乏全社会的参与,“沉默的大多数”太庞大,丧失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与建议,也就丧失了极其宝贵的勇气、智慧与机遇,有些重大社会问题几乎永无解决的希望。鉴于所有社会利益群体都休戚相关,所以对保持冷漠的知识分子群体而言,政治沉默预示着很大风险:如果农民受苦时他们不说,工人下岗时他们不说,弱势群体求告无门时他们不说,当轮到他们自己时,又会有谁替他们说话?

  市场经济使个人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多样化,往往会转移和替代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热情

  人民论坛记者:知识分子政治热情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岳庆平:深入思考上述政治热情不足的原因,确实多种多样,这里仅提四点:

  一是传统政治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是君主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生杀予夺往往系于君主一人一时的喜怒,而且不乏“道路以目”的政治高压时期。所以传统中国只有顺从臣民,没有独立公民;只有伦理说教,没有公民教育。像古希腊以公民精神为基础的民主政治在传统中国难以产生。直到清朝末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预备立宪的纲领,最后专章“臣民的权利”中,所有的“民”还被称作臣民,仍要接受三纲五常的约束。

  二是历史教训的吸取。传统中国也有一些知识分子受儒家文化影响,具有较重的入世情结,即在传统政治文化的“超越”与“介入”中选择了“介入”。但正如作家李国文先生所说:“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情结,说来也是一种痛苦的自虐。明知是杯苦酒,但一个个却巴不得地端起来一饮而尽。于是,只要卷入政治漩涡之中,这个文人,纵使满腹经纶,纵使才高八斗,也就统统付诸东流了。”于是,这些知识分子所深恋着的政治,往往会变成导引他们走向地狱之门的通行证。这些历史教训也会影响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

  三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使个人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多样化,往往会转移和替代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热情。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诱惑太大,而某些因素又使关心政治的成本太高。有些知识分子出于“趋利避害”,选择追求个人发展和收获经济利益而不关心政治甚至完全忘记政治。有人理解在一个关心政治成本太高、追求个人发展和收获经济利益诱惑很大的时代里大多数人的政治冷漠,但不理解为这种政治冷漠而感到的洋洋得意。大学生也深受市场经济注重物质利益的影响,他们明白政治参与不会马上带来实惠的物质利益,所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上,这势必影响他们的政治热情。

  四是社会责任的淡化。知识分子应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应以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转型为己任。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很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达则兼济天下”。知识分子应以特有的社会责任和政治理想与祖国共命运。而当前在各行各业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都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有些知识分子也在淡化甚至逃避本职业群体承载的“不冷漠”、说真话和与祖国共命运的社会责任和政治理想,从而造成了政治热情的不足。

  目前有的知识分子既不懂政治学理、政治原则和政治常识,也缺乏政治热情、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有人指出,一个社会的知识界如果不了解现代政治科学,恐怕难免影响到这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中国可以说不》、《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这样的出版物受到大众青睐并腐蚀大众心智时,中国知识界基本在袖手旁观,这是值得担忧的。其实如前所述,知识分子应有以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为支撑的政治热情。

  呼唤以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为支撑的政治热情

  人民论坛记者:虽然一些知识青年存在政治冷漠症,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还有一部分人特别是部分网友政治热情趋暖回升,参政议政热情越来越高。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岳庆平:有人认为,虽然政治看不见摸不着,仿佛和我们的生活没什么联系,但事实上政治无时无刻不在介入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广大网友踊跃参政议政是非常可喜的事情,但是我要着重提到的是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呼吁更多公民尤其是知识分子要有政治热情。

  政治在现代社会是众人参与之事,虽然人有选择对政治不热情的自由,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政治热情,但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应有以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为支撑的政治热情。历史发展到今天,某些知识分子身上又体现出有意识的政治冷漠这一极端。上世纪末有人说:“中国人爱谈政治,那是十几年前的老皇历了,因为那时中国除了政治,没有别的。现在中国人觉悟了,国内还有谁关心政治,老百姓都忙着去挣钱了,谁也不玩虚招子,都务实了。这叫否极泰来。20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讲政治的国家之一,到头来恰恰是中国人最不关心政治。”总而言之,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某些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很难体现出不偏不倚和动态平衡的中庸之道,他们往往缺乏以政治担当和政治理想为支撑的政治热情。

  尽量调动人民的政治热情,积极稳妥地深入研究和科学设计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具体目标,是逐步解决当前许多深层次重大问题的重点。早在1944年,毛泽东与到访延安的美国代表团谈话时就指出:“我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推翻独裁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使全国人民能享受民主带来的幸福。”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朝代败亡的“周期律”时又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网络编辑:客卿

 

发布时间:2012-09-03 09:27:31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争鸣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