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专家学者共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道路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4-06-0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央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记者王晶)6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嘉宾表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通传统与现代、'...

央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记者王晶)6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嘉宾表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通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也是催人奋进的目标愿景。要提升学术创新能力,立足中国田野、研究中国实际、发展中国理论,汲取国外有益学术成果,培育高水平社科人才队伍,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同时指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功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ZpW品论天涯网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开辟新的可能性ZpW品论天涯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景天魁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典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古典文明瑰宝的群学,将对形成21世纪人类文明新形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ZpW品论天涯网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谈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文明类型学意义。它的深刻启示价值在于,一种基于民族性特质的文明,在当代人类历史语境中,通过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既有其历史的必要性,也有其现实的可能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功实践,其本身就意味着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当代建构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何中华说。ZpW品论天涯网

“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我意识的核心,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臧峰宇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通万里、融汇古今,积淀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具有充盈的文化创造力,其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化,成为体现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实在。ZpW品论天涯网

何中华指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功建设,充分显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由马克思主义的激活所焕发出来的优长之处,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ZpW品论天涯网

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就是美好生活的具体表达ZpW品论天涯网

中央民族大学麻国庆教授谈道,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出发点,也是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揭示其演进规律的叙事体系与历史逻辑的基础。麻国庆同时表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是认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基础,而当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就是美好生活的具体表达。ZpW品论天涯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谈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基础。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还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首要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共同富裕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表征。ZpW品论天涯网

陈光金进一步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巩固和拓展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ZpW品论天涯网

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ZpW品论天涯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说,文化创新、文明更新的前提和根基是党的理论创新,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ZpW品论天涯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董振华认为,中国哲学的传统本来就是实践哲学的传统,立足于人的生命实践去认识世界和待人接物、安身立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具有了逻辑和价值上的内在契合性,这是二者能够结合的基本前提。ZpW品论天涯网

在董振华看来,我们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宏大视野关注世界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论断,充分展现出来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人类担当和历史担当。ZpW品论天涯网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韩震称,我们要立足世界百年变局和中国发展的实际,以当下正在进行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为中心,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也要进一步扩大视野,吸收历史上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ZpW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ZpW品论天涯网

来源:央广网2024-06-02Zp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