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报告对实践作出了理论和思辨的探讨,发展了以往关于实践的基本观点,富有时代特征。这些思想成果不仅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国史研究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方法论价值。
一 政治家的史学关怀:关于国史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1999年4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给史学家白寿彝写信,祝贺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贺信提出的通过对历史知识,尤其是通史的学习,增强唯物史观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探索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途径具有相当的启示。作为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丰富和创新的理论新形态,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
2008年,江泽民在同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多学科研究人员座谈的时候,提出了编撰中国历史简史的想法。2012年7月13日,江泽民撰写了《高度重视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一文作为《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的序言。
序言强调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界历史,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是为了更好地投身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去,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是为了能够正确地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学术的层面上构建具备深厚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的中国发展道路体系。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发展道路、中国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开始提上当代史学工作者的研究日程。
在全球视野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多年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六十多年的历程,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对其作出深具中国特色和民族特征的理论阐释,无疑是中国当代史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史学家的政治观照:以国史研究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1978年2月,胡乔木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题一百例”,其中属于国史范畴的选题有37个之多,占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题的近40%。胡乔木将国史研究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研究的范畴反映出了他对于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
2012年,当代所著五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共同出版。该书20年磨一剑,在许多方面均有创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国史稿》充分梳理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领域的实践,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注重阐发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和创新。
这不仅充分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主线”,即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也表明国史研究者自觉地将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长河中品评其地位和价值的理论自觉。
三 实践创新之于新形势下国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国史是刚刚过去的现实。对于现实运动的参与能够加深对国史的理解。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参加了中组部、团中央组织的第七批“博士服务团”工作,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挂职锻炼一年。
《正视•总结•继承•发展——2007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理论特色》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上。2008年8月10日《光明日报》全文转载。中宣部理论局、教育部社科司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考资料》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第411期全文转载。
2009年,院青年中心课题《我眼中的新中国60年——驻京高校大学生国史知识现状调查》获准立项。调研报告的中期成果以《大学生,新中国历史知识知多少》为题发表在2010年8月19日《光明日报》上,约8000字。
2012年《驻京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研究》又获准立项,其调研报告最终成果发表在2013年1月8日《光明日报》光明调查版,全文8000字。
这两个调研课题契合了李捷院长既要研究国史,又要关注现实的治史旨趣,是将两者尽量结合起来的初步尝试。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有意识地从自下而上的视角开展国史研究的努力。
2011年5月至今,我兼任朝阳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科研副校长。正是在参与学校科研和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目前小学,乃至基础教育中历史观、价值观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写出了校本课程教材《黄胄》初稿,在小学和基础教育中如何加强国史教育作了探索。
实践创新在国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是最具国史研究学科特色的国史研究方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指导国史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另一方面,国史研究能够丰富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
社会实践又被称之为田野的研究方法在方兴未艾的国史研究中正大有用武之地。研究者既能撰文又能以各种角色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调查研究、口述访谈,甚至与研究对象面对面的交流都为国史研究开拓新的研究路径提供了可能。
网络编辑:嘉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