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也都在强调,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背诵和固守马克思的词句或个别结论,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呢?
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的学说无疑是旨在促进人类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学说,而判断一个社会制度、公共政策和理论观点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原则,就要看它们是否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利益,是否有助于弱势群体境遇的改造。
要区分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和实现最终目标的手段
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所追求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之所以设想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那是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使人性异化,导致两极分化、贫富悬殊,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他主张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单一的按劳分配代替按生产要素分配。但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本身在马克思那里并不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的,它们不过是实现人性复归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有时可以有多种手段,人们应该在诸种手段之间进行比较,看哪一个手段是最优的——收益最高,成本最低,而不能把其中某一种手段当作目的,既不能为了公有而公有,也不能为了私有而私有,否则就本末倒置,把目的和手段颠倒了。邓小平的“猫论”(即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就是严格区分目的和手段的典范,而左倾主义的“草论”(即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则是误把手段当作目的的标本。
要区分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也是建立在其对现实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规范分析。例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不合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资本家无偿地占有了雇佣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这种占有会导致资本家阶级越来越富,无产阶级越来越穷,最终严重制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他提出要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今天,如果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实证分析补充、完善、修改或否定了马克思此前的一些实证分析的结论,那么也就应该对相应的意识形态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我们能够证明劳动并非价值的惟一源泉,那么非劳动收入就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剥削与私有制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消灭剥削与保护私有财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可以并行不悖了。
要从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抽象出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定
如何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呢?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前设想未来社会将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把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确定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但这种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运行了60多年之后,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前苏联解体(1991)和东欧剧变(1989-2006),已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多元所有制结构和按各种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制度。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经济范畴不过是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只能来自于对现实各种形态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概括,而不能照搬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预言。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社会主义的特殊形式,其本质属性只能区别于社会主义其他具体形式如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但不能有悖于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定。
网络编辑:客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