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3年11月11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3-11-1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官员说由于日本很可能马上就要开始竞选里根决定不'...

    【法新社东京十一月九日电】美国总统里根今天在他对日本进行四天国事访问的第一天强调说,华盛顿和东京需要迅速解决它们的贸易争端。
    一位美国官方人士说,里根在同中曾根首相进行的第一轮会谈中说,“由于双边贸易问题的经济影响及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对我们的政治关系造成的影响”,因此必须迅速解决这些问题。
    在里根和中曾根一小时的会谈中,他们回顾了广泛的双边问题,其中包括华盛顿要求日本放宽对美国牛肉和柑桔果品的进口问题。
    里根没有提出华盛顿要日本增加防务开支的事。在第一次会谈一开始,这两位领导人私下交换意见,讨论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传出消息说他们谈了些什么?
    一位美国人士说,中曾根承认,他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有责任”促进自由贸易。
    美国官员说,在日本进口美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问题上不可能宣布取得了什么进展。
    接近里根的人士还说,美国总统决心不去干涉日本国内的辩论,尤其是在防务问题上的辩论,以此来解释为什么会谈不能取得重大结果。
    陪同里根总统出访的一位人员承认,由于日本很可能马上就要开始竞选,因此里根决定不去压日本人在贸易和防务方面作出让步。
    【美联社东京十一月九日电】里根和中曾根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日本共同社说,会谈显然涉及的是建立“牢不可破”的日美联盟的必要性。
    白宫的助手们说,同中曾根进行的频繁的会谈表明,里根政府现在对亚洲越来越重视了,而在里根总统执政的头两年中,白宫在公开场合几乎不大注意远东。 xdW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北京十一月九日电】中国总理赵紫阳今天在会见圭亚那总统夫人和由她率领的圭亚那妇女代表团时指责美国“欺侮”格林纳达,要求美国“立即”从该岛撤出其军队。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对美国出兵格林纳达所作出的最高一级的反应。
    近几天来,中国对出兵格林纳达一事的反应逐渐升级,由官方宣传机构发表批评性评论文章升级到赵紫阳发表谈话。观察家们认为,这一批评尽管很凶,但并没有暗示这次出兵会影响中美关系。 xdW品论天涯网


    【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一月八日文章】题:有人认为里根访日时机不当(作者:安德森)
    甚至政府官员私下也承认,里根总统访日时机很不恰当。
    访问目的原想是缓和美日贸易十分紧张的状况。但是日本国会下月选举,政界领导人不愿为了向美国出口品开放市场而得罪国内人数众多的选民,如农民或者从事高级技术工作的人员。
    灰心丧气的贸易官员预料,总统的访问不会使日本作出重大让步,尽管日本人会设法给人造成里根的辛苦取得了某些成就的印象。
    据悉,日本人期望今年年底前多买一些美国货物,以便使日本同美国贸易的三百亿美元的顺差稍稍减少一些,至少不要惊人地增加。这将使日本贸易谈判代表可以堵住美国众议员的嘴,不再坚持目前的状况需要作大调整。
    美国谈判代表说日本人的谈判同歌舞伎差不多:先把人搞得筋疲力尽,然后作一点仅仅足以防止美国报复的让步。以后这些让步悄悄地同繁琐的办事程序联系起来,直到美国和日本的新政府接管权力,为一切从头开始提供借口。
    美国人特别想打入日本的计算机、机器人和农业市场,这些市场有的由日本政府垄断,有的受到高关税和进口限制的大力保护,有的两者兼而有之。
    谁也说不上美国谈判代表会得到什么。正如美国贸易代表布罗克开玩笑说的:“我们要三十五年以后才知道。” xdW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八日电】曼斯菲尔德大使今天说,美国不能指望美国的问题由美国的最可靠的盟友日本来解决。
    曼斯菲尔德是在里根总统离开华盛顿前往日本和南朝鲜进行访问时在东京讲这番话的。
    前副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在全国广播公司的《今日》节目中说,这次访问对于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霍尔布鲁克告诫不要期望在这次访问期间会就贸易这个美日之间有重大刺激性的问题达成任何重要协议。
    霍尔布鲁克说,美国公众不应期望美日关系会由于这次访问发生什么变化。 xdW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八日电】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今天说,美国在格林纳达采取的行动向苏联和古巴表明,「威胁自由是不符合它们的利益的」。
    温伯格在准备在劳工部纪念退伍军人节时发表的讲话中说,美国需要能够快速部署的武装力量来应付对美国利益的挑战,就象在格林纳达使用的那样的武装力量。
    温伯格说,支持古巴的苏联「已显著加强了它威胁自由的能力——不仅是在它自己的边界上,甚至还在我们这个半球。为了对付这种挑战,我们需要能迅速、灵活和有效地作出反应以应付对我们国家利益的挑战的部队——就象他们上个月在格林纳达所作出的反应那样。我们已证明我们有能力和有决心对付这些挑战,这也有助于使我们敌手相信,威胁自由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的。】 xdW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莫斯科十一月九日电】(记者:马克·伍德)苏联领导集团今天在勃列日涅夫逝世一周年后对他进行了颂扬,但是为这位前主席发表的纪念文章却更多地赞扬了他的接班人安德罗波夫。
    预定将刊登在明天的日报《真理报》上的一篇文章欢呼勃列日涅夫是“毫无保留地献身于党和社会主义祖国伟大事业的生动榜样”。
    但是,由塔斯社提前发的这篇纪念文章几乎很少直接提到勃列日涅夫在执政十八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倒是赞扬在勃列日涅夫逝世后安德罗波夫在领导这个国家时所起的作用。西方外交官们说,《真理报》发表这篇文章的部分目的似乎是为了表明,他仍然牢牢地掌着权。他们说,文章对勃列日涅夫的评语比较冷淡这一点突出说明,现领导不想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来纪念。
    该报在谈到国内的重大事件时只是说,在他统治期间召开的四次党代会制定了经济和政治方针,“对建设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起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文章几乎没有详谈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的情况。
    《真理报》对勃列日涅夫时代只是泛泛地作了一番评述,对安德罗波夫的统冶却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该报这样做似乎是暗示,现在在克里姆林宫掌权的领导人在活动能力和精力方面都要比过去的强得多。 xdW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北京十一月九日电】中国外交部首席发言人齐怀远今天说,中国宣布它对香港前途的计划的时间将不晚于明年九月。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齐怀远,北京是否将延长中英目前进行会谈的最后期限,齐说,中国的立场没有丝毫的改变。
    齐又说:“如果到时仍不能达成协议,中国将单方面宣布它自己的政策和指导方针。”
    外交官们说,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如此明确地宣布会谈的最后限期。
    驻北京的外交官们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发表今天的讲话,也不能肯定,它是否表明在下次会谈以前中国的立场将变得强硬起来。驻北京的外交官说,卢斯最近的一次讲话可能惹恼了中国领导人。
    卢斯说:“不应该为会谈规定时间上的限制。”
    【合众国际社北京十一月九日电】中国今天说,如果中国同英国的会谈在明年九月以前达不成协议,中国届时将单方面宣布关于香港前途的解决办法。
    中国外交部一位发言人的这一意外的宣布是在中英就香港前途举行的下一轮会谈之前五天做出的。
    外交官们说,虽然中国为中英会谈规定了最后限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公开作此宣布还是第一次。
    西方外交观察家说,他们认为,这一宣布对最近步伐已经加快的会谈将产生不利影响。
    英国使馆一位发言人说,他无法对中国的宣布发表评论。
    但是,据悉,在宣布以前,英国官员没有事先得到通报。
    看来,中国人决定公开规定谈判的限期是为了向英国施加更大压力以加快会谈的速度。
    但是,一位外交界人士说,他认为,作出这一决定的动机与其说是因为中国对目前谈判的进展感到不满,倒不如说是因为必须对香港发表的一些错误消息进行纠正,这些消息说,没有为会谈规定最后限期。 xdW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伦敦十一月九日电】英国今天拒绝承认中国的说法:两国关于香港前途的会谈的最后期限是一九八四年九月。
    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的看法是,重要的是要达成恰当的解决办法,而不要匆忙行事。」
    这位发言人是在对中国外交部前一天晚上的声明作出反应时说这番话的。
    英国发言人又说:「不管中国政府说不说,女王陛下政府认为会谈是保密的。」他拒绝进一步详谈中国的声明,他追述说,双方都认为两周前在北京举行的英—中上一轮会谈是「有益的和建设性的」。他说:「这是令人鼓舞的。」
    英国外交部国务大臣卢斯后来在接受电台记者采访时说,英国政府希望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能「迅速取得进展」。
    但是,他说:「我们不同意给会谈规定一个最后期限,因为我们认为,人为的期限将增加会谈的困难。」
    【路透社伦敦十一月九日电】英国外交部改变了它通常「无可奉告」的作法,对中国外交部首席发言人的一项声明作出了反应,中国发言人把会谈的最后期限定在一九八四年九月。
    本社记者向英国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询问了关于会谈的最后限期问题,这位发言人对本社记者说:「重要的是达成一项妥善的解决办法,不要草率从事。」 xd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