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四十年以来,随着革命叙事文化的淡化,无产者不仅在物质上陷于日渐困苦的境地,而且在精神上也失去了主体性,成为了被主流精英随意建构的对象。
曾经的无产阶级,是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毛主席曾认为: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阶级。是思想上、政治上、力量上最强大的一个革命阶级,它可以而且必须把绝大多数的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一小撮敌人。”转摘自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
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产者日益失去了主体性,变成了社会边缘人群。社会主流群体通过长期的舆论操弄,将无产者建构成肮脏龌龊、贫穷懒惰的形象代言人。因为无产者穷,所以很多人便说“穷是万恶之源”;因为无产者人多钱少,所以很多人就说“底层互害”。
总而言之,日常生活中人们接受的很多概念本身是带有鲜明的阶级性的。也许某些概念的内容并没错,但在其形式上,则是透露着极其偏狭的阶级歧视。
而这种概念,则是由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强大意志所炮制出来的。在无产者与资产者两军对垒的战役中,无产者日益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失去了塑造自己的能力,因而只能由自己的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替自己来建构关于无产者的形象。
让敌方主动来建构我方,这是什么意思?这无异于自缚双手而引颈待戮。无产者的主体性一经失去,他们(这里其实应该用“我们”)甚至连塑造自己形象,发出自己声音的能力都丧失了,而这必然反过来促使资产者对无产者进行更加卖力的泼污。
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开篇中就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如今,由于在生产资料领域的劣势地位,以及思想意识上的被建构、被殖民化,很多无产者即使能够分清敌友,也在斗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
事实残酷地宣示着:这是一个无产者饱受物质与精神双重折磨的事业低潮时期。但是,辩证法又告诉我们,无产者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一时的挫折不过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历史的波浪式前进本身就包含着暂时后退的趋势,但总的趋势,则是前进的。无产者的前途经过历史的否定之否定之后,必将更加光明。
正如毛主席所言: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