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1885—1975),字崇琮,号壁五,湖北红安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席、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
1959年3月,董必武偕夫人何莲芝,与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一同结束了在广西桂林的访问,于3月3日从株洲来到韶山。
韶山的三月,春意盎然。岚绕韶峰峰拔萃,杜鹃染山山亦红。在韶山招待所一号楼甫卸行装,招待所的工作人员请董老和大家先到休息室吃茶,再去参观。董老一行连泡好的茶水也没喝,就兴致勃勃步行瞻仰毛主席旧居。
38年前,董老与毛主席一同在上海创建中国共产党,他很敬重毛主席,对韶山的山山水水倍感亲切。到了上屋场毛主席旧居,他很认真听讲解员讲述毛主席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的生活、劳动和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的故事。
瞻仰毛主席旧居之后,董老和聂帅与旧居工作人员合影留念。随后,又登上屋后的山头,远眺毛主席当年耕作过的水田。
回到招待所,招待所的工作人员捧上留言簿,请董老题词。董老题写了《偕聂元帅荣臻同志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诗一首:
山不在高,有宝则名。
水在不深,蕴珠则澄。
岑同苔异,人杰地灵。
鱼之尼山,粤之翠亨。
以拟韶山,差可比伦。
这首诗原本是董老为首都一家工艺美术社的微雕象牙作品《韶山》所题写的,为此,董老特地在留言簿诗的结尾处加注;“此旧题象牙刻毛主席韶山故居语,录之以为纪念。”
这首诗开头二句化用刘禹锡《陋室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将毛泽东思想誉为中国人民心中的瑰宝,韶山深厚的人文底蕴,犹如蕴珠藏玉。第三句则化用东晋郭璞《赠温峤》的诗句“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志同道合,与“人杰地灵”相对应。
这首诗的诗眼在最后两句,“鲁之尼山,粤之翠享;以拟韶山,差可比伦。”无论是孔子的故乡也好,孙中山的故居也罢,与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比起来,相差太远,无与伦比。
董老为什么会这样着笔呢?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仁政之道、有教无类,尽管“弟子三千,贤才七十”;尽管他四处游说,却无法遏止战乱,救民众于水火之中。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利己性与不坚定性,胜利果实却落入袁世凯囊中。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比皆是。唯有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慷”,才真正推翻了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人民真正翻身解放,当家作主。
下午,在返回湘潭的路上,董老还怀念着韶山,想起当年与毛主席一同革命的情景,心潮澎湃。到湘潭后,他吩咐工作人员找来纸笔墨砚,又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首咏韶山诗。诗云:
门外双塘贮白水,宅旁层岭植青松。
风和日丽春游快,土壁茅檐剑气冲。
【文/冯资荣,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