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悬壶济世的温暖记忆【1】
朗溪县下湖公社施家大队赤脚医、上海知识青年李菁(左),除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外,还坚持送医送药上门,为贫下中农服务。1973年摄。马昭运 摄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电影《春苗》。该片产生于“文革”后期。它的推出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它将对“赤脚医生”这一“文革”中“新生事物”的歌颂与跟“走资派”作斗争的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影片体现了对田春苗热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品质,表现相当出色。
《赤脚医生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 最大个特色就系将中草药名用梅县地区(今梅州)各个县个喊法列出
1969年,以黄钰祥为主编写的《“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供南方地区使用)》出版。1970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由“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这两本书以医治农民常见病为中心,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不仅成为“赤脚医生”学习的必备教材,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中的《“赤脚医生”手册》,不仅全国的“赤脚医生”人手一册,正规医院里的医生也人手一册,供他们为病人治病时参考。许多普通百姓也买来阅读以增加一些医学知识,对照它来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况;生病的人也通过它来了解一些治疗方法。甚至有人说,《“赤脚医生”手册》是当年发行量仅仅次于《毛主席语录》的书,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译成5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在今天许多国家的书店里,仍然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脚医生”手册》。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几位学者在中国拍摄了一部专门向国外介绍“赤脚医生”的长达52分钟的纪录片《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这部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中国“赤脚医生”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炮制针对农村常见病的药物和使用小小银针治大病的情形。该片在许多国家放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正是这部片子,把中国的“赤脚医生”推向了世界,推动了全球的“中国‘赤脚医生’热”。
《赤脚医生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
毛主席指示纪念章
赤脚医生宣传画
赤脚医生瓷板艺术品
赤脚医生采药图 黄胄(1976年)作
傣族赤脚医生
黄胄作品 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 黄胄 作
赤脚医生 黄胄 作
赤脚医生 钤印:黄胄题识:黄胄於病中练笔。
毛主席一生为国为民,让我们一起缅怀毛主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