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经济发展乏力 尖端技术打气日本欲靠科技“摆脱危机”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0-29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经济发展乏力 尖端技术打气日本欲靠科技“摆脱危机” 【法国《世界报》10月18日文章】题:日本想依靠科学“摆脱危机” 日本阴暗的天空突然意想不到地'...

经济发展乏力 尖端技术打气日本欲靠科技“摆脱危机”


【法国《世界报》10月18日文章】题:日本想依靠科学“摆脱危机”
日本阴暗的天空突然意想不到地晴朗起来:化学和物理两个诺贝尔奖最近连续落在日本头上。三年时间,日本一共拿了四个诺贝尔奖(一个物理和三个化学奖)。这些荣誉除了使日本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还表明1960年至1980年间推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技术革新,仍然是日本手里紧握的王牌。由于日本在财政方面的作为令人失望,它在技术革新方面的成功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日本几年前就开始加大力度发展基础研究领域。它制定的发展战略是依靠“尖端领域”来摆脱危机:由于它不可能同邻国在生产成本上竞争,所以它只有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才有希望在传统的加工工业领域击败对手。比如汽车行业便是如此。丰田汽车推出了汽油和电力混合使用的车型,今年还准备推出第一辆使用燃料电池的汽车。
高投入高产出
2001年,包括日本电气公司和佳能公司在内的7家日本企业位居全世界十大专利出口企业的行列。日本的专利收入仍然不及美国,可是它们之间的差距5年当中已经缩小了四分之三,远远超过了它的亚洲竞争对手。
日本是除美国以外科研开支最大的国家:科研经费高达120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其中20%由国家拨款,80%由企业出资。2002税收年度,尽管日本采取了经济紧缩政策,可是国家的科研开支在2001年增长5%以后,这一年还是增长了2%。不过,日本的投资恢复得比较缓慢,日本人在科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仍然不及欧洲。语言障碍不是唯一的原因,长期以来,官僚作风和文化上的陋习一直阻碍着日本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
此次日本获得两项诺贝尔奖,说明这两个学科的研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物理学奖颁给了大学里的学术权威小柴昌俊,他走的是传统的研究道路。日本获得的第二项诺贝尔奖表明日本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私营经济。该奖颁给43岁的工程师田中耕一,以奖励他在蛋白质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他在京都一家化学企业工作,像他一样才华出众而又默默无闻的研究人员在日本显然还有很多。1960年至1980年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这些“小”工程师大军作出的贡献。他们懂得如何让技术革新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他们是在整齐划一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这种教育体制的核心是机会均等,它造就出一大批出色的大学毕业生。如今,日本更加需要鼓励人的个性化思维,刺激人的创造力。如果以为日本社会仍然固守着求同斥异的传统文化陋习,那就想错了。日本其实一直重视人的个性。但是为了调动集体的力量发展经济,日本的教育体制不鼓励年轻人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新风扑面来
现在日本要展现的则是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首先是从科研部门入手,想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的积极性。2004年以后大学将获得自主权,“终身教职”将被取消。教授将按固定年限聘用,他们的工作业绩将决定是否能够续聘。日本的第二个作法是向外国研究人员开放实验室。日本每年邀请一万名外国科研人员来日本进行研究,另外还要加上通过私营企业的合作项目来日本或被本国派往日本的研究人员。这些外国研究人员给日本论资排辈、死气沉沉的实验室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并且用他们更富于理论化的研究方法,改变了日本人重经验轻理论的作法。
在研究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大学的科研机构通过建立“孵化器”(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机构),开始同私营部门的研究机构加强合作。企业改变了“投机泡沫”盛行时期盲目扩大经营范围的作法,重新集中精力抓自己原来的拳头产品,并且更多地把目光转向国外,不但聘用国外的研究人员,还同国外的大学建立起合作关系。
弱势和优势
日本科研有其弱势(空间研究领域和被美国这位良师封锁的航空领域),也有其强势,比如机器人、图形信息处理、便携式电器(2003年将推出供手机和电脑使用的燃料电池)、平面彩电和不久将要推出的可折叠彩电……日本的微生物技术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投入巨额科研经费。
日本科研人员常常因为国内机制仍然僵化或者他们的科研成果容易被人掠夺等原因而出国谋求发展,那么日本科学界发生的这些变化能不能改变这种人才外流的局面呢?曾在日本日亚公司工作、现在在美国圣巴巴拉大学教书的一位日本人控告了他的原雇主,因为该公司利用他的一项发明赚取了巨额利润,而他自己只得到2万日元(相当于200欧元)的报酬。他要求法院把这个专利的所有权判给他。尽管法院最后驳回了他的起诉,但是这件事给日本企业提了个醒,使它们明白必须重新考虑如何对待它们的发明家。
日本野心勃勃地想在今后50年里拿到30个诺贝尔奖,它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吗?一位西方观察家说:“如果日本进一步鼓励发挥人的创造性,它将会发展得很快,不出十年就会看到成效。”日本刚刚获得的两项诺贝尔奖只会使它更加努力。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