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袁银传: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基本路径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3-12-08 09:36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袁银传: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基本路径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

袁银传: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基本路径

F55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P15-16)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以反思历史为前提,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不断增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践是理论创新发展的活水源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以当代实践为立足点和基础,聚焦时代问题,反映时代精神,揭示实践规律,及时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提出、分析和解决时代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解决时代发展和人民关切的问题为价值导向,在解决新时代新征程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一、反思历史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前提

F55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2](P17)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3](P4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历史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学习历史,透析历史,反思历史,总结历史,从历史发展规律中不断汲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智慧,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注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成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前提。

F55品论天涯网

(一)深刻反思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F55品论天涯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历史智慧和文明基因,是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文化沃土。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两者相互协调、共同推进、相互成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另一方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时代话”,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2023年6月,习近平先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5]

F55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无一不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的。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深入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不仅要在具体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回答中国实践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集中凝练出“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价值旨归。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被问及中国未来将是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运用了“小康社会”这一中华传统话语来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机融合和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成果,形成理论创新优势和话语建构优势。例如,借“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等典故,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阐明共产党人为什么要保持初心、保持什么样初心、怎样保持初心的问题;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典故,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阐明共产党人为何要有信仰、要有什么样信仰、怎样树立信仰的问题;借“为官避事平生耻,心底无私天地宽”“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等典故,谈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阐明什么是担当、应担当什么以及如何担当的问题;借“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典故,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明了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实现共享发展的问题,并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断;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等典故,谈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阐明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问题,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等等。

F55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只有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基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合贯通起来,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落地生根,才能造就一个经由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奠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深厚民族底蕴和文化根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F55品论天涯网

(二)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F55品论天涯网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根本理论前提。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6](P66)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性继承,通过对其所处特定历史时代的内在基本矛盾和主要社会问题及其现实解决方案的科学揭示,才形成由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由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内在统一于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将“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内在统一于其中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而构成系统全面、结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及其内在矛盾,推动人类对社会主义这一高级社会形态的探索从空想走向科学。

F55品论天涯网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类社会主义运动史就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深度关联、紧密交织,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在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历史上形成了“教条主义”“修正主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理论上的纷争。第二国际时期,作为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斯坦以“时代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新发展为借口,公开宣称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主张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所谓的“全面修正”。无独有偶,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开展的“布尔什维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苏联把其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奉为真正社会主义的“普遍模式”和“典型样板”,并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独立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横加干涉和指责。可以看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把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模式化”,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致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从历史上看,不论是修正主义还是教条主义,都不是真正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F55品论天涯网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并且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及相互促进,尤其重视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并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强调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习、研究、运用三个环节贯通起来,把领会、信仰、践行统一起来,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科学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就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等主题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紧密结合当今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实际,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高度,提出了必须坚持和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四大规律”“五大观点”,概括了学、思、悟、践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要求全党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要求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理论创新不是概念和语词的编造,只有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观察和把握实践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推动实践问题的解决,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全面地历史地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统一起来,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体现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沿着科学正确的道路前进。

F55品论天涯网

(三)深刻反思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

F55品论天涯网

理论创新就是将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在科学总结党发展壮大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对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逐步确立完善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四史”学习教育总体思路。2021年2月,党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全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2021年6月,《求是》杂志第11期、第12期先后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梳理过程,就是不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过程。深刻反思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不断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答实际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才能在与时俱进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功能。

F55品论天涯网

深入学习和反思党的历史,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坚定方向、统一意志、凝集共识。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以理论建设支撑和引领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强调:“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7](P399)延安整风科学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破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的迷信,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党的七大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指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8](P234-235)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纠正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从主体责任方面明确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地位,强调加强对意识形态的阵地管理,强调要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提高管理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话语权威,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党的创新理论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F55品论天涯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和阶段,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命题的认识,历史性地提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创新命题,既强化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筑牢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理论根基地位,又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统一的视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度诠释。二、立足实践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础

F55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书斋哲学,而是变革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本体和优先地位的前提和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秘密”只能到“粗糙的物质生产中”去探求,而不是在“天上”或者抽象“思辨的云雾”中寻找;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发生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也只能通过革命的、批判的“变革的实践”,而不能仅仅停留于合理地“解释世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9](P138)。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引领新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F55品论天涯网

(一)立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进程

F55品论天涯网

从历史和逻辑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进程是同一历史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进程中,我们经历了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变。在理论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也经历了从反思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到自觉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过程。自从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成为贯穿党的理论创新的一条红线,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实践基础。

F55品论天涯网

以“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主题,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了系统性论述。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为主题,党的十四大系统、全面地概括总结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阶段、根本任务、动力以及内外部条件的总结和说明。在党的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被首次使用指称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强调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且对跨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全面部署。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出现许多新情况,发生了国内严重政治风波以及国际上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突发事变,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曲折,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困难,同时也产生了众多思想认识误区。党的十六大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将13年来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经验同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系统且深入地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新成果写进了新党章,对科学发展观产生之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以及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刻论述和科学阐述。

F55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之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最大国情,在具体实践中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面对时代发展产生的新的历史特点,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行稳致远,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九大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丰富思想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中凝练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意味着我们党对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境界。

F55品论天涯网

从党的十二大到二十大,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积淀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体现了我们党立足实践的理论创新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F55品论天涯网

(二)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境遇

F55品论天涯网

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时空方位是实现理论创新的主体条件。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掀起全球化逆流,具体表现为经济保护主义、政治霸权主义、军事干涉主义、文化民粹主义、社会分裂主义和生态帝国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对当今国际格局作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等重大战略判断,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时空方位。

F55品论天涯网

2022年7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10]这一论断揭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境遇,其内涵丰富,层次鲜明。

F55品论天涯网

第一,从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转换变革来看,世界正经历百年以来全球治理格局的震荡期。1914年,美国经济总量取代英国位于世界第一,并逐步超过英、法、德、日经济总量的总和。在动荡冲突的20世纪,美国先后通过冷战和贸易战搞乱了苏联和日本这两个“后来者”。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2位,成为美国难以忽视的狙击目标。目前,美国正在通过冷战和贸易战双管齐下施压中国,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继续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此外,美国依旧联合欧盟等国继续制裁俄罗斯,推进北约东扩,扰乱地区稳定。然而,全球化趋势浩浩荡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在21世纪的今天企图重启冷战或在经济贸易上全面碾压,势必会引起地区乃至全球动荡,造成全球治理格局之震荡。

F55品论天涯网

第二,从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交锋较量的力量对比来看,当今世界呈现“东升西降”“南兴北滞”的发展态势。自地理大发现以降,资本主义开始引领全球化发展。百年前,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单一体制、单一逻辑、单一体系独霸天下的局面被终结,社会主义展开了引领全球化的序幕。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进入21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系统性危机,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出现了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现代化发展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在引领全球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对比来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体系的主要缔造者和受益者,当今美国蔑视和破坏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为基础、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的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国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设,承担大国责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F55品论天涯网

第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来看,世界正经历发展动力的变革期。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科技发展一直是工业化的发展潮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则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潮流,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发展的潮流、方向和道路。相比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传统工业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与之相伴的安全问题也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美国“棱镜事件”的出现加剧了人们对数据治理的担忧,全球治理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

F55品论天涯网

总体上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是资本贪婪本性溢出效应的产物,是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利益趋弱的一种反应,也是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一种折射。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才能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空境遇。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空境遇,在变局之中开新局,在危机之中育新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

F55品论天涯网

(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

F55品论天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断的主要依据。科学认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的先决条件,构成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实践依据。

F55品论天涯网

首先,新时代并不是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揭示的大的历史时代。从历史大时代来看,今天的人类社会仍然处在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时代。2017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6](P66)其次,这个新时代不是指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不是指时代,而是时代的主题。再次,这个新时代不是指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没有进入新时代,而是进入了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疫情危机再到全面社会危机的时代,当今世界是“东升西降”的时代。最后,这个新时代也不是泛指全球社会主义。就全球社会主义而言,社会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在世界陷入低潮。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出现了复兴。社会主义复兴的标志,一方面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疫情危机、社会危机的展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广受质疑,新自由主义宣告破产,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广受批判;另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F55品论天涯网

这个新时代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11](P7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现了由短缺经济到剩余经济的转变,小康社会建设格局实现了由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的转变,国际地位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这些转变构成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实践依据。

F55品论天涯网

概言之,当今中国,前现代、现代、后现代问题叠加,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矛盾交织。一方面,当今中国要继续推行工业化,同时又要警惕西方工业化陷阱,要避免“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西方传统工业化老路和“怪圈”,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当今中国要实现城市化,同时要避免出现西方“城市病”的陷阱。总的来讲,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重大判断是因时因势而变,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形成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运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破解变化着的实践矛盾和实际问题。全面认识并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准确内涵和发展趋势,对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三、解决问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F55品论天涯网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回答并且解决问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于社会实践,不断将实践中的矛盾转化为理论上的问题和思想上的突破,通过实践倒逼理论创新,又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问题的解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磅礴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12](P30)

F55品论天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临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同步交织,各种社会矛盾叠加。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13](P20)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解决时代发展和人民关切的重大问题为价值导向和发展动力,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F55品论天涯网

(一)着眼解决反映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旗帜之问

F55品论天涯网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第一重要的问题。恩格斯曾讲:“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14](P599)在推进理论创新的进程中,指导思想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所谓指导思想就是能够对党的各项事业起到普遍性指引作用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重大原则,是统一意志、规范行为、凝聚力量、指引方向的精神旗帜。在一定意义上讲,指导思想创新是最深层的理论创新,是对“元问题”的求解。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并结合时代条件的变化主动创新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以创新思想回应新问题、指导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

F55品论天涯网

对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的历史传承和开拓创新,是从总体上巩固和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表现形式,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际的高度有机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通过延安整风,在党的七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推动党的指导思想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和历史使命,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5](P25-26),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年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每一次跟随时代与实践的发展,都做到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着眼于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历史任务,为马克思主义赋予符合本国实际状况的新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特色,始终着眼解决反映科学世界观的旗帜之问,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全新篇章,大大推动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和交互融通。

F55品论天涯网

(二)着眼解决反映时代发展潮流趋势的时代之问

F55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纯粹书斋中的理论,而是与当代人类实践、人类科学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前沿同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当代人类实践、科学技术、文化文明发展的前沿,反映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F55品论天涯网

第一,站在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前沿,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摆在突出地位,同时也放眼世界的发展,具有宽广的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大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揭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规律,不断科学回答实践之问,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F55品论天涯网

第二,站在当代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总结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创立和形成的,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以及人工智能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和新方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等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给人类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解释和回答。例如:当今人类在面对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张力问题,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信息与量子纠缠的本质问题,人工智能引起的伦理问题,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体的问题,等等。对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能回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F55品论天涯网

第三,站在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前沿,引领当今人类文化文明发展潮流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是在同各类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进行批判、较量、斗争的过程中彰显和实现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批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引领当今中国文化发展潮流和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F55品论天涯网

(三)着眼解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之问

F55品论天涯网

解决问题不是搞闭门造车、抽象思辨、概念演绎、自说自话,而是要破除各种伪命题,直面反映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真问题。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6](P11)理论只有来自人民,从现实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中汲取广泛的经验材料,并反映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利益诉求才具有现实性,从而具有价值性。同时,科学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仰和自觉行动,才能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发挥变革世界的价值功能。

F55品论天涯网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植根于人民、依靠人民,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美好生活诉求的集中表达。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是逐步实现自身利益、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也是不断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实践养分和经验材料的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总结汲取人民群众的丰富经验和集体智慧。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8](P59)在随后的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为科学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及检验党和政府一切工作提供了根本标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在深刻把握党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并且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和政府处理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价值遵循,就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生为着力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社会物质财富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如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同时如何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同时如何解决精神文明缺失的问题;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加的同时如何解决能源资源消耗代价过高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等等,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城乡与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作为党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价值目标。

F55品论天涯网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先后形成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发展的最高位置,聚焦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价值遵循。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P60)“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P21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7](P482)以解决问题为动力推进理论创新,归根结底是要回应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出发点、立足点和最终归宿。

F55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袁银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F55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

F55品论天涯网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发布时间:2023-12-0809:36:00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