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区咸水沽第二中学最美教师肖老师火了,源于一段班级训话的视频:
“你妈妈挣多少钱哪?你爸爸挣多少钱?”
“别怪我瞧不起你,某同学妈妈一年挣的比你妈妈50年挣的都多!你们的素质能一样吗?就不可能一样!”
“以前送到我班里的学生,全都是,家长都是当官的。要不家里条件特别好,事业单位的。你们能一样吗?你反思一下你们的家长,有多少素质?”
“你们(家长)都是平民百姓,贼不懂事,贼没有家教!”
“你们就是没见过有钱人,没见过层次高的人。”
可以说,是直白白赤裸裸,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啊,这样说话怎么行?
于是,人们惊诧了;
于是,群情激愤,大加挞伐,口诛笔伐,必欲社死而后快。
于是,一纸停职令来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按以往的三分钟热度定律,过了三分钟,舆论热点就无人问津了。君不见,多少烂尾热点事件至今无人提起,最美教师能否打破这个魔咒?能否走出这个怪圈?
看了一些评论,无非是挥舞着道德的大棒,恨不得一下子把肖老师打死,打回原形,把最美教师打成最丑教师。
不难还原现场,孩子学习上不努力了,遭到肖老师的训斥。确实,肖老师发火了,说话过火了,也把自己带火了,反噬了自身。
这就需要追问一下,肖老师到底错在哪,而不是以情绪化对情绪化,上来就用道德二字给封杀。
肖老师事后在班级群的解释,可以参考,有这么一句话:“你们不努力,就会不如你们的父母,就会阶层下移。”
肖老师说她的目的就是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以免将来“阶层下移”。
话糙理不糙,肖老师的糙话里,道出了贫富两极分化、阶级固化的一个残酷社会现实。
对肖老师说话的态度,我们该愤激愤激,但之后呢?如同鲁迅问的,娜拉走了之后怎么办?
歧视有语言上的,更有事实上的;事实上的歧视更甚于语言上的。它们可以是同一主体,也就是说,有些人语言上看不出歧视,而他们所做的事是充满歧视的。
这就是:语言不暴力,行动很暴力;态度很温和,做事很阴险;说话很好听,做事很卑劣。整个的,人格分裂了。
而我们的习惯似乎是,喜欢听好话,不看好话的背后。忘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让小人坏人用花言巧语美丽的言辞轻而易举地达到欺骗别人的目的。
(所以,范伟在小品中说,只要我们善良的人提高警惕,骗子就不会得逞了。)
肖老师的错是在于直接对学生说了,语气不好。如果换一种平和语气,写成文本,那就是很好的很精准的社会调查。
习惯了说假话听假话,容不得真话的存在。肖老师的话固然难听,但,是真话。
当官的和打工的,一年挣的钱比50年挣的还多的,承不承认一样,就是不一样。皇帝的新装无论大家说的多么美,皇帝就是没穿衣服在裸奔。
反对歧视,不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实际上的。
仿佛开了肖老师,歧视就不存在了;仿佛开了肖老师,学区房就不存在了;仿佛开了肖老师,讨薪被说成恶意讨薪就不存在了。
然并卵,仿佛是仿佛,一切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只要肖老师说的事实存在,开了一个肖老师也无济于事。
不正视问题,以为开了肖老师就万事大吉了,等于掩耳盗铃。身上中了箭,锯掉皮肤表层的箭杆,箭头依旧在肉里。
多次说过,教育问题不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