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获悉中央红军西进扎西的消息后,急忙调整战略部署,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第一路军总司令,刘建绪为前敌总指挥,主要负责“围剿”红二、六军团,而以部分兵力参加对中央红军的“追剿”;任命云南军阀龙云为第二路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兼贵阳绥靖公署主任,专门对付中央红军;以甘肃军阀朱绍良为第三路军总司令,陕军杨虎城为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负责对付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
蒋介石对第二路军的作战序列也重新作了划分:以嫡系吴奇伟部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为第四纵队,湘军李云杰部为第五纵队,川军郭勋棋部为第六纵队,湘军李锡珩部为第七纵队。蒋介石的企图是:将中央红军包围和压迫在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和以西地区,“聚而歼之。”
蒋介石追剿长征红军,怀有一箭双雕的目的:既要剿灭红军,又要排除异己。1934年12月,蒋介石在南昌对他的心腹陈布雷说:“川、黔、滇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川、滇为自救也不能不欢迎我们去,更无从借口阻止我们去,此乃政治上最好的机会。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宜,必可造成统一局面。”地方军阀对蒋介石这一手是有警惕的。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即将进入贵州时,蒋介石电令云南省主席兼“讨逆军”第十路军总指挥龙云出兵防堵。当时第十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孙渡向龙云建议说:“蒋介石这次追堵共军,实怀有一箭双雕的野心,不仅想消灭共军,而且还想乘便消灭地方武装。因此,我们只有遵照蒋的命令出兵,使他以后无所借口,如果共军进入云南,则中央军必跟踪而来,那就会使云南政局有发生变化的可能。因此,我们防堵共军,还是以出兵贵州为上策。在共军未进入云南以前,应尽最大力量去防堵,总以不使共军进入云南为最好。但我们兵力不敷分配,处处设防则处处薄弱,集中一点则两侧空虚,防堵任务殊不易达成。因此,不能不有共军入境时的打算。若共军既已进入云南,为免除以后一切麻烦起见,只有追而不堵,将共军尽快赶走出境为最好。”①对孙渡的这一建议,龙云深为赞赏,他即委任孙度为第三纵队司令官,率滇军6个旅、两个新兵团共14个团又三个营;共二万四千人的兵力,出兵滇黔川边,防堵中央红军人滇境。
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各怀鬼胎,矛盾重重。这是一些可供红军利用的矛盾,而毛泽东也就是在巧妙地利用了这此矛盾。
蒋介石为把中央红军消灭于扎西地区,亲自作了分进合击的部署,以第一、二纵队从扎西东面和东南方向向红军攻击;以第三纵队从扎西西南方向的镇雄向红军进攻。以川军各旅从扎西的东北和西北方向向红军逼进;以第四纵队为预备队,在一、二纵队后面跟进。
刚于2月6日就任“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的龙云认为,滇东北地形险峻,交通不便,气候多变,给养困难,红军多系客籍,语言不能,行动艰难;而滇军熟悉地形、语言相通,地方民团早有组织,各路大军正向扎西地区并进;因此他认为红军“已人死地”,“不久即可一网打尽。”国民党军事当局于2月13日公开宣布:“13、14两日,当有剧战”,断言共军“决难越雷池一步,”“可一鼓荡平。”
①孙渡:《滇军入黔防堵红军长征亲历记》。——132——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各路敌军纷纷向滇东北杀奔而来,中革军委和毛泽东却命令中央红军神速东返,矛头直向敌军的薄弱部分——黔军王家烈部杀去。使战役态势迅速地向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转化。
为了把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变为全体红军指战员的自觉行动,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于2月16日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文告阐述了暂时放弃北渡长江计划的原因,中央决定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苏区根据地的意图,指出“打大胜仗消灭大量的敌人,缴他们的枪与于弹武装我们自己,井武装云贵川数千万工农劳苦群众,是我们目前最中心的任务”。说明“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评价这个文告时说:“虽然这是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命令,可读起来纯粹像是出于毛(泽东)的手笔。在以后的六周里这个口号主宰了红军的命运。红军忽而前进,忽而后撤,令人难以捉摸。蒋介石和他的指挥官们对此困惑不解。共产党军队行踪的情报往往过了近一个星期国民党才收到。”①
国民党高级将领也看出了红军长征在战略上发生了“一大转变”,从此,“忽进忽退,一再回旋,使国军迷离倘佯,摸不着其企图之所在。”②
正当国民党军事当局在2月13日公开宣布:13、14日将在扎西地区与红军“剧战”,“可一鼓荡平”时,中革军委已于2月10日开始部署东进,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与滇敌之侧击。决于明11日起转移到雪山关及其以西地域。争取渡河先机,井准备以薛岳兵团及黔敌为主要作战目标。
2月11日,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开始东进。军委命令各军团向赤水河东发展,指出川黔边为我们要赤化的地方;一切道路不可破坏,以便往复运动作战。2月14日,红军已越出”雷池”,抵达古蔺、营山、摩泥、黑尼哨等地。
2月15日,军委发布了《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规定:“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军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决定由林滩经太平渡至顺江场地段渡过赤水,然后分向桐淬地域前进,准备消灭由桐梓来土城的黔敌,或直达桐淬进攻而消灭之。”
2月18日21时,军委发出了《关于我军速渡赤水的指示》,分析了周围的敌情以后指出:“现我处此各方有敌的河套中,急须远离迫敌,迅速渡赤水,争取有利阵势,以便集中全力消灭黔军一部,开展战局。我各军团首长必须认识这一战役的严重性,须在明(19)后两天以最迅速坚决行动确实取得并控制渡河点,架好浮桥,最迟要在20夜及21上午全部渡河完毕,以利时机。”
敌人没有睡觉,他们也在行动:然而他们战线过长,黔北兵力薄弱。中央红军进入扎西地区后,黔军王家烈为红军离开黔境暗自庆幸,他命令副师长魏金镛、侯汉佑各带一个团,至二郎滩东岸布防,防堵红军重返贵州。而在太平渡方向则没有派兵防守,为红军渡河敞开了大门。
①《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179页。
②胡羽高:《共匪西窜记》。一134一
18日下午二时,红一军团前卫二师抵达赤水河畔,太平渡无敌,红二师迅速控制了渡口两岸。
19日,红三军团两个先锋团——红十二团和红十三团到达赤水河畔二郎滩,征集船只,架搭浮桥。二郎滩东岸把丝垇制高点有黔敌两个团把守。红军迅速渡过了一个营,又渡过了后续两个营,这是一个背水阵。红军向敌人发动了冲锋,两团敌人似惊弓之乌,仓皇逃窜。红军牢牢地控制了二郎滩渡口。
19日和20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了赤水河,重新来到了黔北地区。敌人企图在滇东北地区把中央红军“一鼓荡平”的计划落空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