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38:张启发犯罪故意欺骗“食用转基因大米带来的危险,不会比喝水更大”,农业部委托罗云波院长、黄昆仑教授领衔“假样品造假试验”作为第三方试验!
科学证据/报道01(2010年1月):张启发院士承认转基因技术“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但认为“该技术本身的科学性能够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声称“转基因技术目前无任何不安全证据”,狂妄叫嚣“转基因稻米5年内可上市民餐桌”,披露“目前已获国家安全认证的两个品系只在抗虫性上有所突破 。张启发说,理想的“绿色超级稻”(转基因水稻)不仅能抗虫,还能节水、少施化肥农药”!
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获国家安全认证已近两月。 2010 年 1 月 5 日 ,该项目主研人员 、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在华中农业大学首次就该项目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转基因稻米最迟 5 年能上市民餐桌。张启发说, 转基因技术目前无任何不安全证据。他呼吁公众能理性看待并接受 。
张启发在介绍转基因技术时, 称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但他同时认为 ,该技术本身的科学性能够有效规避这些风险 。
他介绍 ,此次获得安全认证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 ,先后做过多个食品安全性试验。从 1999年开始,科研人员连续3年使用约6t转基因稻米喂养小白鼠 ,从毒性、致瘤、致畸、育性等多个角度验证了其安全性。此外, 试验还对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做了监测, 种植这些水稻的稻田里未发现生态异常。
张启发介绍 ,我国对转基因作物实行分阶段审批,获得安全认证并非最后环节,还要拿到生产、经营等许可证。“预计再有5年,转基因稻米能上市民餐桌” 。
据介绍,目前已获国家安全认证的两个品系只在抗虫性上有所突破 。张启发说,理想的“绿色超级稻”(转基因水稻)不仅能抗虫,还能节水、少施化肥农药,“要达到这些效果,需要整整—代人的努力” 。
麦乐,中科院院士张启发:转基因稻米5年内可上市民餐桌,粮油工程,2010(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SSP201001009.htm
科学证据/报道02(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询问转基因大米安全性,张启发回答:“食用转基因大米带来的危险,不会比喝水更大”!
“食用转基因大米带来的危险,不会比喝水更大。”张启发院士昨日在回答国家发改委领导的提问时如是说。
昨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率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调研组来汉。在华中农业大学,他听取了绿色超级水稻的研究情况报告,并代表消费者发问:转基因大米安全吗?
他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已经在大量消费转基因食品,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又存在诸多争议。据他透露,去年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超过4000万吨,几乎都榨成油被中国消费者吃进了肚子。
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没有直接回答张晓强的问题,而是举了饮用水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国家制定的饮用水标准中,相当于中等毒性农药的亚硝酸盐含量为百万分之一;转基因大米中的抗虫转基因蛋白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两点五,而抗虫转基因蛋白已经被验证是完全无毒性的。一个正常人1天能够饮水8公斤,但吃不了1公斤大米。
张启发的结论是:食用转基因大米带来的危险,不会比喝水的危险更大。
张启发是我省绿色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的团队正在研究具备不打药、少施肥、能抗旱三重特性且能高产的绿色超级水稻。
汉网-长江日报,张启发院士:食用转基因大米的危险不会比喝水更大,2010年02月23日http://news.sohu.com/20100223/n270369069.shtml
科学证据/报道03(2010年4月)张启发院士2010年4月20日首次向公众透露农业部组织的第三方评价试验检测结果:“这项转基因水稻的评价试验,分别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完成。其中的小鼠灌胃试验显示,转基因产生的抗虫蛋白以5g/kg的量灌胃小鼠,观察7天后,无动物死亡或中毒情况出现,根据毒性分级,该蛋白属实际无毒。”
身处舆论漩涡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出席第十七期“小谷围科学讲坛”,首次面向公众,回应有关转基因水稻的种种质疑。张启发还首次向公众详细地披露了拿到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品种第三方评价试验的检测结果,以此来说明,“转基因抗虫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披露检测结果:抗虫蛋白对小鼠无毒:
…2005年,张启发研究团队向农业部申请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证书,未获通过。当时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有专家提出,华中农业大学不应该自己找人来做评价试验。不久,农业部组织第三方进行试验。
2008年年底,第三方试验完成,张启发团队凭此评价试验结果,终于获得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这份第三方评价试验结果却始终没有对公众透露。昨日,张启发在“小谷围科学讲坛”首次向公众透露这份来自第三方的评价试验检测结果。
这项转基因水稻的评价试验,分别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完成。其中的小鼠灌胃试验显示,转基因产生的抗虫蛋白以5g/kg的量灌胃小鼠,观察7天后,无动物死亡或中毒情况出现,根据毒性分级,该蛋白属实际无毒。
张启发对此解释,“华恢1号”稻米中抗虫蛋白含量小于2.5mg/kg,要达到5g/kg的受试剂量,体重60kg的人需要吃120吨稻米,按每天吃500克稻米计,可供一个成人吃657年,而一个人活120岁也只吃掉约10吨稻米,不及小鼠灌胃剂量的十分之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黄昆仑对评价试验的结论是:证明了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南方都市报2010-4-20《华中农大院士张启发:转基因抗虫水稻食用安全,2010-04-20 http://www.dnong.com/info/keji/2010/321810.shtml
科学证据/证词04(2013年10月)2013年10月30日,北京电视台邀王小语(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周菲(张启发转基因稻米团队副教授),林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等人与陈一文顾问录制了深刻揭露转基因稻米骗局辩论节目。
录制中,陈一文顾问证据确凿揭露张启发、罗云波、黄昆仑对张启发转基因Bt稻米“食用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是“假样品造假试验”,其试验材料既不是“转基因Bt稻米”本身,也不是从“转基因Bt稻米”提取的“转基因Cry1C 蛋白”,而是与“转基因Bt水稻”毫无关系的实验室中用苏云金杆菌(Bt菌)培育产生纯化的天然“ Cry1C 蛋白”!
陈一文顾问当场质问周菲(张启发转基因稻米团队副教授):为什么不使用从“转基因Bt稻米”提取的“转基因Cry1C 蛋白”,她回答“因为转基因Bt水稻中含量太少”!我斥责:“含量太少就可以造假”!
该节目编制好即将播出前一天,北京电视台通知:接中宣部令,禁止播出!
陈一文顾问实名制公开举报证词
科学证据/报道05(2010年6月):黄大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吴孔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杨晓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宣称“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对照非转基因水稻同样安全”忽悠误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转基因技术和安全管理》讲座。
下面以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为例,介绍一下我国安全评价的过程和结论。
考虑到水稻的主粮地位,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农业部和安委会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评价尤为严格和谨慎。研发单位自1999年起就开始申报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安全评价,逐步开展了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对其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整个评价过程长达11年之久。
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营养学、毒理学和致敏性评价等内容。营养学评价包括宏量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包括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分析)、微量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检测分析,以判断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在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上是否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毒理学评价则分别用杀虫基因蛋白和转基因水稻进行不同类别试验,观察其对实验动物是否有不良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暴露量的评估(如杀虫基因蛋白摄入量的安全系数)。致敏性评价则通过杀虫蛋白与已知致敏原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开展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稳定性试验以确定杀虫蛋白是否易于被消化酶分解,评价其致敏的可能性。
为慎重起见,我们还增加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指南中没有规定的检测指标,如三代繁殖试验用以分析对后代的影响。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公正和无误,除对申请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评价外,2004-2008年,农业部又专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水稻所等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部分指标进行了检测验证。
在长期、大量科学研究和实验检测的基础上,最后证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与对照非转基因水稻同样安全,2009年,农业部依法批准发放了安全证书。
黄大昉:农业转基因技术和安全管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专题讲座第十六讲讲稿,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2010年06月25日
http://world.people.com.cn/GB/41217/11975156.html
科学证据06(2010年2月):《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发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院长、黄昆仑教授为首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团队对张启发转基因Bt稻米“食用安全性”的毒理学试验论文摘要: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不同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在口服急性毒性试验中摄入Cry1C蛋白前后其肠道菌群的变化,进而对该抗虫蛋白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DGGE图谱经UPGAMA聚类分析显示:小鼠间菌群结构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实验期间,对照组小鼠灌胃前后其菌群基本保持稳定;实验组小鼠试验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差异较对照组明显。随着灌胃的停止其变化差异在经历过高峰后会随着停喂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且菌相有逐渐恢复灌胃前结构的趋势。从肠道菌相的角度分析可知:该抗虫Cry1C蛋白对小鼠是基本安全的。”
罗云波、黄昆仑et al.,口服急性毒性试验中Cry1C蛋白
对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2)
http://www.cqvip.com/qk/97947X/201002/33864913.html 罗云波、黄昆仑等人该论文确认: “材料:本试验所用 Cry1C 蛋白由本实验室表达纯化而得,其纯度为 96.8%,并已验证其与转 Bt 基因水稻的Cry1C 蛋白具有实质等同性。” 【剖析:这确凿证明罗云波、黄昆仑等人毒理学试验是“假样品造假试验”,使用的“材料”,既不是“转基因Bt稻米”本身,也不是从“转基因Bt稻米”提取的“转基因Cry1C 蛋白”,而使用与“转基因Bt水稻”毫无关系的“本试验所用 Cry1C 蛋白由本实验室表达纯化而得”,还毫无任何科学根据声称“并已验证其与转 Bt 基因水稻的Cry1C 蛋白具有实质等同性”更证明罗云波院长、黄昆仑教授一伙是学术腐败、科学不端、厚颜无耻“科学流氓”!】
他们的论文承认:
“图1...灌胃第0天对照组...;灌胃第0天试验组...”、“图2...灌胃第0天试验组...;灌胃后第1天试验组...;灌胃后第7天试验组...;灌胃后第14天试验组...;”“图3...对照组C1灌胃0天,灌胃后第1、7和第14天样品...;”“图5...试验组T1灌胃0天,灌胃后第1、第7天和第14天样品...”。
“口服急性毒性试验:SPF级 ICR 小鼠,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购买。将 9 只雄性 ICR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和实验组 T,分别灌胃无菌水和 Cry1C 蛋白,同时以5 000 mg/kg 的标准剂量 1 d 内将其分 3 次灌胃。在灌胃的 0 天,灌胃后的第 1 天,第 7 天和第 14 天,分别取约 0.2 g 小鼠的湿重粪便样品进行试验。” 【剖析:黄昆仑教授、罗云波院长等人这篇论文用语极为谨慎,论文摘要避免披露“试验中仅第0天3次灌胃,观察14天”的真相!】
他们的论文声称: “各小鼠粪样差异性与在灌胃前相比在灌胃后的第1天或第7天天时达到最大,而随着停喂时间的严重该差异有所减少并有回复灌胃前的趋势,即灌胃Cry1C蛋白会使小鼠肠道菌群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波动,但该差异不显著,而且随着停喂时间的延长,在经过一定适应期后菌群会逐渐恢复。”
“该结果...说明整个口服急性毒性试验条件稳定,灌胃本身对小鼠没有造成显著影响。...然而,实验组组各小鼠在灌胃前后的差异性稍大于对照组小鼠灌胃前后的差异性,从而推测试验组小鼠发生的较大差异可能是由所灌胃的 Cry1C 蛋白所致,但随着停喂时间的延长该影响逐渐减退,此现象应该属于小鼠摄入外源蛋白后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随着该蛋白的排泄,肠道菌相也渐渐恢复了之前体内固有的结构,该结果与 Alander 等(1999)与 Simpson 等(2000)所报道类似,即所摄入的外源食物很难对肠道菌群造成长期且显著的影响,大多凭借肠道菌群所具有的自身调节能力和定植抗力,维持着肠道长期的正常运转和人体的健康。...从肠道菌相的角度初步探索了抗虫蛋白Cry1C 的食用安全性,拓展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手段,为转 Bt 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论文摘要最后结论: “从肠道菌相的角度分析可知:该抗虫Cry1C蛋白对小鼠是基本安全的。” 【剖析: 罗云波院长、黄昆仑教授清楚知道大米是中国数亿人每天、每月、持续一生与多代“主粮”,绝非吃三顿后停两周再吃三顿的“小吃”!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团队学术领衔者,他们在决定转基因Bt稻米是否获得“安全证书”、是否推广商业化生产供几亿民众大规模长期食用决定其“食用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关键性依据中,不是使用“转基因Bt稻米”本身,也不是从“转基因Bt稻米”提取的“转基因Cry1C 蛋白”,而使用与“转基因Bt水稻”毫无关系的“本试验所用 Cry1C 蛋白由本实验室表达纯化而得”,使该项“食用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成为科学不端、学术腐败、“假样品造假试验”典型实例! 该项试验的结果,即“各小鼠粪样差异性与在灌胃前相比在灌胃后的第1天或第7天天时达到最大,而随着停喂时间的严重该差异有所减少并有回复灌胃前的趋势”原本证实,如果持续每天三次“灌胃”,Bt蛋白将造成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在灌胃前相比”持续严重干扰,成为一系列恶性疾病的病源,证明“该抗虫Cry1C蛋白对小鼠”是“不安全的”,与论文结论“该抗虫Cry1C蛋白对小鼠是基本安全的”是非颠倒!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