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关于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2-11-05 15:33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关于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关于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统一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切实加以推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发展党员质量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保证。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推进党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面总结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地方和基层,采取问卷调查、蹲点调查、座谈研讨、个别访谈、专题研究等方式深入调研,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

  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各项工作。

  ⒈严把入口,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各级党组织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一是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执行党章规定,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天津市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结合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特点,严格把握入党的具体条件,使党员标准具体化。青海省坚持未经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不发展,培训考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发展,政治思想一般、工作成绩不突出的不发展,手续不齐全的不发展,保证了新党员质量。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各地普遍实行发展党员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履行入党手续,从制度上保证发展党员质量。黑龙江、山东等省推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全程记实、全程审核、全程问责制度,统一规范发展党员流程,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定、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公示,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转正等作出明确规定。三是突出发展重点。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十七大以来,全国发展生产、工作一线党员584.2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4.2%,其中发展工人党员87.8万名、农民党员253万名;发展35岁以下党员1083.4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1.9%。

  ⒉实施规划,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规划指导,实施重点工程,推广新鲜经验,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工作效果。一是研究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根据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需要,2009年6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中组部制定的《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工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规划》的实施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二是组织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各地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和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四项重点工程,大规模开展党员轮训工作。中组部直接举办示范培训班,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五年来,全国共培训农村党组织书记139.6万人次、新党员420.4万人次、大学生村官党员32.8万人次,开展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147.4万人次。三是积极推广“双育”模式。中组部总结河北、内蒙古等地以党性教育与技能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双育”模式,指导各地整合人事、农业、教育等有关部门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促进党员觉悟和本领双提高。河北省唐山市通过实施“双育工程”,有效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创业能力,1200多名受训党员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8037名党员获得技术等级证书,24625名党员成功实现就业创业,带动15万名群众就业创业。

  ⒊破解难题,不断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各级党组织针对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流向趋于分散的情况,从建好组织、强化服务、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入手,着力破解流动党员摸清底数难、开展活动难、管理对接难等问题,努力把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的管理服务之中。一是加强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一些地方依托驻外办事处、服务机构以及商会、行业协会等建立党组织,许多地方采取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项目工地、商务楼宇、集贸市场等建立党组织的办法,扩大流动党员党组织的覆盖面。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1万个。广东省深圳市以地籍、行业、企业和驻深单位为依托,建立“同乡型”、“同业型”、“同企型”等不同类型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二是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积极探索流动党员信息登记、定期联络和流动党员联系帮扶流动人员等办法,努力形成“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格局。北京、上海、山西等省市组织部门通过签订“双向共管协议”,使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责任得到较好落实。三是强化流动党员关爱服务。各级党组织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认真开展流动党员就业帮助、创业服务、法律援助、权益保障等工作。福建省宁德市驻沪党组织采取党支部委员或党小组长与流动党员结对子等方式,积极帮助他们解决融资、子女入学、就医、租房、节日返乡等实际困难。河南省信阳市实施“金桥工程”以来,为流动党员协调解决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问题,先后办理各类维权事项6000多件,协助处理工伤事故和其他侵权案件1680多件。四是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适应党员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认真总结吉林、湖南等地经验,中组部研究提出建设以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网、全国党员教育服务网、党员信息卡“两网一卡”为框架的全国党员信息库,推进纳入“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做好可研报告报审、技术设计研发和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指导各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动态管理,提高服务效能。重庆市大渡口区2007年开通“12371党建信息平台”,建立党员电子活动证制度,实现对所属党组织和党员的精细化管理服务。

  ⒋强化服务,真诚关爱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

  各级党组织认真做好党员服务工作,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重点加强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救助,切实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一是建立老党员生活补贴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五年来中组部下拨代中央管理的党费1.8亿元,为170.1万人次发放老党员生活补贴;协调民政部、财政部连续4次提高生活补贴标准,并于2011年“七一”前向全国23.3万名老党员每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2000元。二是普遍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中组部每年都下发通知,对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活动作出部署。十七大以来,中组部下拨代中央管理的党费2.17亿元,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1181万人次,产生“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三是强化党员关怀帮扶保障。各级党组织普遍采取与生活困难党员结对子,设立党内帮扶资金和关爱资金等方式,及时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贵州、西藏、甘肃等省区探索建立党员创业项目扶助机制,实行困难党员创业就业“绿色通道”,从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帮助困难党员创业就业。大力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全国已建立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点)44.1万个。

  ⒌注重激励,精心做好党内表彰工作。

  各级党组织坚持集中表彰和经常表彰相结合,加大对先进典型的表彰宣传力度,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加大党内表彰力度。十七大以来,根据中央部署,中组部在建党90周年之际进行了集中表彰;今年“七一”前夕,对全国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了专项表彰;先后对抗御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抗震救灾、青海玉树抗震救灾、防汛抗洪救灾、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专项表彰,共表彰172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304名优秀共产党员、2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追授106名优秀共产党员。各地各部门共表彰147万个先进基层党组织、748.1万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28.3万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二是提高表彰工作公信度和影响力。严格评选标准和程序,创新推荐评选方式,扩大推荐评选中的民主,确保表彰的先进典型立得住、过得硬、叫得响。纪念建党90周年评选表彰工作中,首次开展网上推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今年组织网上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活动,4369.5万网民参加投票、4.6亿人次点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十七大以来,中组部先后10次单独或与中宣部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学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采取在主要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组织报告会、宣讲团,拍摄电影和专题片,出版图书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党员见贤思齐、付诸行动。吴大观、沈浩、杨善洲等先进事迹报告会和《第一书记》、《杨善洲》、《雨中的树》等电影,在党员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

  ⒍创先争优,积极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平台。

  各级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管用办法,促进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一是机关党员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各地区各部门广泛开展“下基层、接地气”、“结对帮扶”、“民情家访”等活动,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促进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实,兴办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做好生活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与生活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097.8万个,为群众办实事4962.8万件,落实帮扶资金1283.6亿元。二是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员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全国467万个窗口单位广泛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广大党员带头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和优秀服务标兵,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带来的好处。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全国1200多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3800多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互认等,方便了群众,赢得了好评。三是企业党员立足岗位争创佳绩。采取成立项目党支部、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引导党员在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中创造一流业绩。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提出合理化建议203万多条,开展技术革新353万多项,完成急难险重任务82万多件。四是农村和社区党员认岗履责承诺践诺。根据农村和社区党员实际,采取为无职党员设政策宣传、致富帮带、舆情反映、矛盾调解和维护稳定等岗位,开展依岗承诺活动,引导党员承诺践诺,促进新农村和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普遍开展了3轮公开承诺,每轮参加承诺的党员都在95%以上。

  党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党员队伍建设较好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⒈党员队伍力量进一步壮大。

  一大批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党注入新鲜血液。十七大以来发展党员1322.8万名,截至2012年6月,全国党员总数达8342.7万名。五年来,在农村和企业生产一线发展党员435.5万名,为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组织领导班子后继乏人和企业生产一线党的力量薄弱等问题创造了条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96.7万名,为不断扩大这些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大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扩大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截至2012年6月,全国申请入党人数达2186.2万名,其中入党积极分子1053.1万名。

  ⒉党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通过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了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提高了履行岗位职责、推动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科学发展是第一理念、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创先争优是第一追求,日益成为广大党员的共识。据对3.2万名党员群众的问卷调查,有77.6%的群众认为身边的党员素质能力“很强”和“较强”。

  ⒊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加强。

  管理理念更加科学,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调动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建立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创新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索党员队伍纯洁机制,推进了党员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手段更加有效,开通“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建设以“两网一卡”为框架的全国党员信息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党员提供便捷服务,党员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据对3.2万名党员群众的问卷调查,88.5%的党员认为所在支部组织生活开展得“好”和“较好”。

  ⒋党员队伍作用进一步发挥。

  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履职尽责、创先争优,在本职岗位和日常生活中走在前、做表率,在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和完成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2011年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显示,对所接触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分值为80.67分,比上年提高2.09分。2012年全国13个重大表彰项目表彰的4548人中,党员占75.9%。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4550多万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充分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启示与思考

  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⒈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握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党的组织路线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原则。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始终围绕和服务党的中心任务,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历史任务提供了组织保证。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来谋划,紧密联系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来推进,努力把党员队伍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员队伍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党员队伍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党员队伍建设才有强大动力,才能大有作为。

  ⒉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把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广大党员受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党员,才能使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夯实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基础。

  ⒊必须坚持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融为一体,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广大党员的凝聚力。

  对党员既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又真情关心和服务,是保持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着力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使广大党员真正感受到不仅有义务、有责任、有贡献,同时也有权利、有温暖、有荣誉,激发了党员为党分忧、为民奉献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把保障党员行使权利和促进党员履行义务统一起来,把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⒋必须坚持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切实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员充分发挥作用。

  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的重要基础。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才有战斗力;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队伍建设才有依托。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既着眼于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分布;又着眼于发挥党员作用,优化组织设置,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活动方式,实现了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才能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健全严密的组织体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党员队伍建设始终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改革创新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法宝。十七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在改革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在管理理念、工作机制、活动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开创了新的局面。实践证明,只有主动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个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使党员队伍建设始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始终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待,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网络编辑:嘉扉

 

发布时间:2012-11-05 15:33:38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国情调研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