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会不会崩盘?
——与孙锡良网友探讨
孙锡良网友最近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为什么不会崩盘?》的文章,肯定“中国经济中短期不会崩盘”,说“我始终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崩盘。”文章在总结中说:“中国经济中短期不会崩盘的政策性支撑是‘延续两极分化’和‘复制美国模式’,可持续性支撑是中国的人口红利。”这样的结论不符合实际,是错误的,因为文章的论据就不能成立!
首先,要搞清楚文章所说的经济“崩盘”的含义。
“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关门-----破产相继发生”等,(《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433页)这种情况应该是经济崩盘吧!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就是爆发经济危机。
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叫经济衰退。“当实际GNP(国民生产总值——引者注)连续下降两个季度时,经济便进入衰退”。(《经济学》第12版 萨谬尔森等著 第314页)
那么中国经济会不会爆发经济危机呢?经济会不会“崩盘”?文章肯定地说:“中国经济不会崩盘”。论据有三:包括“政策支撑”和“可持续性支撑”。“政策支撑”又包括“延续两极分化”和“复制美国模式”;“可持续性支撑是中国的人口红利”。
我们认为这些论据站不住。
首先从“政策支撑”的“复制美国模式”说起。
文章说:“中国的一切经济模式都是‘美国模式’”。这个论断基本上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但是,文章又说:“美国人搞了上百年的庞氏设局,中间破了几次,换个新花样还能继续推进”。这就不对了!
美国经济“崩盘”可不只是“中间破了几次”,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的说法,“美国经济在我们的整个现代史上一直受着经济周期的折磨”(《经济学》第12版 萨谬尔森等著 第313页),就是说美国不断地、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不断地“崩盘”。20世纪是这样,进入21世纪,2001年美国就出现了衰退,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至今还处于萧条状态,怎么能够说“换个新花样还能继续推进”呢?
文章说中国经济不会崩盘,理由是有政策支撑。请问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没有“政策支撑”?当然有!自从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经济危机以后,国家干预就成为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的干预;在理论上的表现就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尽管美国及其他国家反复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还是不断地爆发。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到现在已经8年,世界经济至今“复苏乏力”。说明“政策支撑”并不能保证经济不会崩盘。
文章的第三个论据是“中国的人口红利”。这个理由就更不能成立了。文章说:“——我却不止一次的反复强调,中国的人口红利至少还可以享受30至50年。人口红利并不只是基数红利,而且还包括“质量红利”和“智慧红利”。(两年前,我在一篇博文中提到这两个概念,应该算公开的全国首次)”
什么是“基数红利”?旧中国就有5亿多人,世界第一,但是,经济十分落后,民不聊生!
“质量红利”、“智慧红利”等,都是些什么新概念?
文章说:“中国不但只是人多,而且中国人还很聪明,还很吃苦耐劳”。历史上创造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国家的人民不聪明?不吃苦耐劳?现代历史上实现工业化的英国、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人民不聪明?不吃苦耐劳?原苏联的人民不聪明?不吃苦耐劳?苏联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法西斯,还不吃苦耐劳、聪明吗?说中国人“聪明”,“吃苦耐劳”,“是中国保持相对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历史上中国由盛变衰,以至于变成了半殖民地又怎么解释?看来用西方经济学所谓的“人口红利”之类的理论,根本说明不了任何社会的经济现象及其变迁,我们千万不要跟着起哄!
可见,文章的论据不能成立,因此,“中国经济不会崩盘”的论断是错误的。
当前我国经济的现实是存在着严重生产过剩。
“经济现状的主要内容是物质生产的状况。下面就看看2001年至2014年我国几种工业产品的产量:
|
粗钢(亿吨) |
水泥(亿吨) |
手机(亿台) |
彩电(亿台) |
2001 |
1.52 |
6.61 |
0.8 |
0.41 |
2008 |
5.03 |
14.24 |
5.59 |
0.92 |
2009 |
5.72 |
16.44 |
6.82 |
0.99 |
2014 |
8.23 |
24.76 |
16.27 |
1.41 |
为了简明,我们这里只列举粗钢、水泥、手机(统计上叫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彩色电视机四种产品。(数据引自《中国统计摘要》2015,第115、116页)前两种作为生产资料产品的代表,后两种作为生活资料产品的代表。以上数据表明两类产品的生产都严重过剩。
早在2009年,国务院批转九部委《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若干意见》的文件就指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六大行业产能过剩,并警告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但是,这些年来,生产不仅没有抑制,反而不断增长。
下面先看看粗钢和水泥。
国务院的文件明确指出,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实际需求仅5亿吨左右,其中约1/4的钢铁及其产品依赖国际市场。这就是说国内市场实际需求仅3亿多吨。而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竟高达8.23亿吨。
这些年粗钢生产不仅没有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抑制产能、产量,反而快速增长。这一方面说明政府的意志不能决定粗钢生产的客观趋势,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粗钢生产的严重过剩。
2014年全世界粗钢产量16.62亿吨,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9.5%。当年日本粗钢产量1.11亿吨;印度0.83亿吨;欧盟28国产粗钢1.69亿吨;美国0.88亿吨等。如果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计算,我国国内实际需求3亿多吨,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超过国内实际需求竟达4亿多吨,与日本、印度、欧盟和美国当年粗钢总产量之和差不多。可见,粗钢产量过剩的严重程度。
几亿吨粗钢要大量炼钢工人才能生产出来;粗钢的原料是生铁,生产铁又需要铁矿石、焦炭,也需要大量工人生产和运输。总之,要压缩几亿吨粗钢的产量,必定会有大批与炼钢相关的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国务院的文件还指出,2008年水泥实际需求16亿吨,要求抑制产能,但是,2014年水泥产量达到24.76亿吨,超过需求8亿多吨。大量钢铁、水泥企业倒闭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而且一定会引起我国的金融混乱,爆发经济危机。
下面再看看生活资料的生产,同样存在严重过剩的问题。
据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年底拥有量(《中国统计摘要》2015,第62页)
|
彩色电视机(台) |
移动电话(部) |
2012年 |
136.1 |
212.6 |
在我国城镇居民已经拥有相当数量彩电、手机的条件下,2014年我国又生产了彩色电视机1.41亿台,手机16.27亿部。生产这么多耐用消费品还能够不过剩吗?
总之,仅从以上几种代表性的产品产量,就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我国的生产已经远远超过国内消费需求,严重的生产过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实际早在2009年,工信部新闻发言人和我国社科院的副院长都承认,“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引自《调查研究与‘做梦’》载《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状况》第193页)
2008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我国对外贸易急剧下降,生产过剩立刻显现出来。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两位数降至一位数,又由2011年增长9.5%,降到2012、2013的7.7%,再到2014年的7.3%,到2015年降至6.9%(《中国统计摘要》2016 第24页);官方的调子也由“经济奇迹”,“一枝独秀”到“保八”(指年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再到保7.5%、7、6.5,一路下滑,而且一再声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此,才提出“去产能”、“去库存”的政策,首先就是“去”钢铁、煤炭行业的产能。“去产能”、“去库存”就是因为生产过剩,所以,我们认为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这里不准备和网友们进一步探讨我国经济会不会爆发危机、经济会不会“崩盘”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结论最后让经济发展的事实检验。
这里我们重点是想探讨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当权派背离了毛泽东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背离了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方法,拍拍脑袋说个结论就成为理论,而且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致使唯心主义在我国泛滥成灾。
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和我国生产过剩的事实,上届政府总理说什么:“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信心能够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人们的意识能够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尽管总理信心十足,也没有阻挡住经济下滑的趋势;现任总理面对我国严重生产过剩的现实,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等等。政府的政策能够改变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说明,不管政府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也好,采用财政政策也罢,都改变不了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的客观趋势。这种“长官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的理论,造成了一些人不重视调查研究,不收集资料,不研究经济事实的错误学风,追逐“新”概念,追逐语言的形象,不关心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我们想通过关于经济会不会崩盘问题的探讨,提请人们注意,在研究和说明社会经济问题时,一定要沿着毛泽东指引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反对主观主义的方法。孙锡良网友说什么:“-------我却不止一次的反复强调,中国的人口红利至少还可以享受30至50年。”这种论断似乎过于轻率,缺乏论证。只有沿着实事求是的方法,研究、说明经济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才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说服群众,沿着毛泽东指引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