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记忆:1973年的山东昌潍地区(今潍坊地区)临朐县
1958年兴建的冶源水库部分灌溉区
临朐县别称骈邑,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弥河上游,泰山支脉沂山的北麓。全县二千一百平方公里土地,平原只占百分之十,其余都是山区丘陵。
在这里,年降水量虽在七百毫米左右,但多集中在六、七月份,而春播秋种正需用水时,却很少下雨。横贯全县的弥河等三条河,雨季洪水滚滚,汛期一过很快断流。因此,临朐在历史上经常遭受干旱的威胁。一九四二年曾发生的一次旱灾,连续八个月没下一场透雨,田野无庄稼,村庄断炊烟,全县三十八万人,饿死、病死和外逃要饭的达三十万人。
老贫农傅士德。他在一九四二年大时,曾经逃荒要饭
一九五三年,人民政府拨款兴修了引老龙湾地下泉水的灌溉工程。由于几千年来没有浇地的习惯,农民担心浇水后土地泛碱,影响产量。政府就和生产队签订合同:如因浇水减产,减多少政府补多少;如果增产了,全部归社员。
子大队青年社员张振琴(右)和张汝亭在收割前鉴定小麦新品种。她们的祖父母在一九四二年大旱时都曾出外逃荒
这一年,用上了渠水的土地,平均每亩增产了二十七公斤粮食。群众看到了办水利的好处,劲头起来了。一九五八年,全县十万人奋斗了十五个月,截断弥河建成了一座容水一亿七千万立方米的冶源水库。一九六六年又建成了嵩山水库。十多年来,他们除了修建水库,还兴建了大量的渠道、隧洞、渡槽和扬水站、水井,使全县九百余万亩耕地有百分之四十五变成水浇地。
引老龙湾地下泉水的水利工程,能够灌溉两万多亩土地
一九七二年,临朐又是百年不遇的大早:从头年十一月起到这年七月,没下过一场透雨。夏种时有的地方庄稼种一次旱死一次,接连种了五次。广大社员群众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依靠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向干旱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们节约用水,发挥各种水利设施的效益,并发扬互让、互助的风格,努力增产,支援灾区。那些还不能从水利设施引水浇地的山区,社员们就担水点种来保苗。
过去,朱家坡全村吃水都依靠这口古井,井枯时要到几公里外挑水。如今,嵩山水库的水源源不断涌来
只有五百人的史家沟大队,挑了四十万担水抗旱,使当年粮食产量比大丰收的一九七一年还有所增加。旱情严重的地区,县委组织了大批机关、工厂、学校的人力来支援抗旱。从全县调来的汽车,日夜为缺水的山区送水。七月下旬下雨以后,山区社员在积极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利用山区的自然条件,从干鲜果品、林业和蚕桑等副业上增加收入,国家也优先调拨给他们大量化肥和原料。
傅家李召村的年青一代。这个村在一九四二年时曾经变成“无人区”之一
一九七二年,临朐人民终于战胜干旱,夺得丰收,灌区粮食平均亩产比上一年增长三十多公斤,使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仍然达到二百五十五公斤。这就可在全县范围内以丰补欠,不仅保证了全县人民的口粮,还交售给国家二千八百余万公斤公粮、余粮。
正在修建中的另一座水库
临朐县人民在光秃秃的山上,营造了二十三万亩树木,绿水青山格外美
一九七三年,小麦收成又比一九七二年增产一成以上;秋粮也获得了好收成。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是一派兴旺的景象。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