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究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一些人马克思主义信仰失落的原因,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的认识问题,如一些人认为,社会现实中之所以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之所以发生一些曲折失误的基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一种真理认识论体系,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重视不够,只关心人类社会整体发展,不关心个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等等。总之,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只强调客观规律不重视人文关怀,没有或严重缺乏人文主义。
马克思主义果真不重视人文关怀吗?对这个问题,不能不辩。
一、马克思主义之外的派别都不是彻底的人文关怀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由于人不同于动物,人是有理性、有自我意识的社会存在,因此,人总要思考如何生活才有价值、有意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必然导致人产生信仰。
人的信仰对人的思想言行具有决定性影响。只要一个人确立了某种真正的信仰,就会根据自己的信仰自觉决定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可以说,一个人无论形成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模式,其主导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其根源都在于人的信仰,是信仰指导或决定的结果。
信仰可以分为有神论信仰和无神论信仰两种。有神论信仰是唯心主义信仰,无神论信仰是唯物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无神论信仰。从世界各国的信仰历史和实际情况看,当今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信仰仍然是有神论信仰或与有神论相贯通的信仰。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宗教信仰都是典型的有神论信仰。有神论信仰在世界各地占主导地位除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情况有关外,也与宗教信仰等本身的自我发展有关。传统意义上的一些主要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作为一种悠久的信仰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在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基督教,作为近代以来宗教改革的产物,更是努力使自己的存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西方不少学者认为,改革后的新教即基督教精神与资本主义精神有许多相通之处,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伦理道德支撑和大众文化基础。现在,在世界各地人们的信仰世界中,宗教信仰不但没有消除,而且呈现上升趋势,不但对个人生活发生影响,对国家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影响也在上升。
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大多数信仰仍然是有神论信仰或者是与有神论相妥协、相贯通的信仰?这与信仰作为人的独特的精神现象的性质有关。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总是要追求生命的超越,追求生命和人的精神的无限可能和终极意义,总要探寻有价值生活的人生意义,总是希望超越死亡,力求对客观外在世界和人的生存规律的无限把握。但事实上,人又不是万能的,无论是在大自然面前,还是面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总有不能完全认识的世界,总要面对死亡,走向死亡。但人又想不断接近这个没有认识的世界,总想超越“死亡”。由于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有自我意识的物质存在,必然形成生命存在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功利性要求,这就导致人在不断接近没有完全认知的未来世界的过程中,在不断追求生命价值无限超越的过程中,必然要求一种物质或精神的功利性回报,无论这种回报以什么方式出现。这样就出现了人在追求无限、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对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如何认识和把握的方式问题。世界上各种典型的知识价值信仰体系,都是人对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如何认识和把握的方式问题的学说代表。而宗教是其中特有的一种把握方式,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特殊手段,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命存在价值的终极关怀和世界存在的终极意义。这种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宗教,要求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告诉人做好事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有的回报在“当下”现世,但更有价值的回报可能不是“当下”世界,也不是“生”的现在,而是一个“死”后再“生”的回报。也就是说,如果你做好事、行善事,现世得不到回报,死后也可以得到回报。这样,宗教意图通过解决死亡问题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通过灵魂不朽,解决生存意义,从而给出一种看来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自我超越的理想出路,给出人生的最终意义,实现人性的最终关怀。这就是世界上各种宗教仍然存在并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宗教信仰或与有神论信仰相贯通的各种信仰,其核心是最终在人的世界之外,确立了一个神的世界,这个神的世界才是人的世界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人的生存或死亡都是为了实现神的意志,人在神的面前没有独立性,只有服从性。因此本质上都是神性高于人性。这种宗教信仰或与有神论信仰相贯通的各种信仰,实际上与近代以来的人文主义潮流方向是相反的。因为近代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中形成的人文主义潮流,总体上是与传统的有神论宗教信仰完全对立的。人文主义运动无论是无情揭露、批判宗教世界,还是打破传统重新解释宗教信仰,本质上都是高扬人性的旗帜,反对中世纪以来传统宗教世界中神对人的统治、对人性的束缚,确立人性高于神性的地位,确立人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世界是人的世界,而不是神的世界。如果有的信仰最终结论仍然是有神论或走向有神论,那么这种高扬人性的旗帜就不会彻底,最后仍然是神性高于人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大多数信仰不是宗教信仰就是与宗教信仰相贯通的信仰,仍然是人性受制于神性的信仰,这种对人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作用的价值肯定是不彻底的、有限的。
二、马克思主义体现彻底的人文关怀
在人类信仰的发展史上,只有一种信仰在其内容上是与有神论不贯通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它是近代以来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最彻底的人文主义信仰。
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真正彻底的无神论信仰。人文主义运动中的唯物主义论者,特别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机械唯物主义者,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明确否定上帝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在继承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辩证地说明了宗教产生发展的历史社会原因和作用,从而给人类产生新的信仰存在方式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了身躯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宗教以及一切以有神论为基础的信仰都是对人间谬误的一种天国辩护,宗教中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这种苦难和苦难的抗议通过系统化的宗教信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对人的思想意识和人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从历史上看,一方面人们通过宗教信仰的坚守和实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国家社会中可以起到积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宗教以神的存在为前提,宣传“彼岸世界”、“上天堂”等,给人以幻想的幸福,又有精神安慰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间没有神,天国不存在。这是确立以人为中心的信仰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彻底的无神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性信仰。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文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理性主义,一切都要放在理性面前、科学面前考量。近代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一方面,唯物主义对宗教信仰中的上帝作出了明确的否定性回答。另一方面,以德国古典哲学大师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潮流,配合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为代表的宗教改革,又从唯心主义的角度解释人类价值判断、人生信仰中上帝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康德看来,世界上关于哲学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三个问题:一是我能知道什么?二是我应该做什么?三是我能希望什么?前两个问题分别是关于知识和价值的问题,而最后一个就是信仰的问题。人最大的希望当然是幸福,但幸福是一种明显具有功利主义属性的东西。由于人的任何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而社会不可能为每个人每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提供相同的近期或远期现实幸福回报。有的人做一件好事,社会就可能有相应的回报,但有的人做十件好事可能也得不到任何回报。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做好事一生都得不到回报怎么办?这就带来了康德心中的宗教问题。他认为,只有肯定宗教中的上帝存在,才能彻底解决幸福问题。只有上帝存在,才能保证人的道德生活应该有的幸福回报,才能保证这种幸福回报或者在当下的现实世界、或者在人死后的未来世界。实际上在康德心中,上帝存在已不能从知识论上可以论证,但从人们的道德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角度看,从道德实践需要出发,人又不能否认上帝存在,需要承认上帝存在。
由于康德哲学中非功利的道德哲学与幸福的功利要求存在矛盾,必然导致上帝应该存在的结论。因此,同样是德国哲学家的尼采在批判康德哲学时说过,康德是把上帝从前门请了出去,又从后门放了进来,正是指的这种情况。到了黑格尔时期,黑格尔干脆把上帝等同于“绝对精神”,从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化为客观唯心主义。这时,上帝已经转化到人类思想认识和价值世界中,为人的需要所服务了。这种神的本体论,其本质都是为了规范人的生存服务的,这里的上帝已经人化了,已经不是与人的本性相背离、消灭人的本性的神,而是为人的本性完善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包括康德、黑格尔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理性科学的角度,不但彻底否定了上帝的存在,而且从人类历史角度对宗教信仰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清醒地看到,宗教信仰中神的世界的消解并不意味着人类生活可以没有信仰存在。只要有人类社会一天,人生信仰就不会消失,人就时刻面临着如何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生存死亡的价值、意义问题。但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出发,第一次明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是共产主义,就是每个人的自由是其他人自由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由此可见,共产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体现,是真理论与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再次,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质上是一种彻底立足于集体主义功利价值的奉献型信仰。宗教信仰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宗教信仰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个人自己的幸福圆满,信仰是个人的事,修行也是个人的事。信仰也根据个人修行功德程度,得到应有的因果报应。近代以来,人文主义运动中各种唯心主义非宗教理性信仰,也都是从人的个体本位出发而展开的。认为人是不能首先离开个人的自我价值存在的,是首先为个人的功利本性而存在的,个人存在和发展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信仰与宗教信仰一样,本质上都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运动变化的社会实践来分析包括人性观念在内的人的思想意识,得出了人性在其现实性上、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总和的科学结论,指出没有固定不变的人性,没有抽象的爱等脱离实际的抽象普世价值。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包括自己的人生信仰,因此,这种价值观念不可能脱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特定社会制度、特定社会利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的思想意识包括价值观念也不断发展进步。
由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关系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包括人生信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主义的,其功利性也是集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个人功利价值,但更重视社会集体功利价值,是个人功利价值与社会集体功利价值的辩证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简单地谋求个人“超度”,更是为了他人、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美好未来。正如马克思所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共产主义自由就是每个人的自由是别人自由的条件。没有别人的自由,也没有自己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说和运动,它通过社会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不断改变,根本目的是为增进人们的幸福。这种幸福既包括物质幸福,也包括精神幸福,既包括物质利益的不断满足,也包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满足,既有个人物质精神利益的不断满足,也有他人、社会物质精神利益的不断满足。单从个人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单个人带来的实际物质精神利益没有宗教那样的来世性,只有当世性。也就是说,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按照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实践,必然会给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带来一定的物质精神利益,但马克思主义没有宗教的“末日审判”悬设,信仰的个人功利价值不可能在死后的“来世”实现。因此,对于信仰马克思主义者而言,在倡导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会对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给予明确具体的鼓励和支持,但由于信仰者所处环境地位不同、内心对信仰的体验程度不同、修炼努力不同、个人对信仰的结果要求也不同。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可能建立一种完全理想地按照每个信仰者信仰情况给予相应物质精神利益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有时会感到不可能因为信仰而得到想要的实际物质精神利益。但可以肯定的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可以增进他人、社会的物质精神利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社会真正发展的过程,人类真正解放的过程,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大特点、最大功德体现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体现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仰马克思主义比信仰其他有神论或无神论都要进步。社会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多了,社会就会不断发展进步,全体人民的实际物质精神需求就会更加满足。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信仰者来说,是一种彻底的奉献型信仰,是一种典型的首先立足于社会、首先为他人幸福着想的信仰。它的基本要求是先公后私,最高境界是大公无私。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彻底的社会道义性信仰,是完全为了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信仰。
对于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当然也要面对生死问题,当然希望获得生与死的价值意义,但这种价值意义已经超越个人幸福,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个人所追求的价值不会在天国中出现,但会在人类精神的历史中永恒,永远为人们所记忆、所宣扬、所肯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永远发出耀眼的光芒。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才是人类有史以来真正具有神圣性、崇高性的信仰,才是真正意义上对人的终极关怀,是真正的灵魂(精神)不朽,是人类文化自觉自信的彻底表现。因为它第一次相信人类不依靠上帝,人类依靠自己就能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者单位:《党建》杂志社)
网络编辑:谭扬芳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