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没有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社会主义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传家宝。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积累的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引领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准确掌握并善于运用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推进实践发展中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取得国家事业新成就、思想认识新飞跃。
1.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前提是努力掌握基本原理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深刻改变了世界和中国。迄今为止,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地位如此重要,从来没有一种理论能够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仍然具有思想伟力和深刻影响力,究其原因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理论品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开放性、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革命性事件,这种革命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创立了谋求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第一次表现出以改造世界为己任、致力于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新世界,集中表现为立场、观点、方法三个方面,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精髓所在。
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关键的就是要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但是早期党的领导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没有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犯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而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实现中国化和本土化,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完美结合。(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这方面,解放思想之于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也是这个道理,本质上体现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在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形成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坚持了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实现理论飞跃的关键钥匙。
历史实践表明,只有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实践创新中实现理论创新。
2.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关键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提出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地认识中国变革和世界变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和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革命实际,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命题,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新形势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识别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核心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要掌握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伟大实践的历史,也是党立足丰富实践推进理论新飞跃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掌握和运用马克思理论中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分析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认识,为构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供了基本前提,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纪元。同样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及人民内部矛盾等理论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的有效结合中,坚持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关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一系列新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伟大战略和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识别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作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动荡变革期的重要判断,在持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拼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践中,在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和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深化了关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理论认识,形成了关于经济、外交、强军、生态文明、法治等五大思想和一系列重要论述,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境界,使得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化发展之后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走进世界的中心,占据真理的制高点,以马克思主义世界最大样本的地位向世界传播科学的伟力。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就是要坚持和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旗帜鲜明的反对各种错误观点。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马克思主义走向未来。第一,要立场坚定地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价值,虽然当今社会同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相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我们仍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世界上赞成社会主义的人正在不断多起来。第二,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教条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思想工作方法,在党的历史上曾经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严重的挫折。(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在反对教条主义中总结历史经验、实现理论飞跃。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创造,坚决反对生硬“裁剪”的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启示录,也不是教科书,不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理论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实践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理论创新也要更进一步。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党和国家的事业越是向前,越是发展,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越会出现,这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分析和回答,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系统研究、深刻阐释,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前提是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中华文化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厚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其思想内核至今仍然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凝聚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修齐治平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具有爱国情怀、荣辱观念、担当意识的传统美德,滋养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等包含处事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之源、发展壮大的基因图谱,蕴藏着解决当代难题的重要启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继承者与弘扬者身份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历史文化根基。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就已经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重要地位,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正是因为有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才兴起了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潮,充分吸收其中的军事思想、辩证法和唯物论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扎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党的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首次与中国具体实际相并列一同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其重要历史地位;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正式提出,(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概括了其历史作用;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成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内容,指明了未来价值。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要使中华文明的精华成为推进理论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
2.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键是系统挖掘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源头活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本身蕴含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如果说,这种相通相融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可能性的话,那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其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元素并实现结合,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途径。
深入挖掘、系统梳理、辩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这既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前提,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研究其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正确运用其中的积极因素滋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树。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统摄性考察和系统性挖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观、名实观、知行观、自然观、伦理道德思想等都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研究,充分挖掘了其中蕴含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实践论》《矛盾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自信自立,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时代价值与现代意义的积极元素,系统梳理其中所体现的价值立场、价值原则、蕴含的辩证法元素、治国理念、理想追求,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民贵君轻、民如水君如舟等民本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谋而合,中国古代大同社会美好追求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殊途同归,(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古代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蕴涵着新发展理念重要内容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契合性,从而为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源头活水。历史不断证明,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认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根本所在。
3.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核心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任何科学理论,只有实现本土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有穿上其民族的外衣才能真正有效传播并推动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从西方传入的外来思想,要想真正落地、开花、结果就必须与中华民族相结合,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为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道德理念等成为马克思主义鲜活的中国话语表达,使马克思主义讲出富有魅力的“中国话”,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富有生机与活力。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毛泽东通过对《汉书》中的“实事求是”进行创造性解释,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外,毛泽东还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典故、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予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达,用“三大法宝”的故事阐释了党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阐释坚定的革命精神,等等。邓小平在表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时使用“小康”一词,将中国古代民众对于美好社会的憧憬阐释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概念,上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内容。江泽民在借鉴中国古代“因时而变”等思想内涵基础上提出了“与时俱进”这一概念,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胡锦涛在继承中国古代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合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论阐释,进一步充实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和伟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价值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长期坚持的和平发展外交理念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解决人类问题和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此外,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质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提出并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国家安全观、正确义利观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理念,不仅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而且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马克思主义是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发展的理论,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与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既源于所处的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在不断地回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始终永葆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在胸怀天下中观察时代,在博采众长中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紧紧立足时代要求推动理论创新。
1.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观察时代
坚持以世界眼光观察时代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通过中日之间的要素对比,指出日本以战争的非正义性、小国和弱的支持力量下最终将走向失败。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国际局势的分析和判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国际格局判断。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在深刻分析国内发展与国际局势下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判断,对较长时间内世界保持和平稳定给予了肯定。此外,江泽民在纵观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发展方向,胡锦涛在结合时代主题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面向世界提出的准确而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判断。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科学界定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一方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转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从而为我们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另一方面,明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经济全球化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政治和社会思潮深刻演变,人类既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深入、更广泛的世界交往,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严峻、更恶劣的全球挑战。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加速演进的局势,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世界眼光、天下胸怀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心怀国之大者,结合人类发展潮流、世界格局变化、中国发展历史,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为谋划工作提供了基本出发点;坚持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判断历史方位,在回答时代之问与世界之问中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一系列原创性贡献,在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通中指明前进方向,擘画宏伟蓝图。
2.坚持博采众长,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断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思想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显示出如此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强大生命力,究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采众长、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不断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既要学习一切真正好的东西,同时要避免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不加批判的学习。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理论创新的前提在于不断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其一,要在守正中超越自己。我们要在充分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首先把握理论的民族性基础上吸收外来优秀成果。理论创新要有主体性和原创性,要以我国实际为起点,而不是亦步亦趋、盲目接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只有首先处理好民族性问题,才能更好地对比、对照、吸收与升华,才能更好地为世界提供经验与方法。其二,要在博采中完善自己。在把握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开门搞研究,既要用我国鲜活丰富的实践推动理论不断取得新飞跃,又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视野,吸收借鉴凡是人类创造的有益观点和成果。其三,要坚持以批判精神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各种文明成果有其自身的生成环境和发展模式,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和时空性,在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时不能不加分析地奉为圭臬,不能忘了老祖宗、失去判断力,不能将一种理论观点和发展道路当成唯一准则和唯一模式。因此,在博采众长中推进理论创新,既要体现民族性,又要把握主体性,要坚持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3.坚持问题导向,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理论的根本任务就是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但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只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实现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国家“串联式”的发展过程,而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的叠加发展过程,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共产党紧紧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具体实际,(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牢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体现独特文明特征、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积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上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这些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深刻把握了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饱含对人类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伟大变革,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累了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那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代要求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力量。
(作者简介:黄延敏,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李晨阳,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发布时间:2023-08-2909:33:00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