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笔者现就此谈一点认识。一、新时代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西方一些政客鄙视、敌视甚至攻击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诳言“中国失败论”“中国崩溃论”。对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不断造谣生事、制造混乱,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认识。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我们所取得的令世人刮目相看、令人民满意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对那时的经济状况,毛泽东形象地比喻为“一穷二白”。然而,经过艰苦奋斗,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数百年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89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20年的29.2%和32.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科技创新和应用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截至2021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8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增长到1817亿元。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些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以铁的事实粉碎了西方鼓吹的“中国失败论”“中国崩溃论”等谬言,更是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持好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因而,科学正确的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路线,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的路线正确,什么时候党的路线贯彻、执行得好,我们的事业就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反之则会造成事业延迟甚至局部失败。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拨乱反正,制定了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三大报告把这条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正是在这条正确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绩,成为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重要力量。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好这条中国人民的幸福线、党的生命线,我们就一定能做到: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到2050年左右达到约4万美元,推动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为此,我们要坚持好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党的基本路线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社会主义。经过十余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人民对此已形成共识。但是,西方一些抱有敌意的人,不仅污蔑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编造各种理由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妄言“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论”“中国不负责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全输论”等。
对于这些奇谈怪论,习近平指出:“发出这些论调的人,要么是对中国不了解,要么是戴着有色眼镜,要么是有着叵测居心,特别是各种敌对势力在那里不断造谣生事、制造混乱。”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要高度警惕,并与之斗争。我们还要看到,“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特别是西方一些政客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领导制度,说什么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党专政”,与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背道而驰。殊不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人民取得一切胜利、一切伟绩的根本,正在于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因此,否定党的领导就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民族复兴之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沦为一句空话。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紧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全覆盖的集中统一的党的全面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走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在国际舆论格局依然“西强我弱”的情形下,尤其要消除国外奇谈怪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通过舆论斗争,让我们的大学生和广大青年明辨是非,懂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耀世界;深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主要是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进而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了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并由此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习近平明确指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在我国,公有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们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地促进发展。然而,习近平明确指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有的观点认为,鉴于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了,建议把公有制为主体改为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些人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情况,也对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产生了某种困惑。笔者认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某一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认为某一时段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高,就否定整个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其主导作用。有的人赞成“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但不赞成“做大”,似乎做大国有企业就要影响非公企业发展,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上述这些看法的实质,是对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一种变相否定。须知,党中央强调的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且国有企业做大并没有抑制非公企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关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万万不可动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由一项扩展为三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三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关系是有层次的。为什么并列提出?这三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其内在逻辑是什么?这些问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笔者认为,三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列,是因为它们分别是三个经济领域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所有制领域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分配领域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源配置领域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并列,并不割裂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决定分配。正因为有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才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是在社会主义轨道上进行资源配置的,是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所以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决定性作用体现在资源配置方面,因而不能把市场经济带入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三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列告诉我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措施性,而是起着规范性、稳定性、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制度,要更加自觉、毫不动摇地坚持好。明白了三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关系,就能更加懂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对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还需要注意的是,有观点在谈论三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时,仅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而忽视其内在关系,这容易模糊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自党中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以来,研究现代化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有一段时间,讲“现代化一般”的文章较多,如讲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人类共同的期盼。这当然是对的。然而,这些研究对现代化性质分析得不够。现代化不是抽象的,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基础上开展并推进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就其社会性质来说,是一种新的剥削制度。西方现代化是靠压榨本国劳动人民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起家的。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中国国门,掠地、掠物、掠财,便是有力证明。即使在今天,虽然资本主义已进入发达阶段,但依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本质矛盾及其造成的经济危机和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当今美国,仍依仗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到处兴风作浪,破坏世界和平,打压发展中国家,掠夺世界。这种现代化我们不能追求,渴望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追求。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此便有了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公有制基础上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虽有过曲折,但仍取得了不容否定的成就,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影响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讲现代化。我们讲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而是更加宣扬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更加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智慧,更能发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教学,应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讲深讲透,使广大学生更加领悟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五、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把他们培养成为能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是因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念和价值观。为此,我们的大学生应树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我们要看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神圣事业有许多有利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青年的培养培育工作,习近平鲜明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全党、全国人民重视教育、关心教育,这是最有利条件。同时,我们要看到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思想渗透,鼓吹西方的民主宪政论、“普世价值”论和西方价值观。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这种渗透对大学生不可避免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给他们打好马克思主义坚实基础,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老师,一定要准确正确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含糊其辞。例如,在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外交总目标和基本方略时,有观点认为这是通往马克思讲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绿色通道”,是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实践”。习近平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可见,“绿色通道”说、“当代实践”说在理论上混淆了界限。还有另一种认识,认为尽管洋务运动夭折、戊戌变法失败,未能改变中国命运,但都是以现代化推动民族复兴的努力和尝试,都在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路途上留下了脚印。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加以辨析,洋务运动的实质是为了挽救腐败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怎能说是以现代化推动民族复兴呢?!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似也难说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努力和尝试。我们讲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复兴的这一实质,我们要领悟好。再如,我们讲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倡共赢、共荣、共享。但从另一视角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呈现“东升西降”态势。我们不能说资本主义会日益衰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衰弱,也不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如日中天,美国资本主义也一定跟着共荣。对在不同视域中讲的观点,我们要做具体分析。
习近平一再强调,做一切工作都要有问题意识,我们思政课教育教学也要针对学生不清楚和困惑的问题,加强解疑释惑,如邓小平在论述我们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时,特别指出市场经济是运行机制,是发展生产的手段和方法,如今我们将其提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该怎么理解呢?笔者认为,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给予说明。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确实是运行机制、发展生产的方法,不具有制度属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我们称之为“市场一般”。但是市场经济的运行都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是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运行的,因此就有了在资本主义轨道上运行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轨道上运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不能抽象地讲市场经济,必须加上“社会主义”这一定语。这样,在实践中运行的市场经济就有了制度属性。由于我们对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深刻认识,将其提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还原了“市场经济一般”,剥离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属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我们敢于大胆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生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再如,我们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又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也是我们的国魂,如何理解这两个“魂”的关系呢?这就需要从不同视角出发加以理解。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精神支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所以我们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称之为党魂、国魂。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中国的沃土。我们要讲清楚根和沃土的关系,防止将不同视角讲的魂和根的提法混淆起来。
总之,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对于西方敌对势力污损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敢于“亮剑”,对于马克思主义要科学准确讲授,释疑解惑地向学生讲清讲透。这对于我们的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简介:任大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学与研究》原副主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创办人之一)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4期发布时间:2023-09-0810:37:00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